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庄伟
- 作品数:2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开创中国画题材的新领域——张传斌画海底世界
- 2016年
- 中国绘画的表现题材自古以来形成公认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走兽三大类。这些都是陆地上的景物、生物,即使在花鸟画中有画水中鱼虾的,但仍属陆地题材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画家专以海洋深处的鱼类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主要形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传斌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智慧和才能、大胆和勇气走进海洋内部世界,创作了众多的鲜为人知的海底鱼类艺术形象。
- 左庄伟
- 关键词:艺术创造中国绘画艺术形象
- 笔墨寄性情——朱卫新的写意花卉艺术
- 2010年
- 20世纪90年代我有幸见赏过福建著名画家朱家陆的大写意花鸟画集,他那充满激情、刚直、强悍、有力度的笔墨透视出来的精神气质,奇特的布局,书写的情致,夺人视觉的震撼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后一位青年画家带着自己的画作来南京见我,看了他画的笔墨和气度我说画中有福建朱家陆的影响。那年青人欣喜略带几分自豪的说“那是我家父”。子承父艺,朱卫新起点于大写意花鸟画。
- 左庄伟
-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花卉艺术笔墨性情精神气质青年画家
- 从南京登上中国画坛的黄秋园——我发现黄秋园的历程
- 2011年
- 画本寂寞之道,真正的大画家总是孤独的,不追名逐利,安于在无名中潜心作画,真正有了实名人们总会来拜访的,名副其实的画家方可名垂青史。这是真理,这种道理也很符合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如今世人论画和画家的高低大致有三个标准:一是依画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你是什么主席、书记或什么"长",你的画就是好的,画价亦是高的。
- 左庄伟
- 关键词:当代国画中国画坛山水画家美术理论
- 回眸与展望——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变革被引量:1
- 2001年
- 中国绘画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这些特征表现在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上。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的理念 ,产生了各种新的思潮和新的流派。 2 0世纪中期 ,在艺术为政治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的影响下 ,除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之外的其它西方艺术流派均遭到批判和打击。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西方现代文化潮流冲击下 ,中国绘画出现了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流派共存共荣的新局面。
- 左庄伟
- 关键词:绘画绘画观念审美意识绘画流派
- 澄怀观道,笔墨达意——著名画家沈军印象
- 2015年
- 沈军,1968年出生,南京大学艺术硕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淮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淮阴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 聂危谷尚可左庄伟
- 关键词:著名画家美术家协会澄怀达意笔墨
- 巍巍万重山 滔滔江河颂
- 2011年
- 他的每一张画都见证了他人生与艺术的足迹!正是这样的生命之旅,使他吸收了山川大地的灵气,造就了他宏大的艺术境界!
- 左庄伟
- 关键词:艺术山水画国画
- 论人物画创作——“形神兼备”“遗貌取神”“得意忘形”
- 2014年
- 我们的祖先,自有绘画始就把自己作为表现对象,在原始陶盆上就发现有人面鱼纹和舞蹈纹样,画中人物形象高度简练概括而生动,富有图案化和装饰性,成为中国意向人物画的始祖。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人物画是战国时在帛上画的《夔风人物》图,画中女子的造型是当时现实女子的写照,又体现了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楚王好细腰";到了魏晋时代人物画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论。
- 左庄伟
- 关键词:人物画创作魏晋时代以形写神维摩诘
-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一代花鸟画家高建胜
- 2015年
- 高建胜在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我所任教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院的教学经过"文革"动乱后一段时间的恢复整顿已基本走上规范的教学秩序,老师重视教,学生珍惜学,师生都明了这一切来自不易,所以建胜在学院受到过完善而良好的中西绘画基础教育,这对他后来专事中国花鸟创作具有决定性意义。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前民国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中国国家第一所美术学院,20世纪新美术教育的祖师,一群杰出的绘画大师都在学院先后任教过,诸如初创时的李瑞清,后来的高剑父。
- 左庄伟
- 关键词:中西绘画高剑父中国画专业绘画大师弘一
- 删除媚骨写精神,满纸无言却含情——赏评李平野先生的《百虎图》
- 2007年
- 平野先生历时两个月,写长卷一百零八头虎,为虎画之中精品。确实是"笔若金石墨如云,删除媚骨写精神,横涂竖抹随心画,满纸无言却含情。"
- 左庄伟
- 中西绘画理法比较论被引量:2
- 2001年
-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 ,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 ,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 ,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 ,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 ,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 ,采用科学方法 ,塑造物像的立体感 ,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 ,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者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 ,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 ,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 ,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 ,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 左庄伟常俊玲
- 关键词:绘画天人合一审美特征艺术语言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