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模型
  • 1篇修饰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疫苗
  • 1篇异体骨髓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7篇唐艳萍
  • 6篇姜晓丹
  • 5篇蔡颖谦
  • 5篇邹雨汐
  • 4篇秦玲莎
  • 4篇杜谋选
  • 2篇徐如祥
  • 1篇汪求精
  • 1篇孙新林
  • 1篇薛杉
  • 1篇陈镇洲
  • 1篇付正浩
  • 1篇许刚
  • 1篇杨硕
  • 1篇蒋伟平
  • 1篇秦昆
  • 1篇李兵
  • 1篇柯以铨
  • 1篇姚鹏飞
  • 1篇寇盛斌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遗传安全性评估
2023年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遗传安全性。方法(1)体内实验:分离提取并传代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将微量药物注射套管植入并固定于12只雌性SD大鼠左侧侧脑室3 d后,用气压精密打击器对大鼠右侧大脑皮层进行打击以制备成中度TB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 h、3 d、6 d、9 d、12 d时经套管对TBI大鼠进行单次/多次BMSCs输注(2.5×105个/次,总体积10μL),并分别取造模后48 h、72 h、10 d和14 d时TBI大鼠(每时间点3只)的脑组织制备成石蜡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应用RNAscope?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与移植的BMSCs的共定位情况,以观察同种异体BMSCs移植至TBI宿主体内后是否与宿主脑内细胞发生整合现象。(2)体外实验:先将冻存复苏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用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慢病毒颗粒转染,再将pHrodo RED探针预标记的BMSCs与经脂多糖预处理的BV2细胞分别按一定比例(BV2∶BMSCs=1∶1、1∶2、2∶1)进行共培养,36 h、72 h后于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种细胞间是否发生吞噬现象,以观察小胶质细胞对BMSCs的具体作用形式。结果(1)体内实验:造模后48 h、72 h、10 d和14 d时,TBI大鼠的脑组织石蜡切片中均未发现移植的BMSCs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存在共定位现象,但在造模后10、14 d时,TBI大鼠的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并迁移至左侧侧脑室及脉络丛附近,且与移植的BMSCs发生共定位现象。(2)体外实验:不同比例的BV2细胞与BMSCs共培养36 h、72 h后均发生吞噬现象。结论同种异体BMSCs移植后并未与TBI宿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发生整合现象,但其可被小胶质细胞吞噬,表明同种异体BMSCs移植治疗TBI具有遗传安全性。
黄思贤冯志明谢宇邹枭雄刘昆霖华诗婷李聪邹雨汐蔡颖谦唐艳萍姜晓丹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性脑损伤小胶质细胞
来源于乳鼠与成年大鼠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增殖特性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来源于出生5dSD乳鼠和成年SD大鼠的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培养时增殖情况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乳鼠和成年大鼠皮下脂肪组织并使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ADSCs,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s表面标记物CD45、CD29、CD90的表达情况,并在同等条件下接种相同数量的两种第2代ADSCs,培养4d后行细胞计数,比较ADSCs数量的差异。于96孔板上对相同数量的两种第2代ADSCs进行体外培养,应用CCK-8和alamarblue试剂盒连续7d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观察,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并绘制增殖曲线。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来源于乳鼠和成年大鼠的ADSCs表面标志物均显示干细胞特性:CD45表达均呈阴性,CD29表达率分别是98.04%和93.17%,CD90表达率分别是94.92%和93.3%。在接种数量、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相同情况下,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来源于乳鼠的ADSCs增殖数量[(8.87±0.13)×10^5]明显高于成年大鼠[(4.51±0.36)×10^5]。来源于乳鼠的ADSCs的吸光度值在第6、7天(CCK-8检测)和第2-7天(alamar blue检测)均明显高于来源于成年大鼠的AD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乳鼠的ADSCs比来源于成年大鼠的ADSCs增殖能力更强。
杜谋选李鹏蔡颖谦邹雨汐唐艳萍秦玲莎姜晓丹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细胞增殖乳鼠成年鼠
编码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重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以前期实验所构建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为载体,编码神经损伤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腱糖蛋白-R(TN-R)和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的重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方法 16只5周龄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NA疫苗注射组(Vaccine组)和空质粒注射组(pAdEasy组).Vaccine组大鼠以DNA疫苗经双侧胫骨肌注射免疫,1次/周,共持续8周.每次进行疫苗注射前采血和分离血清,Dot-blot和ELISA法对血清中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结果 6周后Vaccine组大鼠血清能与GST-TN-R和GST-OMgp融合蛋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点杂交反应较明显;pAdEasy组大鼠血清则不能与GST-TN-R和GST-OMgp融合蛋白产生免疫反应.6周后Vaccine组大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则可以达到1:100万,并保持稳定的水平. 结论 编码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OMgp、TN-R和MAG的重组DNA疫苗接种大鼠后能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说明该重组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寇盛斌姜晓丹唐艳萍蔡颖谦杜谋选秦玲莎邹雨汐徐如祥
