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细胞
  • 6篇小儿
  • 5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血小板减少性...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贫血
  • 4篇紫癜
  • 4篇综合征
  • 4篇小儿特发性血...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皮质激素
  • 3篇淋巴

机构

  • 18篇天津市儿童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姜丽华
  • 14篇李静岩
  • 13篇乔丽津
  • 10篇张美玉
  • 9篇刘嫣
  • 9篇陈森
  • 8篇贾万英
  • 5篇张宝荣
  • 4篇解丽娟
  • 4篇王欣
  • 1篇王文红
  • 1篇艾奇
  • 1篇宋力
  • 1篇胡坚
  • 1篇林书祥
  • 1篇张碧丽
  • 1篇王琦

传媒

  • 6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转化指标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青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转化指标的变化,明确糖、脂代谢异常对骨密度及骨转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1)搜集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30-50岁男性2型糖...
姜丽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骨密度代谢组学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关临床特点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1.43,中位年龄31个月,2岁以下占47.06%;急性型占91.37%,慢性型占8.63%。2、47.84%有前驱感染病史,31.76%在发病前1~4周有预防接种史。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3.81%,其中HPVB1945.24%。4、预防接种疫苗中乙肝疫苗34.57%,百白破疫苗24.69%,麻疹疫苗8.64%。5、临床表现94.12%以轻、中度皮肤粘膜出血为主,重度出血仅占5.88%。6、就诊时血小板数量:平均22.47×10^9/L,≤20×10^9/L占56.47%。7、骨髓常规涂片巨核细胞总数增多的占77.06%,分类中成熟无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成熟有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裸核巨核细胞数。8、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97.42%血小板在2周内达正常,复发率4.29%。9、疫苗相关ITP的中位年龄6月,就诊时平均血小板数量22.3×10^9/L,95.06%患儿为轻中度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占75.68%;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85.71%,其中HPVB19占64.29%;93.83%患儿治疗后平均4.9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复发率3.7%。结论1、小儿ITP患者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2、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关系密切,HPVB19在小儿ITP发病中有重要意义。3、疫苗相关的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除发病年龄小外临床特点与其他ITP相似,相关疫苗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多见,应引起注意。4、HPV B19阳性患儿临床特点与一般ITP大致相同。5、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极低的患儿止血效果明显,可以避免血小板输注和相关死亡的发生。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刘嫣王欣解丽娟姜丽华张美玉张宝荣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以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关于MDS的最新分型标准对1980年1月至2005年2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6例儿童MDS患者进行重新分型,对患儿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以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部分患者于短期内迅速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绝大多数患者于诊断1年左右死亡,临床预后差。结论儿童MDS患者病程预后与成人患者明显不同,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重视与研究。
陈森贾万英李静岩张美玉姜丽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白血病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细小病毒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购自华美工程公司,其余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2例ITP患者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12%,62例ITP患者进行了EB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6例阳性,阳性率为10%,70例患者进行了细小病毒B19的检测,其中30例阳性,阳性率约为43%。30例ITP患者进行了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27%,其中单疱病毒Ⅰ型抗体阳性者为7例,1例为单疱病毒Ⅱ型抗体阳性。30例ITP患者进行了风疹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27%。42例ITP患者进行了甲、乙、丙、戊肝炎抗体的检测,其中15例阳性,包括:抗HBsAg(+)及抗HBc(+)4例,11例为抗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率为36%,另外,43例ITP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其中7例阳性,阳性率为16%。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
张宝荣王欣解丽娟张美玉姜丽华刘嫣贾万英李静岩乔丽津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儿童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0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2 0例临床病例。结果 本组2 0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SNL ;发病以学龄儿为主,男女之比2 :3;均有发热、淋巴结大,白细胞减少,进而行淋巴结活检确诊;2 0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随访结果1例于1年后复发,1例于2年后出现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结论 1 儿童SNL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2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者,除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外,应尽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3 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亦有复发,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李静岩贾万英乔丽津刘嫣张美玉姜丽华
关键词: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皮质激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自限性疾病其他疾病化验检查
婴儿急性白血病34例临床分析
2024年
分析34例婴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总结其治疗反应以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34例婴儿急性白血病临床资料、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6例,17例存在MLL基因重排,近80%为高危组。19例接受治疗,2例于治疗早期死亡,7例完成全部联合化疗,6例在联合化疗部分疗程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获得成功,单纯化疗以及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使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达到57.9%。结论 婴儿急性白血病较为罕见,采用单纯化疗以及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使患者总体生存率达到57.9%,需进一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姜丽华陈森
关键词:婴儿白血病预后
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回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1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确诊治疗的28例PRCA患儿进行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回顾,并对其中15例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岁以内发病18例(64.3%),男∶女为2.5∶1。12例(42.9%)合并各种先天畸形,以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8/28,28.6%)。3例(10.7%)家族史阳性。33.3%(4/12)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所有T细胞亚群检测者(9/9)均有CD4+T细胞减少。病原学检测主要为巨细胞病毒(CMV)和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26例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雄激素及环孢素A联合治疗。跟踪随访的15例中缓解或明显进步10例(66.7%)。结论儿童PRCA尤其Diamond-Blackfan综合征(DBA)发病年龄较小,多在1岁内,常伴多种先天畸形,以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最多见。HPVB19及CMV感染可能是诱发儿童获得性PRCA的原因之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部分PRCA预后,但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需终身小剂量维持。合理输血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姜丽华陈森乔丽津李静岩刘嫣
关键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畸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治疗相关白血病1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化疗后发生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观察一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化疗后演变为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演变过程及治疗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3年正规化疗停药后3月,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性增高并出现原始粒、单核细胞。各项检查支持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根据2000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法,归于MDS/MPD一类疾病。患者迅速进展为AML-M4b,治疗无效死亡。结论t-MDS比原发性MDS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t-AML临床预后不良,骨髓移植及大剂量化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LL患者的合理用药,根据不同危险度分型,选取相应治疗强度化疗方案,以减少t-MDS/AML发生的可能。
陈森李静岩姜丽华乔丽津
关键词:预后化疗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8%的患儿发病前1-4周曾有感染史;32.68%的患儿在发病前3 d-1月曾有预防接种史。病原学检查185例,阳性占52.97%。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等重度出血者占6.24%。188例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3 d内达正常水平者分别为96.28%、77.13%和32.98%。结论 小儿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有密切关系。发生于预防接种后的ITP高于以往报道,其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较高。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张宝荣解丽娟王欣姜丽华张美玉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复方皂矾丸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乔丽津贾万英李静岩刘嫣张美玉姜丽华张宝荣王琦
关键词:复方皂矾丸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