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星

作品数:71 被引量:5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9篇病毒
  • 31篇柯萨奇
  • 28篇心肌
  • 25篇心肌炎
  • 25篇肌炎
  • 18篇毒性
  • 18篇病毒性
  • 16篇病毒性心肌炎
  • 15篇细胞
  • 13篇柯萨奇病毒
  • 11篇槐果碱
  • 10篇抗病毒
  • 9篇基因
  • 8篇免疫
  • 8篇苦参
  • 8篇病毒作用
  • 7篇酸盐
  • 7篇溴酸盐
  • 7篇小鼠
  • 7篇抗病毒作用

机构

  • 5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0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71篇刘晶星
  • 33篇陈曙霞
  • 17篇陆德源
  • 15篇钱富荣
  • 13篇陈洪
  • 10篇谢龙山
  • 9篇姚季生
  • 8篇陈淑云
  • 8篇朱莉
  • 7篇陈宏新
  • 6篇王灵枢
  • 6篇陈美芳
  • 5篇黄孝天
  • 4篇梅尚文
  • 4篇陈晓敏
  • 4篇何平
  • 3篇时晓东
  • 3篇陈婷婷
  • 3篇王平全
  • 3篇姚申

传媒

  • 16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国外医学(微...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外医药(植...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策略被引量:1
1999年
近年来,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迅速,已在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病、肿瘤、过敏性疾病及免疫病理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进一步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当前在这方面主要的策略有: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时,选择合适的启动子;质粒基本骨架中插入免疫刺激序列(ISS)或选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载体;细胞因子基因与外源基因共表达或共接种以提高外源基因编码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此外,质粒DNA的接种剂量和途径也可影响免疫反应效果。
王灵枢刘晶星陆德源
关键词:DNA疫苗免疫效果
槐果碱在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槐果碱在治疗由Echo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及其肺部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由腺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及其肺部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由流感乙型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及其肺部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心律失常的...
陈曙霞刘晶星
文献传递
细菌的Ⅲ型和Ⅳ型分泌系统被引量:2
2004年
细菌拥有很多分泌系统,通过这些系统,许多分泌性蛋白和外露蛋白被输送到菌体细胞外,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而发挥其毒性。革兰阴性菌拥有5型蛋白分泌系统,其中Ⅲ型和Ⅳ型分泌系统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正日益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细菌Ⅲ型和Ⅳ型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进行概述。
吴琛耘吴建和刘晶星
关键词:细菌革兰阴性菌
病毒性冠状动脉炎导致心肌梗塞的临床与实验观察被引量:3
1994年
为探索青年人心肌梗塞是否由于病毒所引起,作者借助于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发现Balb/c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B_(3m)亲心肌毒株1000~10000ID_(50)0.1ml后9~10d的心肌切片中除见心肌细胞坏死,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外,41.66%的小鼠心脏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同时报道了11例病毒中抗体阳性的青年型心肌梗塞.其中8例作心肌活检发现除心肌细胞坏死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外,均有小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讨论了病毒性冠状动脉炎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陈曙霞包世宏梅尚文章隆泉姚季生刘晶星
关键词: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炎
整合素与心脏发育和在心脏疾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吴琛耘吴建和刘晶星
关键词:整合素细胞表面受体心肌细胞
抗柯注射液对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感染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研究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 (VMC)、扩张型心肌病 (DCM )中病毒持续感染与中药干预作用。方法 :①通过急慢性VMC动物模型 ,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脾脏白细胞 (WBC)中以及心肌匀浆中的柯萨奇B病毒核糖核酸 (CBV RNA) ,观察其病毒持续状态 ,以明确病毒持续感染与DCM的意义 ;②观察苦参中抗柯萨奇B病毒的有效成分 (SFA)干预价值。结果 :在急性VMC模型中 ,10mg·kg-1·d-1、15mg·kg-1·d-1、2 0mg·kg-1·d-1SFA分别能清除CBV RNA达 6 7.5 8%、77.0 0 %及 92 .88%。在慢性 (2 70d)VMC动物模型脾脏WBC及心肌匀浆中定量检测的结果均证明有持续感染的存在。用 2 0mg·kg-1·d-1SFA治疗后 ,在心肌匀浆中CBV RNA的清除率为 92 .77% ,脾脏中CBV RNA的清除率为 89.0 4 %。结论 :DCM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 ,SFA能清除CBV RNA ,其清除率与剂量有关 ,并见明显减少病变心肌的病理变化。
