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阳
-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希夏邦马峰地区三趾马化石对古高度和古环境重建的厘定被引量:1
- 2024年
- 在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于希夏邦马峰地区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沃马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成为证明青藏高原隆升历程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其后的考察中,希夏邦马峰周边以及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有若干三趾马新材料发现,持续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采集自希夏邦马峰地区吉隆盆地的三趾马新材料,其形态特征包括:门齿唇侧无纵沟;上颊齿原尖圆、小,无次尖收缩,褶皱较弱;下颊齿双叶近圆形,双叶谷浅,宽U形,外中谷在前臼齿中浅。这些特征与原来在吉隆盆地发现的福氏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鉴定特征完全一致。自三趾马在晚中新世初期从北美迁入旧大陆以后,在众多的地点都有非常繁盛的三趾马动物群分布,其中的三趾马通常有多个种共存。然而,青藏高原腹地目前已知的三趾马动物群中均只有一种三趾马存在,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在现代青藏高原,物种数量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中等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最高,在2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显著下降。本文通过高原腹地与泛第三极地区的青藏高原南缘、北缘、以东及以西区域三趾马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这一现象是青藏高原在新近纪时期的强烈隆升导致的特殊地形与气候环境所致。
- 邓涛张兆群张兆群孙博阳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三趾马古环境
- 藏北伦坡拉盆地丁青组哺乳动物化石对时代和古高度的指示被引量:15
- 2011年
- 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所含的犀科肱骨远端是在伦坡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发现的第一件哺乳动物化石.论波日肱骨标本远端滑车内髁自内向外逐渐收缩,内髁内侧边缘不突起,内上髁发达,强烈向后伸展,与内髁关节面之间以沟相隔,符合犀科的特点.内髁下宽上窄,内侧副韧带窝相当浅,内侧韧带结节非常微弱,内髁上缘的内侧部分与其上的骨面平滑过渡,没有明显的界线,与近无角犀(Plesiac eratherium)一致.对比结果显示,论波日标本在大小和形态上最接近于山东临朐山旺动物群中的P.gracile,从而判断其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期),年龄约18~16Ma.伦坡拉盆地犀科化石的发现,表明丁青组上部已进入新近纪,恢复的古生态环境经早中新世的古气温校正后指示当时其地的古海拔高度接近3000m.
- 邓涛王世骐颉光普李强侯素宽孙博阳
- 关键词: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中新世犀科
- 冰河世纪“海盗团”
- 2020年
- 动画电影《冰河世纪》第四部中,主角们遇上了一群反派—海盗。它们虽然极力摆出一副凶恶的样子,却滑稽得令人捧腹。可你知道吗,现实中的冰河世纪%还真活跃过那么一批“海盗”,它们从家乡出发,各显神通,经过超长距离的迁徙而四处入侵!
- 孙博阳无
- 关键词:动画电影《冰河世纪》海盗反派
- 临夏盆地上中新统的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被引量:9
- 2013年
-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上分为4个动物群,已根据代表性地点依次命名为郭泥沟、大深沟、杨家山和青卜山动物群。古地磁测年数据显示,柳树组涵盖了整个晚中新世的沉积,即包括上中新统下部的灞河阶和上中新统上部的保德阶。郭泥沟、大深沟和杨家山动物群属于灞河阶,青卜山动物群属于保德阶。灞河阶底界如与海相Tortonian阶一致,则这条界线(古地磁C5r.2n下界)存在于临夏盆地沉积序列中,年龄为11.6Ma,三趾马的首现位置略高于此界线,年龄为11.1Ma。保德阶底界如与海相Messinian阶一致,可以在柳树组和西藏吉隆的沃马组中准确划定这条界线的位置。由于山西保德是保德阶的命名地点,因此保德阶的底界层型应选择在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剖面保德组靠近红黏土底部的古地磁C3Br.1r之内,年龄为7.25Ma,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首现可作为其生物标志。
- 邓涛侯素宽颉光普王世骐史勤勤陈少坤孙博阳卢小康
- 关键词:年代地层陆相沉积界线层型中新统临夏盆地
-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哺乳动物群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及青藏高原隆升背景被引量:5
- 2016年
