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63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黎千驹赵艺红蔡丰黎哲宋莉莉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模糊文艺学研究论纲
- 2014年
- 模糊文艺学是运用模糊理论与文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文学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文学在文学性质、文学创作活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文学语言和文学鉴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研究文学的模糊性也就应该成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样就有了"模糊文艺学"。
- 黎千驹
- 关键词:文艺学
- “唯才是用”之《大公报》被引量:1
- 2014年
- 《大公报》从1902年创刊至今已有112年的历史。《大公报》发展的鼎盛时期应属于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领导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即从1926年至1949年。《大公报》选贤和发现人才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从本报通讯员中选拔;二是从别家报纸中挖掘。只要认为合适,不论亲疏远近,立即写信约谈,通过试用,正式参加报纸工作。在这波澜壮阔的23年里,《大公报》"唯才是用"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笔、名作家,为后世报界经营者和从业者留下了宝贵的用人经验。
- 刘宝珍
- 关键词:大公报新记《大公报》
- 孔子的言语交际观研究——以《论语》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孔子的言语交际观主要体现在信言观、慎言观、辞达观、美言观和语境观等五个方面。信言观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言语要诚信;慎言观是指说话要谨慎;辞达观是语言表达要准确;美言观是指语言表达要注重内容充实和形式优美,即"文质彬彬";语境观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言语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 黎千驹
- 关键词:孔子《论语》言语交际
- “道寓于艺”:方以智论天道与实学之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明末清初,方以智通过对先秦儒家典籍中有关道器关系的创造性诠释,提出了"道寓于艺"的全新道器观。"道寓于艺"突出地强调了利民厚生之实学(包括"质测"学)对于"道"的必要性,它突破了宋明理学家视性命为精、形迹为粗的思想倾向。在"道寓于艺"的语境中,各种求利的职业劳动并非无关伦理的纯粹事功,其中蕴涵着求道(仁)的精神信念。此于当前社会的职业伦理建设和中西文化的会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刘元青
- 关键词:方以智实学
- 论俞樾的《论语》训诂研究——以《古书疑义举例》为例
- 2014年
- 《古书疑义举例》一书是俞樾的代表作,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多从整体入手,从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而对其中所涉及的某部著作所作的训诂研究则关注不够。本文试从该书对《论语》所作的训诂研究入手,来探讨其训诂成就以及不足之处。
- 袁辰辰
- 关键词:俞樾《论语》训诂学
- 论《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与学术贡献被引量:1
- 2010年
- 《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考辨、史学考辨、考证典章制度、考释文字、考释词义、解释句意、揭示修辞手段、考释用典和校勘文字等方面。《日知录》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顾炎武对经学、史学的考辨,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顾炎武对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对清代学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顾炎武开启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治学学风。
- 黎千驹
- 关键词:日知录训诂学术
- 浅议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以不明本义为例
- 2014年
- 古汉语词类活用存在大量的误用现象。本文分别从因不明本义的词性和内涵两方面来探讨因不明本义而产生的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
- 蔡丰汪丽萍
- 关键词:古汉语词语活用本义误用现象
- 学术彪史册,风范存千秋——缅怀向光忠先生
- 2013年
- 向光忠(1933~2012年)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仙逝将给我国文字学界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逝世之后所形成的历史空白,或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被人填补,甚至永远也无法填补。在这悲痛的日子里,追忆向先生的学术与风范,是我们对先生最好的缅怀和纪念。予不才,斗胆对先生的学术与风范用两句话来概括:学术彪史册,风范存千秋。
- 黎千驹
- 关键词:中国文字学古文字资料语言文字学学术贡献说文学
- 《说文》旁见说解研究
- 2009年
- 《说文》中旁见说解的对象是文字构件,旁见说解实际上就是对文字构件所做的形义说解。文字构件是组成文字的元素,文字构件之形义明则文字之本义明。反之,如果文字构件之形义不明,则文字之本义亦难明,或者造字之理据难明。因此,系统地分析与归纳《说文》中旁见说解,可以进一步明了汉字的构形意图及造字的本义,从而使人们更准确地"以形索义";还可以了解本字构件的不同意义并由此归纳出某个汉字所具有的词义系统。
- 黎千驹
- 关键词:说文
- 论古汉语词语活用的精炼性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词语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词语在活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精炼性的特点。本文拟从状语描述的精炼性、动词表达的精炼性以及名词呈现的精炼性等方面来探讨古汉语词语活用的精炼性特征。
- 蔡丰
- 关键词:古汉语词语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