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少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血管
  • 20篇造影
  • 19篇血管造影
  • 13篇动脉
  • 13篇16层螺旋
  • 12篇16层螺旋C...
  • 9篇血管造影术
  • 9篇造影术
  • 8篇X线
  • 8篇X线计算
  • 8篇X线计算机
  • 7篇16层螺旋C...
  • 5篇螺旋CT
  • 5篇肺癌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移植术
  • 4篇肾移植
  • 4篇肾移植术
  • 4篇体层摄影
  • 4篇病变

机构

  • 29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0篇周少萍
  • 28篇谭理连
  • 27篇李扬彬
  • 26篇李树欣
  • 25篇江金带
  • 11篇梁彤杰
  • 8篇李志铭
  • 5篇余林
  • 4篇何国满
  • 3篇韩铭钧
  • 2篇肖平
  • 2篇陈颖瑜
  • 1篇潘光辉
  • 1篇黄世章
  • 1篇崔恩铭
  • 1篇刘世明
  • 1篇曾芳
  • 1篇梁嘉定
  • 1篇刘克
  • 1篇张影继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第四届中国西...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志愿者行主动脉弓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获得的主动脉弓时间-密度曲线(TDC),寻求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触发阈值分别为110 HU、140 HU、170 HU、200 HU),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触发技术行颈部动脉CTA检查,探讨CTA触发技术的最佳应用阈值.结果:阈值140 HU组(参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全程强化明显(CT值188~262 HU),而颈内静脉强化不明显,动静脉密度差别大,3D后处理显示的动脉图像清晰.阈值110 HU组,椎动脉起始处CT值较低(106 HU);阈值170 HU及200HU组,C1及C5椎体平面颈内静脉的密度明显升高(>150 HU),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触发技术结合最佳触发阈值可较好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对比剂注射流率4.0 ml/s,触发阈值为140 HU时的图像质量较好.
肖平谭理连李扬彬曹卫国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椎动脉
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MVD、VEGF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其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20例经病理证实肺癌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用LSAB免疫组化和SP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
谭理连陈颖瑜李扬彬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余林周少萍
文献传递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椎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患者行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检查,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及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44例中,26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3例,单侧血管异常23例,行走变异3支,狭窄17支,迂曲11支,2支局部动脉壁钙化。结论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椎动脉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椎动脉病变引起的多种临床常见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梁彤杰谭理连李扬彬江金带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椎动脉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谭理连何明基李志铭江金带林建华李树欣周少萍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方法。资料与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5组,第1组(18例),第2组(18例),第3组(19例),第4组(20例)及第5组(21例),每组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三维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肺癌1、2、3、4、5组主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83.43±19.65)HU、(218.64±18.20)HU、(269.69±42.21)HU、(326.11±77.19)HU、(328.61±62.38)HU;支气管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16.24±38.68)HU、(156.41±42.71)HU、(157.75±57.17)HU、(181.45±56.25)HU、(195.54±53.94)HU;肺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46.63±46.79)HU、(176.48±64.44)HU、(179.62±69.84)HU、(240.44±81.18)HU、(115.10±36.13)HU;上腔静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291.39±159.71)HU、(385.90±240.73)HU、(414.47±275.78)HU、(435.19±311.09)HU、(166.24±67.66)HU;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1.11%、72.22%、78.95%、80%及90.48%。结论第5组采用较小剂量(60ml)和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370mgI/ml),适中注射流率(4ml/s),自动跟踪(Bolustracking)扫描技术,是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较理想的扫描参数。
谭理连韩铭钧李志铭江金带李树欣周少萍余林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周少萍李扬彬谭理连江金带梁彤杰李树欣
关键词:穿刺术静脉套管针螺旋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
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
江金带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周少萍
文献传递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
谭理连何国满李扬彬江金带李树欣余林周少萍
文献传递
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MVD、VEGF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用LSAB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MVD及VEGF阳性率,并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CT强化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未分化及低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35.10±5.22Hu,VEGF阳性率为76.92%;7例中分化、高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23.36±8.53Hu,VEGF的阳性率为57.14%;肺癌CT强化越明显,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病灶CT增强值为35.65±6.68Hu,MVD值为51.27±25.31;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肺癌CT增强值26.36±10.36Hu,MVD26.57±12.36。14例VEGF表达阳性者肺癌MVD计数为50.36±6.32,6例阴性者肺癌MVD数为29.63±8.75。所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CT的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其VEGF的表达、MVD的含量有良好正相关性。此对评价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预后等将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余林周少萍陈颖瑜
关键词:肺癌微血管密度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检查 ,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 (MIP)。结果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 ,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 。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李树欣周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脑动脉瘤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