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虎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茶素
  • 6篇速溶
  • 6篇速溶茶
  • 6篇酯型儿茶素
  • 5篇乌龙茶
  • 5篇EGCG
  • 5篇茶叶
  • 3篇红茶
  • 2篇心肝
  • 2篇离子
  • 2篇离子迁移谱
  • 2篇没食子
  • 2篇咖啡
  • 2篇咖啡碱
  • 2篇咖啡碱含量
  • 2篇抗氧化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物质
  • 2篇活性
  • 2篇儿茶

机构

  • 22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熹茗茶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泉州海关综合...

作者

  • 22篇商虎
  • 10篇孙威江
  • 9篇林金科
  • 9篇林艺端
  • 9篇孙平
  • 9篇吴亮宇
  • 9篇张明泽
  • 9篇肖慧
  • 9篇赵文净
  • 8篇葛国平
  • 5篇涂良剑
  • 3篇陈志丹
  • 3篇黄艳
  • 2篇杨志坚
  • 2篇陈李林
  • 1篇黎星辉
  • 1篇周喆
  • 1篇薛志慧
  • 1篇陈暄
  • 1篇林琳

传媒

  • 2篇茶叶
  • 2篇茶叶科学
  • 2篇福建茶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茶叶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茶叶通讯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添加β-环状糊精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本实验以初制的绿茶和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了在速溶绿茶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浸提工序阶段,添加β-环状糊精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β-环状糊精可显著提高速溶绿茶产品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但降低了速溶乌龙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
吴亮宇林金科杨志坚涂良剑赵文净商虎孙平林艺端张明泽葛国平肖慧
关键词:速溶茶Β-环状糊精酯型儿茶素EGCG
L-抗坏血酸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乌龙茶(单枞、铁观音)为原料,探讨在速溶茶加工过程中浸提工序阶段,添加L-抗坏血酸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可显著提高速溶乌龙茶(铁观音)产品中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但是降低了速溶乌龙茶(单枞)产品中的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
赵文净林金科吴亮宇孙平林艺端张明泽商虎葛国平肖慧
关键词:速溶茶L-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EGCG
一种低咖啡碱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咖啡碱乌龙茶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将常规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杀青替换为微波后沸水浸提。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将常规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杀青替换为微波结合沸水浸提,微波破碎发酵叶细胞,利...
林金科张明泽吴亮宇商虎涂良剑赵文净林艺端孙平肖慧葛国平
文献传递
一种低咖啡碱红茶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咖啡碱红茶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微波、沸水浸提、脱水、轻揉捻、干燥。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由微波结合沸水浸提加工而成,微波破碎发酵叶细胞,利于咖啡碱在热水中的...
林金科张明泽吴亮宇商虎涂良剑赵文净林艺端孙平肖慧葛国平
文献传递
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吴少玲王治会商虎朱陈松叶婷婷孙威江
关键词:白茶风味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不同产地乌龙茶挥发性物质分析
2022年
为实现不同产地乌龙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检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4个不同产地的29个乌龙茶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不同产地乌龙茶样本的IMS图谱显示,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呈柑橘香的柠檬烯在广东乌龙茶中含量较高;闽南地区乌龙茶中具有青草香特征成分的庚醛、己醛、3-辛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乌龙茶;台湾地区乌龙茶中具有果香气特征成分的2-己酮、丙酸、γ-丁内酯、正己醛等含量较高;闽北地区乌龙茶中具有烘烤香呈香特性的反-2,4-庚二烯醛、对乙基苯酚、5-甲基糠醛含量较高。采用差谱法从谱图中筛选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以峰值强度作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能对不同产地乌龙茶进行区分,其中PC1的贡献率为54.2%,PC2的贡献率为19.4%,累计贡献率为73.6%;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其中PC1的贡献率为54.2%,PC2的贡献率为19.3%,累计贡献率为73.5%,各产地乌龙茶区分效果较好;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LDA判别率为100%,可以有效判别不同产地乌龙茶。表明GC-IMS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及产地的快速区分。
甘爽陈志丹商虎商虎孙威江
关键词: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线性判别分析
我国茶叶标准化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阐述了茶叶实施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试验验证与对比分析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商虎郭雅玲
关键词:茶叶
中国乌龙茶标准化工作十年(乌龙茶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进程)
孙威江陈志丹商虎
加工工艺对茶树花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以‘黄金桂’品种茶树的鲜花为原料,研究锅式杀青烘干、微波杀青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对茶树花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组分、生物碱含量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处理的茶树花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甲基化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锅式杀青烘干和微波杀青烘干(P<0.05);没食子酸含量最低;水浸出物、茶没食子素和咖啡碱含量与锅式杀青烘干和微波杀青烘干差异不显著(P>0.05)。这3种工艺中,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最有利于多酚类化合物的保留,因此成品茶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微波杀青烘干其次,锅式炒青烘干的抗氧化活性最低。感官分析表明,锅式杀青烘干、微波杀青烘干工艺由于经过热脱水处理,所制得的茶树花茶具有玉米香;滋味均有麻涩感,其中冷冻干燥处理的茶树花茶涩味最明显,不同工艺处理下感官风味不同。综上,可将茶树花茶开发为功能性饮品。
黄艳商虎商虎刘鹏孙威江
关键词:儿茶素抗氧化能力
老枞水仙品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揭示决定老枞水仙茶“枞味”的关键香气成分和关键性生化成分物质,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香型老枞水仙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特征分析。试验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物质。木质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戊醛、己醛;青苔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成分是3-己烯-1-醇单聚体和二聚体、芳樟醇单聚体;粽叶味老枞水仙特征性香气物质是2-戊基呋喃、苯甲醛。另外,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增加对老枞水仙茶“枞味度”品质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将造成老枞水仙茶滋味品质的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茶素品质指数的降低,对老枞水仙茶“枞味”的进一步提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可实现老枞水仙的快速判别,为制定老枞水仙企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商虎朱陈松叶婷婷甘爽罗玉琴孙威江
关键词:生化成分挥发性物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