关键词: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疫苗免疫原性轴突再生
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不同添加物对激活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寻一种稳定有效的卵母细胞激活方法及体外培养体系,为下一步的治疗性克隆胚激活及培养实验提供相关参照。方法(1)选取具有第一极体的成熟兔卵母细胞随机分组。比较1.2kV/cm、1.6kV/cm、2.0kV/cm场强的电激活及5μg/mL离子霉素(ION)激活对兔卯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2)激活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分别在添加0、10、20、40、80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添加0、1×、2×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化钠复合物(ITS)的M199液中培养,比较孤雌胚胎的卵裂率、8-16细胞胚胎比例、桑囊率以及囊胚细胞总数情况。结果(1)不同激活方式对兔卯母细胞的激活效果差异较大。ION处理组存活率高于2.0kV/cm电激活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裂率、8-16细胞率、桑囊率上,10N处理组高于1.2kV/cm电激活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ng/mLLIF组桑囊率高于80ng/mL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囊胚细胞总数上,20ng/mLLIF组高于40ng/mLLIF和80ng/mL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ITS组的桑囊率高于2×I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0×ITS组及1×ITS组的囊胚细胞总数分别为166.00枚、147.40枚,多于2×ITS组(78.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N处理激活新西兰大白兔卵母细胞能获得较好的分裂率和囊胚率;添加20ng/mLLIF、1×ITS可以促进兔孤雌激活胚胎的后期发育。
邹雨汐尚江华秦玲莎唐艳萍姜晓丹
关键词:胚胎发育孤雌激活卵母细胞
实验性脑出血后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分布与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JAM-1在脑出血后的分布与表达变化及其重要意义。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及脑出血组(112只,立体定向注射75μL自体血到右侧尾状核制作脑出血模型),并选择脑出血后6h、12h、24h、48h、3d、7d、14d为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6只)。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肿周围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在脑出血后24h、48h、3d、7d时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脑出血后12h、24h、48h时血管上JAM-1表达减弱;3d时呈不连续表达,同时在粘附于血管腔表面的白细胞上表达;7d时可见血肿周围大量JAM-1阳性细胞;荧光双染进一步发现JAM-1表达在ED-1阳性的巨噬细胞上。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出血后12h、24h、48h JAM-1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紧密连接蛋白JAM-1的表达变化不仅参与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也参与了脑出血后炎症反应。
蒋伟平陈祎招李兵杨硕邓心情付正浩杜谋选唐艳萍柯以铨
关键词:脑出血血脑屏障炎症反应
负载VEGF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的研究
2012年
目的 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对动脉瘤的栓塞效果.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铂金微弹簧罔组、聚合物涂层修饰组和负载VEGF组,每组各18只.分别将各组弹簧圈片断植入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在弹簧圈远端将颈总动脉结扎后恢复血流,则颈总动脉残端形成囊状动脉瘤,弹簧圈片断位于动脉瘤囊内.于术后15d、30 d和90 d每组取6只大鼠,将包含有弹簧圈的一段动脉切下,同时切取普通铂金微弹簧圈组大鼠左侧一段颈总动脉作为空白对照组.HE染色观察标本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动脉瘤局部VEGF的释放情况. 结果 术后10d、30 d、90 d时负载VEGF组动脉瘤组织纤维化分级明显高于普通铂金微弹簧圈组,术后30d时负载VEGF组纤维化分级高于聚合物涂层修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负载VEGF组铂金微弹簧圈在栓塞动脉瘤模型后很快形成血栓并机化,动脉瘤腔内完全被纤维化的组织填塞,并且纤维化的组织中有呈vwf阳性表达的新生小血管形成,另外3组均未观察到vwf呈阳性表达的新生血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负载VEGF组在术后15d、30 d时动脉瘤壁组织中VEGF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90 d时VEGF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 结论 负载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可在动脉瘤腔内缓慢释放VEGF,刺激动脉瘤内细胞增生,促进血栓机化,形成致密的纤维化组织,达到更快、更完全地闭塞动脉瘤的效果.
姬斌汪求精孙新林薛杉杜谋选蔡颖谦唐艳萍陈镇洲姜晓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GFP)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BMSCs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293细胞包装制备病毒,以不同滴度的Ad—GFP(1×10^3~1×10^10PFU/ml)转染BMSCs;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血清撤离加入β-巯基乙醇诱导转染Ad—GFP的BMSCs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结果3~6代BMSCs表面标志CD34、CIM5阴性而CD29、CD44阳性,当病毒滴度为1×10^7PFU/ml时转染率为55%,为1×10^9及1×10^10PFU/ml转染率均为85%,但1×10^10PFU/ml时出现细胞病理现象,7d荧光表达最强,28d仍可见荧光表达,转染Ad-GFP的B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结论合适滴度的Ad—GFP可以高效转染BMSCs,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不影响诱导分化功能,BMSCs可以作为Ad—GFP载体系统进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
许刚徐如祥姜晓丹周德祥姚鹏飞秦昆蔡颖谦邹雨汐秦玲莎唐艳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