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丽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7篇临床病理
  • 6篇肿瘤
  • 4篇临床病理特征
  • 4篇宫颈
  • 4篇BAG-1
  • 4篇病理特征
  • 3篇肉瘤
  • 3篇腺肿瘤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化
  • 3篇MCM2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乳腺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机构

  • 18篇甘肃省肿瘤医...
  • 3篇甘肃省医学科...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18篇宋丽娟
  • 12篇康雅琼
  • 11篇何欣
  • 10篇罗雁
  • 9篇李晓琴
  • 6篇杨荣
  • 6篇刘芳
  • 4篇尚立娜
  • 3篇安宁
  • 3篇李晓琴
  • 2篇刘玮
  • 2篇狄晓鸿
  • 2篇金荣
  • 1篇宋飞雪
  • 1篇杨文翠
  • 1篇张雅敏
  • 1篇李波
  • 1篇李海宁
  • 1篇毛爱红
  • 1篇梁涛

传媒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甘肃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BAG-1及MCM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1例子宫颈癌及5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34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AG-1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0.2%(85/121)及9.8%(5/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5,P<0.05);MCM2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2.6%(100/121)及5.9%(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6,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BAG-1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CM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高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颈癌中BAG-1与MCM2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5)。BAG-1与MCM2共同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AG-1及MCM2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检测两者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侵袭及预后的依据。
宋丽娟李海宁毛爱红郭红云周海红胡清荣张永东王涛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BAG-1MCM2
349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3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分析PNI发生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349例患者中PNI阳性91例(35%),PNI阴性258例(65%)。单因素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Ki-67增殖指数、化疗后反应、ER、 PR及Her-2表达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是PN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李晓琴宋丽娟何欣李婷玉康雅琼罗雁王登科李晓梅刘芳尚立娜
关键词:乳腺癌嗜神经侵袭新辅助化疗
BAG-1及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9年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BAG-1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中BAG-1及p16的表达情况,其中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30例、CIN1及CIN2/3各60例。结果:BAG-1及p16表达率在正常/慢性宫颈炎组为3.3%(1/30)及0,CIN1组为36.7%(22/60)及28.3%(17/60)、CIN2/3组为90%(54/60)及86.7%(52/60),二者的表达均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上升而增高(χ^2=50.875及103.560,P<0.01),且CIN2/3组与CIN1组相比,BAG-1及p16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χ^2=46.538及51.361,P<0.01)。BAG-1及P16诊断区分CIN1及CIN2/3的灵敏度分别为90.0%及86.7%,特异度分别为63.3%及71.7%,BAG-1的阴性预测值(NPV)(86.4%)比p16(84.3%)略高,而阳性预测值(PPV)(71.1%)比p16(75.4%)略低。结论:BAG-1对诊断不同级别C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BAG-1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与p16联合检测用以辅助诊断CIN1及CIN2/3。
宋丽娟闵建平刘玮李晓琴康雅琼李波李晓梅金荣杨荣
关键词:BAG-1P16免疫组化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BAG-1、MCM2表达及其与p16、HR-HPV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SIL进展程度、p16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7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6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织中BAG-1、MCM2及p16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所有样本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BAG-1、MCM2及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正常子宫颈/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5.6%(2/36)、2.8%(1/36)及0(0/36),在LSIL组分别为40.3%(31/77)、50.6%(39/77)及27.3%(21/77),在HSIL组分别为85.5%(59/69)、91.3%(63/69)及88.4%(61/69),HR-HPV感染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5%(9/36)、63.6%(49/77)及92.8%(64/69),BAG-1、MCM2、p16阳性率及HR-HPV感染率均随SIL病变程度上升而增高(P均<0.05)。不管在LSIL组还是HSIL组,BAG-1、MCM2表达与p16表达、HR-HPV感染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BAG-1及MCM2表达与SIL病变程度、p16表达及HR-HPV感染状态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子宫颈SIL的发生、发展过程。
宋丽娟杨文翠狄晓鸿魏春燕戴银桥梁涛李晓琴
关键词:BAG-1MCM2P16
骨肉瘤中C-kit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kit受体(CD117)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在骨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10例骨瘤(对照组)中CD117和PDGFR-α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中CD117阳性率为66.7%(40/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GFR-α阳性率为61.7%(37/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瘤中CD117和PDGFR-α表达无相关性(P>0.05)。CD117和PDGFR-α表达与病理分型无显著关系,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骨肉瘤中CD117及PDGFR-α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晓琴王勇平杨荣刘芳罗雁康雅琼何欣尚立娜宋丽娟
