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超辉

作品数:44 被引量:37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变质
  • 16篇锆石
  • 14篇元古代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0篇同位素
  • 9篇杂岩
  • 7篇岩浆
  • 7篇年代学
  • 7篇花岗岩
  • 7篇古元古代
  • 6篇早元古代
  • 6篇花岗质
  • 6篇基性
  • 5篇岩石
  • 5篇辽河群
  • 5篇基性岩
  • 5篇ND同位素
  • 4篇地质
  • 4篇定年

机构

  • 3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北京大学
  • 5篇香港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4篇刘超辉
  • 18篇刘福来
  • 13篇刘树文
  • 12篇刘平华
  • 12篇蔡佳
  • 11篇李秋根
  • 10篇王舫
  • 10篇施建荣
  • 8篇杨红
  • 6篇刘建辉
  • 6篇孟恩
  • 5篇田伟
  • 5篇王月然
  • 4篇吕勇军
  • 4篇田忠华
  • 4篇余盛强
  • 3篇党青宁
  • 3篇赵国春
  • 2篇凤永刚
  • 2篇张文

传媒

  • 16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
  • 2篇2005年全...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2007'全...
  • 1篇2012年全...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台山太古宙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中部构造带(CTZ)把华北克拉通分成了西部陆块(WCB)和东部陆块(ECB),在这里不仅发现了新太古-古元古代的高压麻粒岩,而且识别出了约2.0-1.8Ga的构造热事件,后者被认为是东西陆块之间最重要的碰撞事件,导致了华...
吕勇军刘树文李秋根刘超辉
关键词:变质基性岩岩石成因部分熔融稀土配分模式地球化学太古宙
胶-辽-吉复合造山带多期变质-岩浆-深熔事件
<正>华北克拉通发育3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2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通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
刘福来刘平华刘建辉王舫蔡佳杨红刘超辉
关键词:变质事件岩浆事件
华北克拉通吕梁杂岩古元古代中期基性岩浆作用对早期板块构造启动时间的制约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既具有板块构造又具有长英质大陆地壳的星球,壳幔相互作用的发生以及长英质大陆地壳的产生被认为标志着板块构造在冥古宙到太古宙就已经在地球上启动了,但是其它非板块构造模型也可以解释以上两种地质现象的发生。Co...
刘超辉赵国春刘福来许王
关键词:古元古代岩浆作用
阴山陆块武川石榴基性麻粒岩P-T条件及其变质时代:来自相平衡模拟与锆石U-Pb定年的约束被引量:3
2016年
武川高级片麻岩地体中石榴基性麻粒岩的变质用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于揭示阴山陆块新太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们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或变形岩墙/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或变质表壳岩系之中,并切割近南-北向的区域性片麻理。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与矿物化学研究表明,武川石榴基性麻粒岩保留了十分典型的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其中,粗粒石榴石边部常发育微弱的扩散环带,表现为从幔部至边部,镁铝榴石组分不断减少,相应地铁铝榴石组分不断增加,而钙铝榴石与锰铝榴石组分基本不变,指示晚期冷却降温作用对石榴石成分产生一定影响。斜长石具有细粒包体型与粗粒基质型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具有十分相似化学成分,均为An=35~45的中长石。在NCFMASHTO(Na_2O-CaO-FeO-MgO-Al_2O_3-SiO_2-H_2O-TiO_2-Fe_2O_3)体系下,利用THERM OCA LC 3.33软件,对两件石榴基性麻粒岩样品进行了相平衡模拟,模拟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与岩相学观察十分一致。采用石榴石中最小x(g)Fe^(2 +)/(Fe^(2 +)+Mg))与斜长石是中最小ca(pl)(Ca/(Ca+Na))等值线,将本区石榴基性麻粒岩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的温压条件限定在P=1.31~1.40GPa,T=770~840℃的范围内。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件石榴基性麻粒岩麻粒岩中发育的变质锆石分别记录了2517±6Ma(BT58-1,MSWD=0.66,n=21)与2512±16Ma(LH66-1,MSWD=0.26,n=42)的加权平均年龄,与阴山陆块其它新太古代岩石记录的约2500Ma变质年龄一致,被解释为本区石榴基性麻粒岩遭受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结合本区其它新的研究资料,本文认为武川石榴基性麻粒岩形成可能与区内新太古代晚期造山作用有关。
刘平华刘福来蔡佳杨红王舫刘超辉刘建辉施建荣
关键词:P-T条件变质时代
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吉南地区集安群和老岭群地层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的初步探讨
<正>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内部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是东部陆块中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的分界,其形成与裂谷作用相关或与碰撞作用相关尚处于争议中。而胶-辽-吉带中研究程度较弱的吉南地区古元古代的构造环境为探...
张文刘福来蔡佳刘超辉刘建辉刘平华田忠华杨红冀磊许王
关键词:地层时代集安群老岭群
山西芦芽山早元古代紫苏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证据
芦芽山紫苏花岗岩出露于吕梁山变质杂岩的最北端,主要由紫苏二长岩、紫苏石英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含有麻粒岩、黑云变粒岩等围岩捕虏体,以及辉长岩、花岗岩等包体.岩体南部主要与太古宙到早元古代的界河口群片麻岩...
刘超辉刘树文李秋根党青宁王月然
关键词:早元古代紫苏花岗岩岩石成因地球化学ND同位素证据
山西古元古代关帝山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证据
2006年
刘超辉刘树文
关键词:同位素花岗岩酸性岩地球化学关帝山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5
