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元

作品数:179 被引量:643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7篇心肌
  • 34篇血管
  • 32篇细胞
  • 29篇血压
  • 29篇高血压
  • 26篇心肌梗塞
  • 26篇梗塞
  • 25篇内皮
  • 23篇动脉
  • 17篇心病
  • 17篇冠心病
  • 15篇心室
  • 14篇缺血
  • 11篇左室
  • 11篇急性心肌梗塞
  • 10篇舒张
  • 10篇基因
  • 10篇冠状
  • 9篇心肌梗塞患者
  • 9篇血浆

机构

  • 170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济南军区总医...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宁波市第二医...
  • 4篇上海长征医院
  • 3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1...
  • 2篇解放军第20...
  • 2篇解放军第85...
  • 2篇解放军113...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76篇张国元
  • 70篇吴宗贵
  • 57篇陈思聪
  • 34篇秦永文
  • 21篇章同华
  • 17篇罗在明
  • 17篇方平
  • 13篇陈金明
  • 13篇黄高忠
  • 11篇龚肖崎
  • 11篇郑兴
  • 9篇马丽萍
  • 9篇黄佐
  • 9篇章建梁
  • 8篇许绍辉
  • 8篇陈琴珍
  • 8篇李晓燕
  • 8篇尤乃祯
  • 8篇钟纪根
  • 8篇崇抗美

传媒

  • 3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临床心血管病...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9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心功能杂志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高血压杂志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国外医学(心...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上海医学检验...
  • 3篇中国高血压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7篇2002
  • 17篇2001
  • 15篇2000
  • 24篇1999
  • 15篇1998
  • 13篇1997
  • 15篇1996
  • 21篇1995
  • 12篇1994
  • 9篇1993
  • 8篇1992
  • 3篇1991
  • 9篇1990
  • 1篇1989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体大鼠心脏微血管壁通透性的测定方法
1995年
用异硫氢酸标记牛血清白蛋白,过柱后荧光蛋白浓度与荧光值呈明显正相关(r=0.99,P<0.01).大鼠颈外静脉注射荧光蛋白后1h,取心肌匀浆,测定其荧光值。本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观察在体心脏微血管壁通透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陈金明龚肖崎钟纪根陈思聪张国元吴宗贵
关键词:心脏通透性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6
1997年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I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血清ACE总变异。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通过影响ACE水平而导致冠心病发病,为临床ACE抑制剂应用提供新依据。
谈红张国元黄超吴宗贵黄佐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遗传学ACE
细胞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缺氧 复氧对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的影响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nsionmol ecule 1,ICAM 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 1,LFA 1)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计数不同实验条件下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 ;以及抗ICAM 1单抗和抗LFA 1单抗阻断后中性粒细胞粘附数的改变 ,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结果 :中性粒细胞与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粘附数较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心肌细胞释放LDH明显增高 (P <0 .0 1) ,单纯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加入抗ICAM 1单抗和抗LFA 1单抗后 ,缺氧 复氧组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心肌细胞释放LDH也明显下降 (P <0 .0 1)。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氧 复氧使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增加 ,心肌细胞损伤加重 ,ICAM 1和LFA 1参与这一过程。抗ICAM 1和抗LFA 1单抗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对缺氧
吴弘沈茜郎希龙章同华秦永文张国元
关键词:缺氧复氧中性粒细胞心肌细胞损伤细胞粘附分子
血清烯醇化酶及其β-同工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1999年
目的 :评价血清烯醇化酶及其 β-同工酶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8例 AMI、38例非 AMI的心脏病、13例肌肉损伤的患者及 51例正常健康人应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β-同工酶活力。结果 :AMI患者血清烯醇化酶总活力及其β-同工酶活力均明显高于非 AMI患者和正常人。其敏感性分别为 93.0 %和 10 0 % ,特异性为 89.6 %和 92 .3%。结论 :血清烯醇化酶及其 β-同工酶具有升高时间早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有助于 AMI的早期诊断 ,按时间序列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
殷仁富张国元仇韶华
关键词:心肌梗塞烯醇化酶血清诊断
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和远期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抗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单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和远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2 4h和再灌注 6周模型。以氯化 2 ,3,5 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确定心肌坏死范围。血流动力学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峰值 (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左心室最大上升速度 (+Pmax)和下降速度 (-Pmax)等指标。结果 用药组大鼠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 ,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肌梗死范围缩小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LVSP ,+Pmax ,收缩功能 [L(1+2 ) ]、-Pmax、舒张功能 [L(3+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再灌注 6周用药组和对照组间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LVSP ,+Pmax和L(1+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LVEDP ,-Pmax、L(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抗ICAM
吴弘郎希龙马丽萍沈茜秦永文郑兴章同华张国元
关键词:单抗再灌注细胞粘附分子
赖诺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本研究用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的方法,用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并与另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进行对比。赖诺普利剂量为10~80mg/d;依那普利为5~40mg/d,每天1次服用。通过225例的观察显示两药的降压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赖诺普利控制24小时的血压明显较依那普利为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赖诺普利较依那普利为少。咳嗽的发生率两药相仿。赖诺普利有效病例的平均剂量为34.1mg/d,故建议常用剂量为10~40mg/d,每日早餐后服用。研究证实赖诺普利是一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王宪衍金翠燕钱珠陈曙霞张国元
关键词:赖诺普利依那普利高血压
肝素协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侧枝循环建立被引量:4
1997年
为探讨肝素在体内协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促进缺血肢体侧枝循环建立的可行性;分别将含aFGF,aFGF+肝素,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等组份的生物相溶性载体(Affi gel blue beads)植入兔髂动脉缺血区内,10天后行髂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免疫组化标记和检测。给药后第10天髂动脉造影可见aFGF组和aFGF+肝素组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FGF组(24.2±2.5个/视野),aFGF+肝素组(92.3±3.4/视野)与盐水组(13.6±1.2个/视野)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aFGF具有较强的促进缺血肢体微血管生成作用,肝素能加强aFG的促微血管生成作用。
张建军陈书艳张爱兵马大列陈思聪张国元吴宗贵张爱萍李爱顺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肝素血管生成
茶色素对冠心病病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被引量:7
1997年
目的: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观察茶色素对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方法:将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服茶色素1粒(每粒125mg)tid×4wk,对照组18例服安慰剂1粒,tid×4wk,并设健康人组作比较。结果:服茶色素后血清SOD活力明显增高,由用药前的87±s17μU/L上升至103±25μU/L(P<0.01);LPO含量由用药前5.1±0.7μmol/L降至4.0±1.1μmol/L(P<0.01)与健康人的水平相当。对照组SOD活力及LPO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茶色素能改善冠心病病人血中SOD活力及降低血清LPO。
李爱顺黄佐吴宗贵张国元
关键词:茶色素冠状动脉疾病超氧化物歧化酶
BQ-123对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的影响
内皮素(ET)是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它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本文观察特异性受体拮抗剂 BQ-123在实验动物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中的影响。选用2.0~3.0 kg 猫,雌雄不拘, 尿酯及α-氯醛糖混合腹腔麻醉,分离股动...
吕萍张国元陈思聪袁文俊戊伟芳
文献传递
西拉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胶原网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郑兴章同华秦永文张国元陈思聪吴月凤胡云凤
关键词:心肌梗死西拉普利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