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生

作品数:261 被引量:4,821H指数:5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1篇天文地球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生物学
  • 21篇历史地理
  • 9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6篇黄土
  • 54篇古气候
  • 47篇气候
  • 40篇第四纪
  • 26篇季风
  • 25篇同位素
  • 23篇古土壤
  • 22篇磁化率
  • 19篇土壤
  • 19篇气候变化
  • 19篇古环境
  • 17篇冰期
  • 16篇地质
  • 15篇植物
  • 15篇青藏高原
  • 12篇碳同位素
  • 12篇全新世
  • 11篇中国黄土
  • 10篇石器
  • 8篇剖面

机构

  • 168篇中国科学院
  • 103篇中国科学院地...
  • 13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北京市地质调...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广...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日友好环境...
  • 2篇南加州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工程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60篇刘东生
  • 47篇丁仲礼
  • 28篇郭正堂
  • 24篇秦小光
  • 21篇韩家懋
  • 16篇刘嘉麒
  • 16篇孙继敏
  • 15篇吕厚远
  • 13篇沈承德
  • 13篇蔡炳贵
  • 13篇吴文祥
  • 13篇熊尚发
  • 12篇顾兆炎
  • 12篇袁宝印
  • 11篇谭明
  • 10篇易惟熙
  • 9篇刘秀铭
  • 9篇吴乃琴
  • 8篇李玉梅
  • 7篇王国安

