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宗贵

作品数:727 被引量:3,843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2篇期刊文章
  • 134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9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1篇动脉
  • 163篇血管
  • 163篇细胞
  • 107篇动脉粥样硬化
  • 96篇心肌
  • 94篇内皮
  • 65篇冠状
  • 64篇冠状动脉
  • 63篇血压
  • 60篇高血压
  • 58篇心病
  • 57篇冠心病
  • 51篇蛋白
  • 47篇肌细胞
  • 44篇通心络
  • 41篇外膜
  • 41篇斑块
  • 40篇他汀
  • 38篇综合征
  • 36篇心脏

机构

  • 69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复旦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济南军区青岛...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济南军区总医...
  • 10篇上海市第一人...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解放军第41...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南京军区南京...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720篇吴宗贵
  • 221篇梁春
  • 92篇任雨笙
  • 89篇贺治青
  • 73篇黄佐
  • 70篇张国元
  • 70篇陈金明
  • 61篇潘晓明
  • 57篇黄高忠
  • 46篇丁茹
  • 44篇樊民
  • 42篇张家友
  • 39篇廖德宁
  • 36篇杜荣增
  • 35篇殷仁富
  • 35篇伍锋
  • 31篇顾兴建
  • 30篇刘星
  • 28篇王咏梅
  • 26篇张玲珍