关键词:骨肉瘤C-KIT受体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ALK+LBC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我科诊断的1例ALK+LBCL,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漫/窦内生长,呈巢、片状或黏附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偏大,由较一致的大免疫母细胞样/浆细胞样细胞组成,细胞核圆形,有单一大圆核仁,核分裂象易见,胞浆丰富,嗜碱性或嗜双色性,可见不典型的多核瘤巨细胞。免疫表型:LCA、CD38、CD138、Mum-1、EMA、BcL-2、ALK、CD10、Oct-2、Bob-1及lambda均阳性;CD20、Pax-5、CD79a、CD3、CD2、Bcl-6、CD34、CD43、CD7、CD8、CD4、CD30、CD56和kappa均阴性。FISH检测ALK基因断裂和EML4-ALK融合基因,BcL2融合基因、Bcl-6分离基因和C-myc分离基因均阴性;EBER检测阴性。结论:ALK+L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类型,主要见于青年男性,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李晓琴何欣康雅琼罗雁宋丽娟李婷玉王登科李晓梅刘芳张小芸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表型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BAG-1、MCM2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基因2结合致癌基因1(BAG-1)及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有效性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术前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6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同一宫颈癌患者NACT前宫颈活检组织及NACT后手术切除标本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与NACT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NACT前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67.8%(61/90)和81.1%(73/9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1.7%(7/60)和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736和76.909,均P=0.000)。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高表达率分别为70.0%(63/90)和78.9%(71/90),NACT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04和0.139,均P>0.05)。NACT后,9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效59例(65.6%),无效31例(34.4%),NACT疗效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线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均无关(均P>0.05)。化疗有效组的BAG-1高表达率低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vs.93.5%,χ^2=12.636,P=0.000),而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7%vs.83.9%,χ^2=0.235,P=0.628)。结论:BAG-1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以铂类为基础NACT方案疗效的参考指标。
宋丽娟向琳金荣康雅琼李晓琴魏春燕戴银桥张骞文狄晓鸿
关键词:宫颈肿瘤BAG-1MCM2新辅助化疗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恶性肿瘤患者伴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对恶性肿瘤患者伴发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多中心内确诊恶性肿瘤伴发颅内感染的住院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脑脊液mNGS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相关资料。结果43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mNGS对脑脊液样本分析检出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与微生物培养或PCR符合的共34例,真阳性率为79.06%;可疑阳性感染结果8例,可疑阳性率为18.60%;假阳性感染为伴发巨细胞病毒1例,假阳性率为2.33%。结论mNGS对恶性肿瘤伴发颅内感染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更准确且敏感,在精准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刘雅婷宋飞雪李鑫王满侠蒋珍秀张雅敏宋丽娟
关键词:恶性肿瘤颅内感染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合并脊柱旁转移病例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并脊柱旁转移,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IFS主要由黏液样变区、炎症性区域及玻璃样变区域组成,黏液样变区中可见畸形大细胞,肿瘤细胞多围绕血管分布,炎症性区域内可见多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EGFR,畸形的大细胞可表达CD68、EMA、D2-40。结论:MIF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肢端,呈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极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混淆,故认识其形态学特征有利于避免误诊、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罗雁安宁康雅琼何欣宋丽娟李晓琴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
Mazabraud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Mazabraud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罕见Mazabrau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23岁,左股外侧一"鸡蛋"大小肿物,呈进行性增大;影像学检查:左股中上软组织肌内囊性占位及左股骨上段髓腔内病变。软组织肌内肿块镜下为富含大量的黏液样基质,其中均匀分布形态较一致的星形、小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细胞小、稀疏,胞质少,嗜酸性,核小而深染,细胞无异型性,也不见核分裂,间质内散在稀少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有纤维性包膜,与骨骼肌交界处边缘浸润横纹肌组织。黏液基质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D34及SMA部分阳性。髓腔内病变镜下由增生梭形纤维组织及不成熟编织骨构成,骨小梁纤细不规则,无极性和连续性。结论 Mazabrau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疾病,以肌内黏液瘤合并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为特征。
李晓琴何欣宋丽娟
关键词:纤维结构不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