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容珊

作品数:215 被引量:1,13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会议论文
  • 9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03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0篇地幔
  • 62篇地震
  • 28篇数值模拟
  • 28篇值模拟
  • 27篇岩石
  • 25篇地幔对流
  • 22篇地震层析
  • 22篇青藏高原
  • 20篇青藏
  • 18篇层析成像
  • 17篇地震层析成像
  • 16篇动力学
  • 15篇岩石圈
  • 14篇地壳
  • 13篇上地幔
  • 13篇水准面
  • 13篇密度异常
  • 13篇反演
  • 13篇大地水准面
  • 12篇地震波

机构

  • 210篇中国科学技术...
  • 2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215篇傅容珊
  • 76篇黄建华
  • 30篇常筱华
  • 24篇查显杰
  • 22篇戴志阳
  • 20篇薛霆虓
  • 17篇黄建平
  • 17篇郑勇
  • 16篇邵志刚
  • 13篇杨亭
  • 12篇刘文忠
  • 11篇熊熊
  • 11篇许萍
  • 11篇刘斌
  • 10篇刘峡
  • 9篇倪四道
  • 8篇许厚泽
  • 7篇董树谦
  • 7篇徐建桥
  • 7篇刘堂宴

传媒

  • 36篇地球物理学报
  • 14篇地球物理学进...
  • 11篇地震学报
  • 10篇大地测量与地...
  • 7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地壳形变与地...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遥感信息
  • 3篇2004年重...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1998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1991年中...
  • 3篇1993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 16篇2005
  • 22篇2004
  • 13篇2003
  • 12篇2002
  • 6篇2001
  • 12篇2000
  • 7篇1999
  • 11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T-波被引量:2
2008年
T-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者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激发,并在海洋低速层中传播的声波.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东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MW=9.3级大地震,其产生的能量在印度洋中激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到了世界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台站(PALK)及台站(DGAR)记录到的地震的信号中,提取出了清晰的高频T-波,并在频率域内分析,最终得到了T-波的频谱已及频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另外,通过对大地震时间域和频率域内T-波信号的分析,了解到此次大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持续的时间大致为500 s,其间伴随有两次明显的能量释放过程.分析数据表明两次能量释放过程的间隔大致为80~100 s.T-波分析将为推断海洋地震以及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的特征,提供一种独立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黄建平倪四道傅容珊
关键词:地震破裂海啸频谱俯冲板块
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对应关系的初步探讨
库仑破裂准则被广泛应用来研究岩石破裂的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受压岩石近似遵守库仑破裂条件,而且也与很多的实际观测相符(Jeager & Cook,1997)。这一准则同样在地球物理学界也受到众多的关注,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地震的...
邵志刚傅容珊薛霆虓
文献传递
液核自由运动的变分方法被引量:2
2004年
从流体静力平衡地球的弹性 -引力运动动量方程出发 ,以角动量方程控制弹性地幔、液态外核和弹性内核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球对称近似下考虑了地幔和内核对液核边界扰动的形变响应 ,并以此作为液核边界运动的约束条件 .根据地球简正模对称性的一般特征 ,建立了自转、非黏性。
徐建桥孙和平傅容珊
关键词:变分原理
核幔边界地形起伏对核幔耦合力矩的影响
<正>地球自转日长变化的十年尺度波动一向是地球科学十分关注的问题,普遍假设它是与核幔耦合相联系的.地形耦合作为核幔耦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力学机制,自从1960年由海德提出以来就备受地学界的关注.但是,通过体波走时和地球自由...
董树谦傅容珊薛霆啸
文献传递
地震层析成像—地幔对流新模型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方法。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该方法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3个基本方程,以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上述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直接引入基本方程,进而反演计算地幔对流的基本格局。理论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和热动力参数(如Rayleigh数)以及边界条件和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傅容珊常筱华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震层析成像反演
位场变换三维重力异常的密度界面反演
<正>重力异常的三维反演无论在地球物理研究还是在矿产资源勘探上均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三维模型能更加逼真地模拟地下复杂的地质体。近年来提出了许多利用重力资料反演地下结构的方法,其中 Parker-Oldenbrug快速位场...
刘文忠汪宏峰傅容珊
文献传递
弹性岩石层、区域重力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相关方程
<正>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作为一种特殊的对流形态已逐渐为地球科学家们所接受.无论来自地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异常的观测,或是来自地幔地震层析成像的数据以及来自地球表面热点分布的规律,均说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存在的可能,以及它们...
王景赟黄建华傅容珊
文献传递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数值模拟和现代中国大陆形变被引量:48
2000年
将大陆岩石层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一薄层, 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上蠕变流动, 其运动限制在与东亚大陆构造形态较相似的梯形边界模型框架之中. 设印度板块以一恒定的速度向北推进, 其被视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动力.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和中国大陆形变的演化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 计算得到的现代水平形变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GPS)观测的水平形变格局较好吻合, 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 模型计算还表明, 大陆水平形变受多种因素, 如岩石层的力学参数, 特别是边界条件的制约.
傅容珊黄建华徐耀民徐耀民常筱华
关键词:水平形变GPS观测数值模拟
基于GPS观测的应变能的时空格局及强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背景
<正>从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观点看,中国及东亚大陆它处于欧亚板块的东端,西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相接是典型的大陆碰撞带,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以每年5 cm的速率向东北方向运动,那里有现代仍以每年2—3 cm的速率不断升高的喜马...
傅容珊黄建华薛霆虓常筱华
文献传递
地球深内部探测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近20年来人类对于地球深内部的探测和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滋生出许多新的研究热点。一系列最新发现集中于地球深内部研究领域。简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探讨其未来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傅容珊黄建华杨亭
关键词:地幔动力学地震层析成像地球动力学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