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治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上海芦潮港岸滩冲淤动态及原因探究被引量:6
- 1996年
- 本文从杭州湾北岸历史变迁和上海南汇新老海塘建塘史叙述了南汇嘴发育过程的间歇性特点。位于南汇嘴嘴尖的芦潮港岸滩近50年也呈现冲淤交替的特征,且冲淤过程由东向西传递。诱发这种冲淤波动的直接原因是摇头沙的偏转,而其根源应追溯到长江口河势的变化。本文以近50年来长江口的两个事件──北槽和江亚南泓的形成──阐述了它们对芦潮港岸滩动态的影响。
- 贺松林劳治声陈全
- 关键词:芦潮港岸滩
- 潮间带小海湾围堤对湾外水下岸坡的影响
- 1995年
- 分析了杭州湾北岸一个潮间带小海湾─—炮台湾及其前沿海域的流场、含沙量分布及水下地形的变化,指出小海湾内水流主要受湾外浅水水流控制,在独特的边界地形影响下,湾内在不同时段内出现历时较短的水平环流,流场变化较快,小水深时(<20cm)水体含沙量较高,含沙至随水深和水流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对湾外浅水水域水流的挟沙力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炮台湾围堤后水流挟沙力的变化,给出围堤后水下岸坡剖面变动的预测,经与实测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 劳治声金庆祥陈全
- 关键词:潮间带围堤水下岸坡
- 上海南汇芦潮港岸段水下滩坡变化剖析被引量:8
- 1992年
- 由远及近简述历史时期和本世纪上半叶南汇岸滩的时空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近30年芦潮港所在的南汇南滩水下滩坡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长江口河势和南槽分流分沙情势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目前长江口河势的发展情况,芦潮港岸段水下滩坡的淤积趋势仍将持续,但其强度不会达到五十年代的鼎盛状态。
- 劳治声贺松林陈全金庆祥
- 南海西南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被引量:12
- 1994年
- 根据1990年初夏南海西南部水域的两个连续站CTD和多层海流计资料及50多个大面站CTD资料的分析研旯得到一些关于此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的特性。它包括等温、盐、密度面起伏的特性,盐度双跃层和逆盐层等长存性细结构、温度Cox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及流速频谱的特性,Cox数和温度脉动垂向波数谱的一般品性及其随水层和地域的变化规律等诸方面。
- 方欣华鲍献文张玉琳劳治声
- 关键词:内波微结构温度盐度波浪
- 芦潮港车客渡码头水域近期强势淤涨原因辨析被引量:1
- 1999年
- 叙述了1993年前的芦潮港车客渡码头水域自然水深条件和1993年后强烈淤涨的态势,从诸事件的时间之窗及水下滩坡适应性调整、长丁坝促淤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该水域强势淤涨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海岸工程产生淤积响应的典型实例。海岸带(尤其在沉积环境响应敏感的区域)开发必须注重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 贺松林劳治声
- 关键词:芦潮港围堤工程淤积
- 上海石化总厂化工物料码头对附近水下地形变化的影响
- 1993年
- 分析了上海石化总厂化工物料码头周围水下地形工程前后的变化。指出在淤泥质岸段,由于沿岸工程的影响,造成工程附近水域动力环境的改变,水下地形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在淤泥质岸段附近流急、含沙量高的水域中构筑沿岸工程,工程的水流下方一侧,水流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大大减弱,出现明显的局部淤浅地形,为提高工程效益,对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应予以重视。
- 劳治声陈全金庆祥
- 关键词:码头水下地形
-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拟建码头岸段水深条件分析
- 1992年
-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拟建码头位于吴淞口至高桥嘴岸段,自西向东有三个码头,00~#和0~#码头分别在现上海炼油厂码头之西约660米和400米,分别靠泊5千吨和3万吨级船舶;2~#码头在现627码头之东约500米(图1)。为论证码头的可行性,有必要分析拟建码头岸段的近期水深变化。由于该段水域是长江南港主槽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也就有必要分析南港主槽的近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今后外高桥的开发利用不无裨益。
- 贺松林劳治声
- 关键词:水下岸坡河势特大洪水位置图
- 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泥质潮滩随时间的波动
- 金庆祥劳治声龚敏
- 关键词:泥沙运动特征函数波动(流体)统计分析(数学)
- 湛江湾沿岸工程冲淤影响的预测分析Ⅰ.动力地貌分析被引量:23
- 1997年
- 本篇概述了湛江湾的环境背景,对泥沙补给条件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航槽近期冲淤的基本态势.从纳潮量的空间配置和规划中的工程规模及其在湾内的位置,讨论了各工程的正、负面效应及主要影响区域,为下篇的冲淤数模计算、定量预测奠定了基础.本文还给出了湛江湾湾口断面积与总纳潮量的定量关系.
- 贺松林丁平兴孔亚珍劳治声陈全
- 关键词:纳潮量冲淤
- 湛江湾沿岸工程冲淤影响的预测分析Ⅱ.冲淤的数模计算被引量:27
- 1997年
- 本文在研究I动力地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窦国仁等提出的河道二维全沙数学模型,建立了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全沙数学模型.通过合理地选取模型中有关参数,比较好地模拟了日前湛江湾冲淤变化的基本态势,并对湛江湾开发工程后港湾可能引起的冲淤强度变化和冲淤区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预测,其结果与动力地貌分析的结果一致.
- 丁平兴贺松林张国安孔亚珍劳治声
- 关键词:全沙数学模型冲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