传媒

  • 92篇第四纪研究
  • 39篇科学通报
  • 14篇中国科学(D...
  • 10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科学(B...
  • 5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中国科学基金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化石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 19篇2003
  • 24篇2002
  • 21篇2001
  • 24篇2000
  • 27篇1999
  • 15篇1998
  • 8篇1997
  • 15篇1996
  • 10篇1995
  • 8篇1994
  • 6篇1993
  • 5篇1992
  • 11篇1991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染土壤的磁化率特征被引量:117
2000年
通过对现代典型的3种污染物和可能污染的表土以及无污染的黄土样品进行磁化率研究,发现3种污染物的磁化率都大于500 ×10^(-8)m~3/kg,频率磁化率小于3%,表明这些污染物中含相当量的强磁性物质,但超顺磁颗粒很少.污染表土样的频率磁化率与磁化率呈负相关,与人工合成的污染样品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第四纪黄土的频率磁化率与磁化率呈正相关.这些磁性特征为迅速识别污染土壤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旺罗刘东生吕厚远
关键词:黄土污染土壤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土壤监测
中国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317-82-25和NS86-43孔岩芯分别取自南海北部和南海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V24-134孔岩芯取自菲律宾东苏禄海。通过对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late、Globorotalia menardii 和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的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氧同位素阶段,表明约60000年以来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与世界各大洋相似,但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南海海水温度在冰期—间冰期较大幅度变化的结果。南海沉积速率明显大于远洋沉积速率,说明南海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的。
顾兆炎刘东生陈明扬郑淑蕙陈成业刘妍
关键词:有孔虫同位素沉积物
史前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景观──森林还是草原?被引量:56
1994年
目前,黄土高原在人类垦伐以前的自然植被景观,仍是古环境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若干代表性地区的全新世土壤、植物硅酸体、有机碳同位素和孢粉组合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出,黄土高原全新世以草原植被为主。在中全新世的气候最适宜期,高原南部的关中地区是一种以草甸草原为主的森林草原景观,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针叶树成分,而中部的洛川塬地区则是典型的草原景观。上述四方面的研究结果不支持全新世黄土高原源面上有茂盛森林植被的观点。
刘东生郭正堂吴乃琴吕厚远
关键词:黄土高原
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
本文根据实地野外观测和前人的研究,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约30 ka B.P.时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选用的古环境指标主要来源于风成沉积、湖泊沉积及河流沉积,年代主要依靠C测年。依据巴丹吉林沙漠沙丘上的钙质胶结层、植物残...
杨小平刘东生
关键词:沙丘沉积学古气候学
文献传递
五十万年来毛乌素沙漠的变迁被引量:53
1996年
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古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毛乌素沙漠至少在0.5MaB.P.就已出现,但也并非从其出现之初就持续至今。沙漠-黄土边界带的风成沉积所记录的沙丘活化和固定的多次转变是第四纪时期毛乌素沙漠对气候振荡响应的结果。五十万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石峁剖面记录了13层古风成砂,代表了13次沙漠大规模的南侵。沙漠的南侵不仅可以发生在冰期鼎盛之时,同样也可以发生在间冰期中的寒冷气候幕出现之时。此外,鉴于沙漠-黄土边界带具有气候敏感性的特点,石峁剖面的地层记录还表明了第四纪时期不仅有冷期与暖期的多次旋回,而且冷期和暖期发生时还有次一级的气候波动。
孙继敏刘东生丁仲礼刘嘉麒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
CO_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被引量:21
1995年
极地冰盖气泡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前大气圈天然CO2浓度约为280×10-6,天然CO2浓度变化反映了冰期-间冰期循环这一长期气候变化固有特征。工业革命后,大量人为CO2进人大气圈,人为CO2收支明显不平衡,一个大于2.6GTC/a的未知陆地生态汇很可能存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土壤、岩溶作用、河流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干旱-半干旱环境等系统以及海洋内部CO2循环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可为人为CO2未知汇即“MissingSink”的探求提供线索。
沈承德易惟熙刘东生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二氧化碳大气圈
太阳辐射驱动气候变化的泥炭氧同位素证据被引量:45
1999年
已证明太阳辐射水平变化的历史可从树轮14 C含量变化的历史来认识 .所报道的 5 0 0 0a高分辨的泥炭植物纤维素氧同位素 (δ18O)气候代用记录所指示的气候变化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 ,过去 5 0 0 0a中 34次急速的气候冷暖变化 ,以及气候变化的 86 ,1 0 1 ,1 1 0 ,1 2 7,1 32 ,1 40 ,1 5 5 ,2 0 7,2 45 ,31 1 ,82 0和 1 0 5 0a等周期 ,都与太阳辐射变化和太阳辐射变化的周期有比较好的一对一的响应 .因此 。
洪业汤刘东生姜洪波L.ZhouJ.Beer朱泳煊冷雪天李汉鼎秦小光洪冰王羽林庆华曾毅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泥炭氧同位素太阳活动太阳辐射
中国黄土 ̄(10)Be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5年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 ̄(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 ̄(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 ̄(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 ̄(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剖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 ̄(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地磁极性倒转期间, ̄(10)Be浓度平均增高20~25%、持续20~30ka。洛川、西峰黄土剖面 ̄(10)Be变化与深海沉积物δ ̄(18)O变化之间均存在极好相关性,据此建立了75万年以来黄土地层相对 ̄(10)Be时标;黄土堆积速率与各时期 ̄(10)Be沉降通量之间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望建立 ̄(10)Be绝对时标。探讨了Raisbeck峰事件、 ̄(10)Be/ ̄(26)Al比值等在黄土地层定年中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引入物理意义明确的“磁性物质通量”概念,建立了 ̄(10)Be—磁化率模型,定量估算出磁化率中降尘和成壤两组分相对贡献,求得洛川区域S_0、L_1、S_1三时期年均降水量。精确测定了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 ̄(10)Be含量,获得不同时期黄土源区侵蚀速率。
沈承德易惟熙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地球化学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被引量:94
1992年
根据黄土中的气候替代性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比较,本文作者发现2.5Ma以来东亚地区的冬、夏季风环流与全球冰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的耦合过程,即从2.5MaB.P.至今,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的耦合程度呈阶段性增强的趋势,其间有三个转折时期:2.5Ma B.P.前后、1.6Ma B.P.前后和0.8Ma B.P.前后。二者间的阶段性耦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有关。
刘东生丁仲礼
关键词:季风环流青藏高原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被引量:19
2001年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 ,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 ,时间分别在 1.8~ 1.6 Ma BP和1.0 Ma BP左右 ,第一阶段 ,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第二阶段 ,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吴文祥刘东生
关键词:气候转型人类迁徙早更新世旧石器第四纪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