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毛泽东“农业基础论”及其创新发展
- 2014年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农业基础论"的全部面貌。须建立起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其在新起点上的"复归"。
- 丁丹丹吕文林齐爱兰
- 关键词:毛泽东农业基础论工业化现代农业
- 协商民主的概念、缘起及其与当代中国政治被引量:2
- 2013年
-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当代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作了战略性规划。深入分析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发生因由不但有助于理解其理论实质,也有利于了解和把握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场域的实践空间和中国形态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向。
- 丁丹丹李桦
- 关键词:协商民主缘起当代中国政治
- 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当代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在地蕴含着构筑生态理性的农业发展价值观、坚持物尽其用的生态循环法则、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对于把握我国生态农业的现实境遇和发展路径及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丁丹丹吕文林李明
- 传承与创新:再论毛泽东“农业基础论”
- 2013年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简称"农业基础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论断。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是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新时期,"农业基础论"在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继续彰显光辉,但也遭遇重大挑战。因此,必须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农业基础论"的理论内涵,并赋予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解读,实现毛泽东"农业基础论"在继承中的创新。
- 丁丹丹吕文林齐爱兰
- 关键词:农业基础论工业化生态文明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