2015年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进展。其中,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它不仅接受了古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沉积,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物质组成最为丰富,以大面积分布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在中国境内包括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和老岭群、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和北辽河群、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向南西则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延伸至徐州-蚌埠一带的五河群,总体呈NE向展布,延伸规模长约1000km。从巨量沉积岩系的岩石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荆山群与南辽河群、集安群可以对比,而粉子山群则与北辽河群、老岭群相当。然而,由于多期/多阶段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原来各群、组中地层的上下层位及接触关系已完全破坏,目前均已呈规模不一的构造岩片形式叠置在一起,彼此之间呈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接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造山/活动带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两侧古老陆块的变质基底,原岩形成时代为1.95~2.15Ga左右。以往研究表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变质作用的强度十分不均匀,(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只局限于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而粉子山群以及辽东南的南、北辽河群和吉南的集安群、老岭群只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局部甚至只达到绿片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变
刘福来刘平华王舫刘超辉蔡佳
关键词:变质作用古元古代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海阳所地区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变质演化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海阳所地区广泛分布各类变基性岩,它们主要由"红眼圈"结构的变辉长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组成,且以透镜状或似层状赋存于片麻岩中。根据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海阳所地区变基性岩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A组)样品轻稀土相对富集,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右倾型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Nb、Ta、Zr、Hf、Ti的明显负异常,其蛛网图配分曲线微弱右倾,类似于岛弧玄武岩IAB的特征;第二类(B组)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配分曲线均相对平坦,Nb、Ta、Zr、Hf、Ti略微亏损,与洋中脊玄武岩E-MORB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有变基性岩样品均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成因类型部分与岛弧环境相关,另一部分则可能与洋中脊环境关系密切。根据岩相学、矿物相转变、变质反应以及温压条件估算的综合研究结果,识别出海阳所变基性岩可能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其中第一期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M1)的标志性矿物组合以基质中保存的粗粒石榴石(Grt1)+粗粒单斜辉石(Cpx1)+粗粒斜长石(Pl1)±石英(Qtz)组合为特征,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725~845℃、P=9.5~12.4kbar;第二期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12)以发育"红眼圈"结构为特征,典型的矿物组合为新生的细粒石榴石(Grt12)+单斜辉石(Cpx12)+斜长石(Pl12)±石英(Qtz),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765~845℃、P=14.8~17.5kbar,而峰后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12)以形成低温退变质矿物组合绿色角闪石(Amp22)+斜长石(Pl22)±石英(Qtz)±石榴石(Grt22)为特征,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575~680℃、P=6.0~8.0kbar。第二期变质演化P-T轨迹具有近等温降压至减压冷却的顺时针型式。海阳所变基性岩记录的多期变质演化的信息及其P-T条件与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存在明显差异。结�
刘利双刘福来刘平华蔡佳施建荣刘超辉
关键词:变基性岩地球化学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胶北地体多期变质事件的P-T-t轨迹及其对胶-辽-吉带形成与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2
2015年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其它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类似,本区也存在~2500Ma区域性新太古代变质事件,且与本区2550~2500Ma岩浆作用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其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比岩浆作用要晚10~50Myr,指示本区~2500Ma区域性变质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2)胶北还存在1950~1850Ma区域性古元古代变质事件,并导致了大量高压基性和泥质麻粒岩的形成,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变形岩墙群或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之中,并集中分布在安丘-平度-莱西-莱阳-栖霞一带,大致沿北东-南西向断续带状分布,构成了一条长约300km的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3)本区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以记录近等温减压(ITD)及随后近等压降温(IBC)的顺时针P-T-t轨迹为特征,指示本区变质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曾强烈地卷入了与俯冲-拼贴-碰撞造山有关的构造过程,并可能经历了如下复杂的构造演化:(I)在古元古代晚期2000~1950Ma,随着有限大洋地壳的持续俯冲作用,本区各类变质岩的原岩开始经历一次构造增厚事件,并导致了它们的原岩经历了早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II)1950~1870Ma,大洋地壳俯冲作用结束,本区开始发生弧-陆拼贴和陆-陆碰撞作用,大陆地壳持续缩短和加厚,在加厚下地壳或岛弧根部带约50km的深度,发生了区域性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导致了本区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分别形成了石榴
刘平华刘福来王舫刘超辉杨红刘建辉蔡佳施建荣
关键词:P-T-T轨迹胶北地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