陈曙霞谢龙山刘晶星马睿徐欣辉陈美芳钱富荣姚季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柯萨奇B病毒抗病毒药
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持续感染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通过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观察其与病毒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柯萨奇B3m病毒分次小剂量多次接种Balb/c雄性小鼠制作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对不同时期小鼠的心脏进行大体观察、图象分析及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在10只(21.74%)接种病毒270d和300d的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脏的表面分布着许多灰白色点;部分小鼠的心室内有附壁血栓,心室腔内可见钙化灶。180d小鼠的心脏扩大,室间隔及局部室壁增厚;270d和300d后的小鼠心脏扩大,心房、心室腔增大,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变薄,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光镜、电镜检查发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的病理变化。结论 在实验小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柯萨奇B病毒持续感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石迪明陈曙霞钱福荣谢龙山刘晶星姚季生
关键词:柯萨奇B3M病毒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感染
苦参总碱体外抗柯萨奇B病毒3型作用测定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4
1995年
先用酸水浸泡、氯仿萃取等处理提取苦参总碱,然后通过微量细胞培养法,病毒蛋白质Westernblot,分析了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病毒增殖和衣壳蛋白含量的影响,表明苦参总碱在体外试验中能抑制柯萨奇B病毒3型(CVB3)的增殖,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通过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前后苦参总碱作用的比较,显示苦参总碱能进入细胞内发挥抗病毒作用,它可能不影响CVB3吸附、穿入等环节,而是影响CVB3侵入细胞后某环节,特别是病毒的生物合成。
陈福祥刘晶星陆德源
关键词:苦参总碱药理学抗病毒药
柯萨奇B组病毒VP1胞质表达系统的建立
2005年
目的 利用T7RNA聚合酶介导的胞质表达系统增加目的抗原的表达量 ,提高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1)构建带有T7启动子、脑心肌炎病毒 (EMCV) 5′非编码区和柯萨奇B组病毒衣壳蛋白VP1的质粒pT7EMCVP1。将该质粒和编码T7RNA酶的pAR 3132共转染HeLa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2 )将上述质粒分别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让带有不同质粒的两种载体细菌共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果  (1)经共转染 ,在HeLa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 ,目的抗原VP1在胞质中的表达比单独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增加 2~ 4倍 ;(2 )两种质粒载体细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 ,目的抗原VP1也能在细胞中较好表达。结论 pT7EMCVP1和pAR 3132能在HeLa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胞质中表达 。
陈洪刘晶星陈淑云何平胡宝瑜李振红
关键词:VP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柯萨奇B组病毒HELA细胞共转染胞质
柯萨奇B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细胞免疫状态被引量:2
1992年
作者借助BALB/C小鼠柯萨奇B3m(CoxB3m)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感染后不同天数小鼠脾脏的T细胞亚群;用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脾脏的Thy-1(Pan T)、L3T4(TH/I)及Ly-2(TS)细胞在感染后第3天起开始下降,直至第14天,各点所测得的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0.001);T4/T8(L3T4/Ly-2)比值从感染后第3天的2.08±0.97上升到14天时的2.68±0.58;NK细胞活性在感染后呈进行性下降,各点所测得的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0.001)。这些实验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在本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陈晓敏陈曙霞郑道声钱富荣谢龙山刘晶星陆德源
关键词:心肌炎柯萨奇病毒T细胞NK细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