传媒

  • 1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7篇上海医学
  • 28篇中西医结合心...
  • 27篇心脏杂志
  • 24篇中国动脉硬化...
  • 19篇中华心血管病...
  • 16篇国际心血管病...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3篇中华老年心脑...
  • 11篇国外医学(心...
  • 11篇家庭医药(就...
  • 10篇临床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心脏起搏...
  • 10篇家庭用药
  • 9篇高血压杂志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心血管病学进...
  • 7篇实用医药杂志
  • 6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0篇2017
  • 17篇2016
  • 11篇2015
  • 27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19篇2011
  • 50篇2010
  • 34篇2009
  • 35篇2008
  • 48篇2007
  • 33篇2006
  • 47篇2005
  • 48篇2004
  • 49篇2003
7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RAGE,MAPK和NF-kB通路增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和炎症反应
刘亚洋梁春刘星Bin Liao潘晓明任雨笙樊民李玫贺治青吴建祥吴宗贵
胰岛素促进犬缺血心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胰岛素能否刺激缺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 4(GL U 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方法 :利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乳酸和游离脂肪酸浓度 ,应用 Western印迹法分析并检测 GL U T4含量。 结果 :胰岛素使缺血心肌细胞质膜 GL U T4明显增加 ,从 (2 5± 4) %增至 (4 0± 6 ) % (P<0 .0 5 ) ;细胞器膜 GL U T4则相应减少。同时伴随葡萄糖摄取量明显增加 ,是单纯缺血心肌葡萄糖摄取量的 2倍。结论 :胰岛素刺激可引起 GL UT4移位 ,使缺血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加。提示心肌缺血时 。
殷仁富陈金明吴宗贵仇韶华李元新胡晓月
关键词:胰岛素心肌缺血葡萄糖葡萄糖转运子4
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诱导型环氧合酶的影响
目的旨在探讨高水平胰岛素(INS)对诱导型环氧合酶(COX-2)表达及其合成前列腺素的影响,及其在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IS)导致AS发生的炎性机制中潜在作用。方法(1)功胞培养和处理:参照赵三妹等介绍的方法,采用消...
李洪涛吴宗贵潘晓明樊明
文献传递
胰岛素与低血流缺血刺激犬心肌GLUT4基因表达呈相加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与低血糖缺血刺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 4(GL UT4)基因表达是否呈相加作用。 方法 :采用 North-ern blot法分析心肌 GL UT4m RNA,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 GL U T4基因表达。 结果 :输注胰岛素使局部低血流心肌GL U T4m RNA和 GL U T4基因表达增加 2 .3~ 2 .5倍 ,同时伴随心肌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达 4倍。结论 :胰岛素与低血流缺血刺激心肌致 GL U T4m RNA和 GL UT4表达呈相加作用 ,其结果使 GL UT4数量明显增加 ,进而使心肌葡萄糖摄取量增加。
殷仁富赵君陈金明吴宗贵仇韶华王咏梅武瑞美
关键词:葡萄糖胰岛素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表达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廖德宁薛迪中牛晓萍王小涛张家友顾兴建杜荣增黄佐黄高忠吴宗贵
关键词:QT间期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心功能体表心电图
不同种族女性拟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目前,关于女性冠心病的种族差异研究较少。文中比较了黄种人与白种人女性拟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644例女性按照人种分为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再分别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共4组。比较各组临床表现、CAG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①各年龄组黄种人女性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同龄白人女性(5.4% vs 54.6%、7.9% vs 53.4%,P<0.01),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和不典型胸痛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同龄白人女性(29.0% vs 15.5%、35.2% vs 24.2%,58.4% vs 20.7%、44.9% vs 14.6%;P<0.01)。②黄种人和白种人女性CAG阳性率在相同年龄段内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44.8% vs 47.1%、68.9% vs 69.8%,P>0.05)。冠脉病变累及的血管均依次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黄种人女性中青年组3支血管病变百分率显著低于同龄白人女性(8.8% vs 17.7%,P<0.01),但黄种人和白种人女性3支病变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8% vs 24.9%、17.7% vs 29.0%,P<0.01)。③黄种人女性高血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同龄白人女性(59.2% vs 45.1%、71.9% vs 62.1%,P<0.01),但高血脂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同龄白人女性(18.4% vs 68.9%、15.9% vs 66.3%,P<0.01)。黄种人女性中青年组糖尿病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同年龄白人女性组(15.9% vs 66.3%,P<0.01),而老年组糖尿病的检出率虽低于白人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 vs 26.2%,P>0.05)。结论黄种人女性UA及不典型胸痛发病率显著高于白人女性,但白人女性SA和3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黄种人女性。高血压是黄种人女性冠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而高血脂和糖尿病是白人女性冠心病重要的�
蔡晓敏吴宗贵王立军彭永平程训民何松清宫剑滨江时森
关键词:女性种族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粉防己碱改善维生素 D_3引起的钙超载大鼠的心肌顿抑(英文)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鼠钙超载心肌顿抑时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及粉防己碱 (Tet)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46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心肌缺血、心肌顿抑、大剂量和小剂量 Tet组 ,另 10只大鼠用于确定钙超载。给大鼠注射维生素 D3(Vit D3,30万 U/ kg)和烟酸 ,16 d后检测心肌细胞 Ca2 +浓度 ([Ca2 + ]i)。确认达到钙超载标准后 ,结扎左前降支 ,至 2 0 min心肌缺血 +6 0min再灌注 ,动态监测 dp/ dtmax和 Vmax,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 [Ca2 + ]i。 Tet组在注射 Vit D3的同时及以后每日分别给予Tet6 2 .2和 93.6 μmol/ kg,(灌胃 ) ,16 d后 ,致心肌缺血和再灌注 ,测定心肌收缩功能和 [Ca2 + ]i。结果 :给 Vit D3后第 16天 ,[Ca2 + ]i较对照水平增加 2 .6倍 [(146 .8± 10 .8)对 (36 8.5± 2 2 .6 ) nm ol/ L ,(P <0 .0 1) ];Tet组 ,分别为 (2 10 .8± 16 .4)和(198.6± 15 .3) nmol/ L ,明显低于钙超载组 (P<0 .0 1)。缺血前钙超载组心脏收缩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dp/ dtmax和 Vmax分别为对照组的 76 .6 %和 6 8.4% )。 2 0 m in心肌缺血致各组 dp/ dtmax和 Vmax均明显下降 (P<0 .0 1) ,以顿抑组和钙超载组最为明显。再灌注后心肌收缩功能逐步恢复。在 Tet组 ,各时间点 dp / dtmax和 Vmax均高于顿抑组和钙超载组 。
陈金明殷仁富吴宗贵黄高忠钟纪根龚肖崎张国元
关键词:心肌顿抑心肌收缩功能钙超载粉防己碱维生素D3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L-Arg组在饮水中另加入L-Arg治疗。所有大鼠在实验后7天行手术,90天后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清L-Arg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L-Ar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4项指标在高脂血症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均无影响,补充L-Arg可使其明显增高(P<0.01,VS其余3组)。③胸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形成明显的具有脂质聚集、炎性细胞聚集、钙化等特点的斑块,高脂血症组动脉结构未见明显的改变;L-Arg组动脉管壁有小的钙化和斑块,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④胸主动脉诱导型NOS(iNO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均为阴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为强阳性;L-Arg组为阳性。⑤血管中内皮型NOS(eNOS)活性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P<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L-Arg组有一定的恢复(P<0.05);iNOS活性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均显著增加(P<0.01)。⑥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Arg组血清L-Arg浓度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L-Arg增加了内皮功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但由于其对iNOS无作用,动脉仍形成斑块。
杨军珂吴宗贵郭延松黑淑敏谢晓春
关键词:精氨酸动脉粥样硬化一氧化氮合酶WISTAR
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复方尼群洛尔片(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共入选4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3∶1),分别服用复方尼群洛尔片(每片含尼群地平5mg和阿替洛尔10mg)每日2片或阿替洛尔片(每片25mg)每月1片,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DBP分别下降(15.0±6.6)、(11.7±5.8)mmHg(P<0.01),2组SBP分别下降(18.8±10.4)、(15.8±10.1)mmHg(0.010.05),大多轻微,可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黄高忠汤晔华顾兴建吴宗贵蔡乃绳魏盟戴秋艳徐标宫剑滨洪小苏吴小庆
关键词:高血压
左旋卡尼汀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肉碱浓度及血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探讨应用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L—CN)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游离肉碱(free carnitine,FC)浓度、血糖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用L—CN针剂治疗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DM+EH),并以2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EH)为对照,测定治疗前后血浆FC浓度及血糖和血黏度的变化。结果:DM+EH患者治疗前血浆FC浓度[(50.59±13.41)μmol/L]低于EH患者[(63.32±1 5.23)μmol/L,P<0.05],经L-CN治疗后升高至(105.74±55.83)μmol/L,与治疗前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1)。在L—CN治疗后血糖及血黏度也有所下降,并以全血低切黏度下降明显(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浆FC下降,外源性L-CN的补充可明显提高血浆FC浓度,降低血糖和血黏度,对改善糖尿病有益。
王咏梅殷仁富杜荣增吴宗贵梅长林
关键词:左旋卡尼汀糖尿病高血压血浆血糖
共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