-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哺乳动物群是中国中中新世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动物群,但长期以来,对这一动物群产出层位的认识处于模糊和混乱的状态。本文通过对丁家二沟一带新生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出产丁家二沟动物群的彰恩堡组划分为下、中、上3个层位,其中下部和中部的层位分别产出两个时代不同的动物群:下部的印子岭动物群以Alloptox gobiensis-Protanancus tobieni-Caementodon tongxinensis-Turcocerus sp.1组合为代表,时代对应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MN5;中部的马二嘴子沟动物群则以Alloptox gobiensis-Platybelodon tongxinensis-Hispanotherium matritense-Turcocerus sp.2组合为代表,时代对应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MN6;而上部的地层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划分。同时,丁家二沟地区彰恩堡组的下部层位的时代约为17~15Ma,跨越了中中新统的下界,可以考虑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中国陆相通古尔阶下界,使其与中中新统的下界相一致。此外,丁家二沟地区北部彰恩堡组与下伏清水营组成不整合接触,南部干河沟组中发育了生长断层,可能代表了这一地区对约20Ma和10Ma青藏高原两次强烈构造事件在东北部的远程响应。
- 王世骐宗立一杨卿孙博阳李雨史勤勤杨湘雯叶捷吴文裕
- 关键词:生物地层青藏高原
- 中国犬科化石生物年代学被引量:2
- 2021年
- 犬科动物是中国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常见动物。中国上新世动物群中最多的是始犬属(Eucyon),早更新世动物群中最多的是犬属(Canis),即真犬。通过对中国重要晚新生代动物群产出的地点、年代和其中犬科动物化石的修订和追索,犬科动物呈现出显著的地层学意义。始犬属的晚期成员小始犬(Eucyon minor)可视为早更新世早、中期的标志动物。犬属在旧大陆的首次出现与第四纪底界吻合,但由于其化石记录在欧洲缺失,利用真犬标定第四纪底界的应用性逊于真马。至早更新世中期,与现生犬类更接近的类群广布于欧亚大陆,同时出现的还有中等体型、四肢纤细的真马,这一事件在地层年代、气候变化和动物群转换方面均有标志性意义。
- 孙博阳邓涛
- 关键词:犬科动物上新世第四纪地层学
- 中国紧齿犀研究回顾与现状
- 作者回顾了紧齿犀的研究历史,并简要论述了中国的紧齿犀材料.中国的紧齿犀共有4属7种:Proeggysodon quii、Guangnanodon youngi、Allacerops cf.A.Turgaica、Allac...
- 孙博阳陈瑜
- 中国新近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被引量:5
- 2021年
- 中国的新近纪地层出露广泛,以陆相沉积为主,其中赋存的哺乳动物化石自19世纪下半叶就被古生物学家所关注,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地层框架,命名了哺乳动物分期,并相应建立了连续的7个"阶"级年代地层单位。近年来,相关学者将精细的生物地层学与古地磁、同位素等年代学方法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了有地质年龄标定的中国新近系年代地层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大区域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对比。本文通过分析已有资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组"为单元,以对比表的形式,对我国新近纪岩石地层分区、不同区块间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代表性剖面进行了综合梳理。
- 侯素宽李强李强李强卢小康王世骐孙博阳卢小康史勤勤
- 关键词:岩石地层地层分区新近系
- 云南禄丰石灰坝地点的三趾马(Hipparion)化石被引量:9
- 2013年
- 描述了产自禄丰石灰坝古猿化石地点的三趾马化石,分别归入两个种。其中一个种个体大、上颊齿窝内褶皱复杂且珐琅质厚、马刺呈不对称的多分叉状、次尖呈颈状收缩。根据上述特征组合将其归为西氏三趾马(Hipparion theobaldi (Lydekker, 1877)), 该种在南亚的西瓦里克地区也有分布。另一个种个体小、上颊齿褶皱复杂且珐琅质厚、下颊齿外谷窄而且浅。禄丰这一种与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的三趾马均有明显差异,故将其定为禄丰三趾马(新种)(Hipparion (Hipparion) lufengense sp. nov.), 该种在西瓦里克地区亦有分布。根据这两种三趾马的齿冠高度及褶皱情况判断,两个种均向适应粗硬食物的方向发展。在这两个种生活的时期里,禄丰以森林环境为主,而西瓦里克地区则向草原化方向发展。因此推断这两个种在积极适应当地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在为寻求更加适宜的环境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 孙博阳
- 关键词:中新世三趾马古环境迁徙
- 南亚三趾马向中国的扩散及其环境背景
- Plesio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 是中国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典型门类,也是旧大陆的特有属,其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Plesiohipparion,Probos...
- 孙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