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动静脉
  • 4篇动静脉瘘
  • 4篇静脉
  • 4篇静脉瘘
  • 3篇创伤
  • 3篇创伤性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缺血
  • 2篇动脉缺血性疾...
  • 2篇动物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性
  • 2篇体外
  • 2篇腔内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疾病
  • 2篇主动脉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8篇孙健鸣
  • 4篇师天雄
  • 4篇时德
  • 4篇赵渝
  • 3篇李信友
  • 3篇吕发金
  • 2篇涂波
  • 2篇黄晓玲
  • 2篇胡锡祥
  • 2篇缪健航
  • 2篇王深明
  • 2篇张明光
  • 1篇黄小玲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08
  • 4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提供基本实验条件,模型建成后进行多普勒听诊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及DSA的检测,进行tAVF的血气分析,模型的大体观察、病理检查及电镜组...
孙健鸣
关键词:动脉瘤动静脉瘘多普勒成像
创伤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股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模型,行模型的血流探测,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DSA检测,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0只新西兰白兔中成功制作动脉瘤16个,成功率80%,20只新西兰白兔中全部成功制作股动静脉瘘,并经相关检测手段证实。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检测方法上表现各具特点。
孙健鸣赵渝时德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关键词:动脉瘤动静脉瘘创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技术治疗16例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通过采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在动员的第5~6d,通过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浓缩干细胞液做缺血肢体肌肉注射。结果经治疗后3~24个月的追踪随访,息肢静息痛缓解,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但该治疗方法处在临床治疗的初级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缪健航师天雄胡锡祥孙健鸣张明光
关键词:干细胞动脉缺血性疾病下肢
长段主动脉病变患者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二例
2008年
例1患者男,48岁,腹部隐痛3d入院。人院时情况:T36.5℃,P97次/min,R20次/min,Bp130/75mrnHg.心、脑、肺、肝等脏器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CT发现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病变自锁骨下动脉至腹腔干动脉,住院期间患者腹痛渐加重,病情变化,出现瘤体破裂症状,
孙健鸣师天雄王深明
关键词:主动脉病变ANEURYSM腔内AORTIC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治疗效果满意,但在动脉内膜变化及支架改变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本实验是在建立动物模型基础上使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AD病变,观察其内膜、支架的改变等,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及EVR治疗效果,从而加深对AD的认识。
孙健鸣师天雄王深明赵渝时德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早期治疗效果临床实践技能动脉内膜腔内修复术
一种创伤性兔股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及其检测手段
2005年
孙健鸣时德赵渝黄小玲李信友吕发金
关键词:动物实验
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在CDFI、CTA、MRA、DSA的表现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创伤性动脉瘤 (PA)、动静脉瘘 (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在 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 ,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 在 2 0个手术部位建成 16个PA模型 ,在 3 0个手术部位建成 2 6个tAVF模型 ,成功率分别为 80 %和 87% ,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 ,tAVF模型 ,方法切实可行 ;在各检测手段上 ,其表现各具特点 ,互相补充 ,根据需要选用 ,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孙健鸣时德赵渝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关键词:动静脉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随访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1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我科利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技术治疗了16例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患者,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包括肢体疼痛、活动情况、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随访检查。使用G-CSF5~6天动员患者骨髓干细胞进入周围循环,第六天使用细胞分离器采集周围血干细胞,然后肌注到患肢缺血的肌肉内。结果移植后经过10~45个月的追踪随访,15例患者静息痛缓解,11例溃疡愈合,4例失访,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通过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随访显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师天雄缪健航张明光胡锡祥孙健鸣
关键词:干细胞下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