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小锐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余热
  • 3篇余热回收
  • 3篇发动机
  • 2篇正时
  • 2篇热交换
  • 2篇热交换器
  • 2篇朗肯循环
  • 2篇发动机废气
  • 2篇传动
  • 1篇带传动
  • 1篇动力性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多体动力学
  • 1篇性能分析
  • 1篇整车
  • 1篇整车性能
  • 1篇正时带
  • 1篇正时系统
  • 1篇设计与性能分...

机构

  • 7篇天津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汽车技术...

作者

  • 7篇卢小锐
  • 4篇马俊达
  • 2篇黎苏
  • 2篇高文志
  • 1篇王双
  • 1篇郑清平
  • 1篇张良良
  • 1篇张宏超
  • 1篇高博
  • 1篇张晶
  • 1篇高海洋

传媒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拖拉机与农用...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汽车实用技术
  • 1篇2012年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适合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的小型活塞式膨胀机设计与性能分析
建立了往复活塞式膨胀机的Matlab/Simulink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膨胀机的性能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一台风冷柴油机进行改装,分析并选取往复活塞式膨胀机的配气相位和进排气门升程,并据此设计凸轮型线及凸轮轴。开发...
Lu Xiaorui卢小锐Feng Liming冯黎明Zhai Junmeng翟俊萌Gao Wenzhi高文志
关键词:余热回收性能分析
基于Excite-Timing Drive的正时同步带系统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发动机分析软件AVL-ETD,对某四缸汽油机正时同步带传动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各转速下皮带动力学特性,对正时同步带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获得降低曲轴的转速波动能有效提高正时同步带系统动力学性能。不仅为配气阀系及正时系统构件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且为配气阀系、正时系统及整机NVH性能等分析提供必须的边界条件。
卢小锐高文志张良良马俊达
关键词:正时系统同步带传动
发动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了目前汽车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和余热回收系统的特征,展示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别对余热制冷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系统参数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两种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动余热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
马俊达卢小锐黎苏郑清平
关键词:发动机余热回收热交换器朗肯循环
基于DSPACE&CRUISE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与分析
  利用AVL CRUISE建立整车模型并用滑行试验进行校正,然后对整车性能进行了仿真.在保证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对传动系统进行了优化匹配,为考察优化的合理性对最佳匹配方案利用HIL实时仿真系统进行动力性的验证性仿真.结...
马俊达张宏超卢小锐高海洋
关键词:整车性能传动系统动力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内部EGR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双峰排气凸轮实现内部EGR的方案,并利用AVL FIRE软件对某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内部EGR对发动机进气过程中缸内气体流场、湍动能分布、O2浓度分布、放热率和燃烧排放物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采用与不采用内部EGR 8个工况的排放对比试验,验证了双峰排气凸轮方案对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效果,为低成本改进柴油机的燃烧排放性能提供了参考。
卢小锐高文志高博王双张晶
关键词:柴油机内部EGR数值模拟
发动机曲轴及正时带系统的多体动力学研究
曲轴和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全部功率都是通过曲轴输出的,而配气机构的性能好坏对内燃机的性能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台内燃机的经济性能是否优越,工作是否可靠,噪音与振动能否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常常与其配气...
卢小锐
关键词:发动机曲轴多体动力学
发动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
2011年
简单分析了目前汽车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余热回收系统的特征,展示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别对余热制冷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系统参数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两种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动余热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
马俊达卢小锐黎苏
关键词:发动机余热回收热交换器朗肯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