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俊玲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4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艺术
  • 7篇教育
  • 5篇审美
  • 4篇美学
  • 3篇艺术教育
  • 2篇大众
  • 2篇道德
  • 2篇德教
  • 2篇知识
  • 2篇知识技能
  • 2篇审美构成
  • 2篇审美化
  • 2篇审美文化
  • 2篇美化
  • 2篇美学思想
  • 2篇回返
  • 2篇绘画
  • 2篇教学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大众传媒时代

机构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常俊玲
  • 1篇余亚平
  • 1篇冯建军
  • 1篇左庄伟

传媒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人民教育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民族艺术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新德育.思想...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艺传播机制被引量:3
2000年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文艺自身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嬗变。文艺格局产生了相应的自我调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影响与比例也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文化产业群是大众传媒时代文艺生产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审美观也随着文艺传播机制的演变而演变,艺术和生活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导致经典审美观的沦落。
常俊玲
关键词:大众传媒文艺传播
艺术经验的再阐释——杜威美学的动态解读被引量:2
2005年
对杜威所提出的“艺术即经验”的动态解读,是重新阐释杜威美学的关键所在。杜威关注艺术与生活、与社会之间的关联,认为艺术自身的产生就是为了使人类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而经验的持续再创造也更加有利于艺术的发展。艺术经验不可能在一个静态环境中获得,而其自身也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
常俊玲
关键词:美学艺术经验
艺术的缺场:审美教育中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在审美教育中为了突出人的主体性,就将艺术想象与创造过程无界限化,认为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自由地创造与表现。由于对审美教育的这一理解不是基于对艺术自身规定性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因而导致审美教育过程中艺术的缺场,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问题。
常俊玲
关键词:审美教育艺术缺场
中西绘画理法比较论被引量:2
2001年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 ,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 ,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 ,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 ,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 ,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 ,采用科学方法 ,塑造物像的立体感 ,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 ,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者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 ,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 ,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 ,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 ,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左庄伟常俊玲
关键词:绘画天人合一审美特征艺术语言题材
略论现代科技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理性对传统审美表现理性的入侵 ,极大地变革了传统的审美理念 ,经典的审美观走向沦落 ;科技带来传播媒介的改变 ,导致审美从精英走向大众。同时 ,先进的科技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破坏作用亦不容忽视。认清这种双重作用 。
常俊玲
关键词:审美文化审美观精英文化大众文化
回返审美之源——当代中国艺术教育非审美化现象研究
该文将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化现象概括为两种典型倾向,即生命主体缺失与艺术主体缺失.它们亦是传统艺术教育中理性本体与感性本体的极端表现形态.理性本体专注于知识技能灌输,强调艺术教育的确定化、秩序化、程序化;感性本体则突...
常俊玲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构成
对我国现有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论初探被引量:6
2002年
“静观与知识传授”、“参与与平面消解”、“灌输与道德说教”是我国现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带有典型问题的型态 ,将艺术与知识技能、艺术创造与非艺术创造、艺术情感与伦理情感相混淆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知识技能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的全部 ,知识技能必须要转化为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内在联系的智慧 ;艺术创造不能超越艺术的基本规定性 ,它是包蕴着丰富内涵与生命情感的诗意创造 ;艺术情感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的自然感性呈现与直接被给予 ,它不同于伦理情感的鲜明理性目的性。艺术教育从遮蔽走向澄明 ,即是回归人性自身。
常俊玲
关键词:知识技能艺术创造艺术情感回归人性
缺失创造活力的艺术课堂——技术化取向的艺术教育现象之剖析
2005年
常俊玲
关键词:教育现象艺术技术化课堂教学交流知识技能
美与思——高尔泰美学思想的历史观照
2013年
文章从高尔泰的主观性美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高尔泰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学内涵,探讨了当时社会对高尔泰美学思想评价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以及高尔泰主观性美学对当前社会的美学思想研究的地位与价值。
余亚平常俊玲
关键词:美学价值
回归道德教化的本源——席勒美育思想的再审视被引量:3
2005年
常俊玲
关键词:美育思想道德教化席勒本源完整人格抽象人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