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ApneaGraph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
- 2013年
- 目的评价ApneaGraph AG200睡眠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平面定位及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用ApneaGraph监测仪对128例打鼾患者(年龄24-64岁,BMI为19.7-35.1 kg/m^2)进行整夜6 h的睡眠监测,监测结果由仪器自动分析。结果最终得到124例完整数据,其中OSAHS117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咽平面以上阻塞19例,单纯腭咽平面以下阻塞8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上为主的阻塞62例,联合平面以腭咽平面以下为主的阻塞24例,联合腭咽上下平面阻塞各占50%4例。结论ApneaGraph对于OSAHS阻塞平面的定位及UPPP手术前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丹于亚峰吴文璎肖根生刘济生
- 关键词:腭咽成形术
- 基于LASSO回归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控制情况的风险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建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术后控制情况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EPOS 2020)疗效评定方法分为未控制组40例和控制组(完全控制、部分控制)104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LASSO回归筛选可能影响CRSwNP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绘制列线图的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预测模型的能力。结果144例CRSwNP术后1年的患者中,未控制组40例,控制组104例。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显示12个因素[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嗅觉障碍、鼻窦CT评分中筛窦总分与上颌窦总分的比值(E/M值)、血清碱性磷酸酶、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鼻息肉组织中淋巴细胞计数、鼻息肉组织中浆细胞计数、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固有层水肿、基底膜厚度、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LASSO回归对上述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后得到7个变量,分别为变应性鼻炎、嗅觉障碍、E/M值、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固有层水肿、基底膜厚度、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7个变量为影响CRSwNP术后控制情况的风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7个变量建立CRSwNP患者术后控制情况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评估显示该模型的C-index为0.937,AUC为0.937(95%CI 0.901~0.973),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准确的预测能力。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结合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方便对临床工作中对CRSwNP术后控制情况进行风险预测,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
- 黄海平杨培培张丹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 2018年
- 就切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问题加以探析,旨在为今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积极的参考。方法 选取两名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B-ALL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研究对象,为两位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就患者预处理的护理,CAR-T细胞回输的护理,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护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护理等予以关注。结果 两名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与护理之后,不仅有效的避免了TLS的发生,同时还帮助患者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心理。就最后的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 在针对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通过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类并发症加以预防和护理,可有效的降低CAR-T的治疗风险。
- 张丹
- 关键词:难治性白血病
-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临床上处理棘手的鼻出血表现为出血突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和易复发。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法存在盲目性,对鼻黏膜的损伤较大,治疗后易复发,造成极大痛苦。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本科引进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张丹刘济生
-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鼻出血鼻内窥镜下耳鼻咽喉科
- 一种基于LASSO回归的慢性窦炎患者术后控制情况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慢性鼻窦炎术后控制情况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LASSO回归的慢性窦炎患者术后控制情况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获得11个有统计学差异的风险因素,依据这些风险因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
- 黄海平张丹杨培培孙朋马金召刘济生
- 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比较两组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炎性因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细胞亚群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等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改善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张丹杨陵懿黄海平葛建荣孙朋
-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炎性因子淋巴细胞亚群
- 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的临床评估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R)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相对匮乏。文中旨在探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尘螨过敏的A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的206例A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SLIT组(n=110)采用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n=96)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时和治疗2年时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AR相关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血清总IgE(TIgE)水平、鼻声反射检查和鼻阻力检查,综合评估疗效。结果 不同治疗时间的两组患者TNSS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2年SLIT组TNSS[1(0,1)]、VAS评分[1(0,1)]较治疗1年[3(2,4)、2.5(2,3)]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年SLIT组TNSS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年两组患者的RQLQ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2年SLIT组的RQLQ评分较治疗1年时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年两组患者的NCV;、NMCA和有效阻力NR值明显改善(P<0.05);治疗2年SLIT组的上述指标较治疗1年时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年SLIT组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年SLIT组TIgE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2年SLIT组TIgE水平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IT能显著改善尘螨过敏的AR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相关血清学指标和客观鼻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苏莹徐能黄海平孙朋刘济生张丹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评分鼻功能
- 贯穿缝合加压包扎在耳廓假性囊肿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耳廓假性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后贯穿缝合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112例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患者,其中45例采用贯穿缝合加压包扎法,67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患者积液形成量、术后换药次数、皮肤愈合、耳廓外形、有无复发等情况,比较两组在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贯穿缝合加压组仅5例出现耳廓少许积液,无皮肤坏死,大多数中间只需来院拆除加压包扎1次,伤口一期甲级愈合,6~7天可拆线,未见畸形,无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出现了皮肤坏死予二期修复,其余66人均需换药3次左右,伤口一期甲级愈合,7天左右拆线,未见畸形,无复发,两组换药次数及愈合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切除前壁软骨后贯穿缝合加压包扎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效果良好,术区不易形成积液,术后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减少,耳廓局部皮肤无增厚、无畸形。
- 黄海平张丹孙朋
- 关键词:耳廓假性囊肿加压包扎
- 微创钨针刀切除会厌囊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创钨针刀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会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微创钨针刀切除(钨针刀组);50例采用冷器械切除+单极电凝(传统组);21例采用超声刀切除(超声刀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2、 4天疼痛评分及术后第10、 15、 20天创面恢复情况(创面伪膜消失)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钨针刀组和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第1天,钨针刀组的疼痛评分(V AS)明显低于超声刀组和传统组(P<0.05);术后第2、4天,钨针刀组VAS评分低于超声刀组(P<0 .05),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0、 15天,钨针刀组创面伪膜消失比例高于超声刀组(P<0 .05),创面恢复良好;术后第20天,3组创面伪膜全部消失。结论使用微创钨针刀切除会厌囊肿具有术中出血少、耗时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张丹黄海平葛建荣孙朋
- 关键词:会厌囊肿视觉模拟量表出血量
- 超声刀在鼻咽部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采用超声刀切除鼻咽部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鼻内镜辅助下超声刀切除的鼻咽部局部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14例患者予细橡胶管软腭悬吊后借助70度鼻内镜经口咽部超声刀下切除,6例患者经鼻腔径路,均行下鼻甲骨折外移,其中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予鼻中隔矫正,1例特别肥大的下鼻甲使用超声刀切除后端,以获得一个通畅的鼻腔。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发率、鼻腔粘连情况。结果 20例患者通过经口咽部径路或经鼻腔径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20例患者中仅1例鼻咽上皮-肌上皮瘤的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经鼻部手术者鼻腔无粘连。结论鼻内镜辅助下超声刀可应用于有较明确根蒂的鼻咽部良性病变,具有出血少、手术耗时短、安全可靠的优点。
- 杨振栋张丹黄海平于亚峰孙朋
- 关键词:鼻内镜超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