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假单胞菌
  • 3篇氧氟沙星
  • 3篇沙星
  • 3篇左氧氟沙星
  • 3篇氟沙星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相关
  • 2篇导管相关感染
  • 2篇生物被膜
  • 2篇氨溴索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粘附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吴海英
  • 6篇简丽娟
  • 6篇陈一强
  • 5篇闫萍
  • 4篇温红侠
  • 4篇孔晋亮
  • 2篇蔡双启
  • 2篇张东伟
  • 1篇陈俊健
  • 1篇邹小英
  • 1篇王可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2011 I...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左氧氟沙星涂敷导管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闫萍陈一强温红侠简丽娟吴海英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粘附
氨溴索协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协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被膜(BF)的破坏作用。方法构建SAU生物被膜体外模型;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MTT法行活菌计数。结果 3d或7d的BF,经AMB作用24h后用SEM观察,可见BF均明显少于对照组;BF内活菌计数显示,3d万古霉素(VAN)组、AMB+VAN组的SAU活菌计数分别为(19.14±5.64)、(6.44±1.53)、(3.13±0.95)×107 CFU/ml,7d分别为(43.28±3.74)、(27.39±4.97)、(17.61±2.14)×107 CFU/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AMB+VAN组更少于VAN组(P<0.01)。结论 AMB能破坏SAU已经形成的BF,与VAN联合应用后,可使BF内SAU显著减少,显示出了协同杀菌作用。
孔晋亮张东伟陈一强温红侠闫萍蔡双启简丽娟吴海英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氨溴索万古霉素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疗程评价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程。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1年3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6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3个月抗凝组的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亚组分析,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接受12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抗凝3个月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但更长时间抗凝组出血发生率高于短期治疗组(P=0.02)。结论:延长抗凝时间与抗凝3个月相比,未能显著减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复发率,可能3个月抗凝治疗足够;延长抗凝时间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陈俊健邹小英孔晋亮王可简丽娟吴海英陈一强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疗程META分析
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的干预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红霉素(ERY)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方法弹性蛋白-刚果红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氯仿萃取法测定绿脓菌素;苔黑酚法测定鼠李糖脂;测定早期及成熟生物被膜细菌(BF)对H2O2敏感性。结果 ERY组弹性蛋白酶活性(0.03)、蛋白水解酶活性(0.37)、绿脓菌素浓度(0.06)、鼠李糖脂浓度(48.8μg/ml)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47、0.48、0.18、153.9μg/ml)(P<0.01),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绿脓菌素浓度高于PA-JP3株组(分别为:0.04、0.16、0.01)(P<0.05),而鼠李糖脂浓度与PA-JP3株组(34.8μg/ml)相当,ERY组(早期1.81cm,成熟期3.8cm)及PA-JP3株组(早期2.6cm,成熟期2.87cm)生物被膜细菌对H2O2敏感性高于空白对照组(早期1.36cm,成熟期1.44cm)(P<0.01)。结论红霉素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
简丽娟孔晋亮陈一强温红侠闫萍吴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红霉素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
氨溴索增强左氧氟沙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时的杀菌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AMB)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生物被摸(BF)破坏清除作用及其与左氧氟沙星(LFX)联合后对BF内P.a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PA01的3d和7d体外BF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MB组,AMB+LFX组。AMB质量浓度分别为256μg/ml和512μg/ml。于体外早期和成熟BF模型形成后,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AMB,作用24h后,连续稀释法行载体表面BF内P.a活菌计数,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学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无论是早期BF还是成熟期BF,药物作用24h后SEM观察,AMB组载体表面BF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随着AMB质量浓度的增加,载体表面BF呈减少趋势。无论是早期BF还是成熟期BF,1μg/ml的LFX组可以减少BF内细菌(P〈0.05);L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AMB联合后,BF内菌落计数较单独使用LFX组减少更明显(P〈0.05);并且,LFX和512μg/ml AMB联合作用后,载体BF内菌落计数明显少于LFX和256μg/mlAMB联合组(P〈0.05)。结论AMB可以破坏已形成的早期和成熟BF;LFX单独作用可以部分减少载体BF内P.a,与AMB联合后表现出协同杀菌作用,且随着AMB质量浓度的增加协同杀菌作用更强。
孔晋亮蔡双启陈一强闫萍张东伟简丽娟吴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左氧氟沙星杀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涂覆导管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闫萍陈一强温红侠简丽娟吴海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