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筱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地幔
  • 12篇地幔对流
  • 10篇地震
  • 9篇地震层析
  • 9篇地震层析成像
  • 9篇层析成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青藏
  • 5篇隆升
  • 5篇密度异常
  • 4篇动力学
  • 4篇岩石
  • 4篇岩石层
  • 4篇上地幔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小尺度
  • 4篇值模拟
  • 3篇地球动力
  • 3篇地球动力学
  • 3篇小尺度对流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31篇常筱华
  • 30篇傅容珊
  • 26篇黄建华
  • 3篇冷伟
  • 3篇王毅
  • 3篇李力刚
  • 3篇徐耀民
  • 2篇单斌
  • 2篇董树谦
  • 2篇刘文忠
  • 2篇戴志阳
  • 2篇薛霆虓
  • 2篇许萍
  • 2篇查显杰
  • 1篇温元凯
  • 1篇陈初升
  • 1篇张群山
  • 1篇郑勇
  • 1篇王景贇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1997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板块运动驱动球域地幔混合模型研究
<正>地幔混合一直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研究认为,在地球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吸积、熔融或部分熔融以及分异过程。重力分异作用形成了现代地球分层结构。但是,以地震层析成像为主要手段的许多研究发现,占的球体积大...
傅容珊冷伟许萍单斌常筱华
文献传递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地幔热对流模型
<正>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地震观测技术的高速发展而突飞猛进,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从全球和区域的尺度上揭示出地球内部,特别是地壳和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很容易理解,地震层析给人类展现的地球的图像...
傅容珊黄建华常筱华
文献传递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
<正> 全球或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给人类展现了地球内部的精细结构和横向不均匀性,区域上地幔高精度的地震层析成像数据无疑对理解该区域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过程有深刻的意义。利用地震波速度和密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将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提...
傅容珊王景赟常筱华黄建华
文献传递
黏滞分层地幔中密度异常驱动对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地震层析成像计算的地幔密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在上、下地幔不同黏性结构框架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的物理模型.利用Grands和S12WM13等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推得的地幔密度异常分布,设置板块绝对运动极型场为运动上边界,考虑深度660km地震波不连续面为界的上、下地幔之间存在黏滞性的差异,直接反演了不同黏滞系数的双层地幔结构下地幔对流的模式.研究中选取地幔平均密度为ρ=5500kgm3,上层地幔平均黏滞系数为μ=1021Pa·s,计算了上、下地幔黏滞系数之比为1∶1,1∶10,1∶100和1∶1000时地幔大圆剖面、以及区域剖面上的流场.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球谐展开1~13阶的范围内其对流的基本格局相似.当下地幔黏滞性超过上地幔的100倍时,下地幔流场速度与上地幔的流场速度相比显著减小,但是对流仍然表现出单层对流环的基本格局.论文还用240km深度球面上的对流格局讨论了对流和全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傅容珊王毅黄建华常筱华查显杰戴志阳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正>地震层析成像给人类展现了地球内部的图像一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横向不均匀性,显然,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
傅容珊黄建华常筱华
文献传递
地震层析成像—地幔对流新模型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方法。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该方法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3个基本方程,以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上述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直接引入基本方程,进而反演计算地幔对流的基本格局。理论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和热动力参数(如Rayleigh数)以及边界条件和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傅容珊常筱华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反演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数值模拟和现代中国大陆形变被引量:48
2000年
将大陆岩石层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一薄层, 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上蠕变流动, 其运动限制在与东亚大陆构造形态较相似的梯形边界模型框架之中. 设印度板块以一恒定的速度向北推进, 其被视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动力.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和中国大陆形变的演化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 计算得到的现代水平形变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GPS)观测的水平形变格局较好吻合, 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 模型计算还表明, 大陆水平形变受多种因素, 如岩石层的力学参数, 特别是边界条件的制约.
傅容珊黄建华徐耀民徐耀民常筱华
关键词:水平形变GPS观测数值模拟
基于GPS观测的应变能的时空格局及强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背景
<正>从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观点看,中国及东亚大陆它处于欧亚板块的东端,西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是典型的大陆碰撞带,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以每年5 cm的速率向东北方向运动,那里有现代仍以每年2—3 cm的速率不断升高的喜马...
傅容珊黄建华薛霆虓常筱华
文献传递
上地幔密度异常驱动小尺度对流及实验模型被引量:3
2005年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而该密度异常反映了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系统的温度异常场. 模型首先将地震层析成像确定的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密度异常, 并视其为对流的驱动力; 进而利用三维傅立叶变换, 在波数域内,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 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最后求得对流的流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模型: 热体和冷体模型; 俯冲断离( break off)板片模型, 计算了其驱动的地幔流场. 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与区域岩石层构造动力学相关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研究.
傅容珊王景贇常筱华黄建华戴志阳查显杰
关键词:地幔对流动力学地震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5
1998年
利用全球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板块绝对运动及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天山地区岩石层下部地幔大尺度对流格局以及此种尺度对流驱动下岩石层内应力场分布;同时,利用区域均衡重力异常数据反演青藏高原中、北部到天山地区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模型.结果表明,大尺度的地幔物质运移过程可能驱动着中国大陆岩石层整体从西部以南北方向为主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以北东和南东方向的运动;而该区域上地幔小尺度上升流动支持了现代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抬升运动.提出和讨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断离隆升—挤压隆升—对流隆升”三阶段模式,并探讨了大陆岩石层构造运动的地幔深部动力学背景.
傅容珊黄建华徐耀民常筱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