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晓瑜

作品数:81 被引量:75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生物学
  • 32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鱼类
  • 13篇基因
  • 12篇线粒体
  • 11篇扇贝
  • 10篇栉孔扇贝
  • 9篇进化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片段
  • 7篇鲽形目
  • 6篇核糖
  • 6篇核糖体
  • 6篇16S_RR...
  • 6篇COI
  • 6篇COI基因
  • 6篇ITS-1
  • 6篇ITS1
  • 5篇对虾
  • 5篇牙鲆
  • 5篇核糖体DNA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3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篇青岛海洋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80篇孔晓瑜
  • 32篇喻子牛
  • 18篇时伟
  • 8篇龚理
  • 6篇刘亚军
  • 6篇徐晖
  • 5篇史成银
  • 4篇宋林生
  • 4篇陈丽梅
  • 4篇于珊珊
  • 4篇武云飞
  • 4篇王忠明
  • 3篇陈松林
  • 3篇孔杰
  • 3篇张艳春
  • 3篇庄志猛
  • 3篇田永胜
  • 3篇李玉龙
  • 3篇杨敏
  • 3篇杨敏

传媒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热带海洋学报
  • 8篇青岛海洋大学...
  • 6篇水产学报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Curren...
  • 1篇Zoolog...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第9、10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计算了3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5对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3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2.6条多态性条带。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99%、40.57%和41.0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18,0.1807和0.177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都比较大,但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化都很小分别为0.0031和0.0206。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分化也均有所下降,出现趋同现象,显示出"黄海1号"新品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安丽刘萍李健何玉英王清印孔晓瑜
关键词:中国对虾选育群体AFLP
栉孔扇贝三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莱州(LZ)、荣成(RC)、青岛(QD)沿海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对7种酶进行了分析,在3个群体中均检测出13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比例(P≤0.95和P≤0.99)荣...
陈再忠喻子牛孔晓瑜李赟
关键词:等位基因酶栉孔扇贝自然群体
文献传递
牙鲆、石鲽和川鲽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石鲽 (K .areius bicoloratus)的线粒体 16 S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 PCR扩增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均得到了5 90 bp的碱基序列 ,并将其与 Gen 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 (Platichthys 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 (核苷酸差异数为 7,同源性为 98.8% ) ;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 (核苷酸差异数为 90~ 93,同源性约为 84 % ) ,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 2 0 0
孔晓瑜刘亚军喻子牛庄志猛武云飞
关键词:牙鲆石鲽RRNA基因线粒体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被引量:74
2001年
以相应引物 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 (COI)片段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克隆、测序 ,得到 70 9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 34.4 1% ,2 7.93% ,2 0 .0 3%和 17.6 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 COI序列的差异 ,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完全相同 ,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 ,70 9或 6 5 8(不计引物 )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 32 ,核苷酸差异率为 4 .5 1%或 4 .86 % (不计引物 ) ,其中 2 5个位点为转换 ,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 。
孔晓瑜喻子牛刘亚军高天翔武云飞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碱基序列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ITS1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远大于Y型片段出现频率(8.7%),表明亲本双方ITS1区域的遗传信息都遗传给了子代并且X型片段的遗传信息明显占有优势,进而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子代为褐牙鲆与夏鲆的杂交后代。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鲆属亲本及子代的ITS1序列特征,为鱼类核糖体基因的研究积累数据。
龚理徐晖李军孔晓瑜
关键词:牙鲆属转录间隔区假基因
鲈鱼胚胎程序化冷冻保存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对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胚胎的程序降温冷冻保存进行了研究。通过稀释液的筛选实验 ,选择了一种培养效果好的稀释液DS1液。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对抗冻液的毒性耐受力 ,表明肌肉效应期胚胎的耐受力最强。测定了心跳期胚胎在抗冻液A1 、A2 、B1 、B2 中的平衡处理时间 ,为进行鲈鱼胚胎冻前平衡提供了参考时间。比较了植冰和不植冰对鲈鱼胚胎冷冻保存结果的影响及不同洗脱方法洗脱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 ,在冷冻过程中诱导植冰的胚胎成活率高于未植冰组 ,两步法洗脱效果优于一步法和三步法。用不同降温速率进行了鲈鱼胚胎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 ,结果表明 ,采用 1 .5℃ /min的降温速率降温 ,在液氮中冷冻保存 30min的 72粒心跳期胚胎中有 3粒成活 ,成活率为 4.2 %。
于过才陈松林孔晓瑜田永胜季相山
关键词:鲈鱼胚胎
大口鳒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鲽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测定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与其他7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鳒线粒体控制区全长大约1601bp,5’端和3’端分别存在56bp和8bp的串联重复序列。除此之外,其控制区结构和其他种类相似,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D、CSB-E、CSB-F)、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同时在CSB-D后还识别出鲽形目保守的Poly-T结构。比较了8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全序列和去除重复序列后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前者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后者,变异系数约是后者的两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重复序列的异质性如长度及其拷贝数不同、碱基组成不同所造成的。基于控制区部分序列对鲽形目12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鲽形目内部大口鳒分类地位最原始;鲽亚目先与鳎亚目聚在一起,后与鳒亚目聚在一起,这个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系统关系相符。
张艳春孔晓瑜王忠明
关键词:线粒体DNA控制区鲽形目
海洋贝类多倍体操作机理与最新进展被引量:8
1995年
喻子牛孔晓瑜王如才
关键词:贝类增养殖
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被引量:40
2005年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 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 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 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 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陈丽梅孔晓瑜喻子牛于珊珊徐晖
关键词:线粒体RRNA基因COI基因
舌鳎亚科鱼类线粒体控制区快速进化及其重复序列延伸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测定双线舌鳎Cynoglossus bilineatus(Lacepède,1802)、长钩须鳎Paraplagusia bilineata(Bloch,1787)和短钩须鳎Paraplagusia blochii(Bleeker,1851)3种舌鳎亚科鱼类的线粒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并与舌鳎亚科其它4种及鲽形目其他科的5种鱼类mtDNA控制区结构和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种舌鳎鱼类的线粒体控制区全长从655~1 155bp,长度差异明显;舌鳎亚科鱼类控制区结构与其他鲽形目鱼类相似性很低,保守区系列中只能识别出CSB-A和TAS。碱基组成比较发现这3种舌鳎鱼类的AT含量比鲽形目其它鱼类要高。分析认为上述事件可能都是由该类群鱼类控制区的快速进化导致的。所有3种舌鳎的控制区在5’端都存在串联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单元中都存在类似于TAS的相关序列,并且重复序列可以形成非常稳定的二级结构。这2种特征为形成线粒体重复序列的非正常延伸机制(Illegitimate elongation model)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推测了这些舌鳎鱼类重复序列可能的延伸过程。
时伟孔晓瑜江金霞苗宪广
关键词:鲽形目控制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