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图像
  • 3篇中医
  • 3篇脑梗
  • 2篇胸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脑梗塞
  • 2篇梗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ICT
  • 2篇辨证
  • 2篇成像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迭代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机构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2篇张海萍
  • 5篇王文生
  • 4篇任华
  • 4篇张毅
  • 4篇于晓晶
  • 4篇李春志
  • 3篇辛莉
  • 3篇李金霞
  • 1篇孙晓劼
  • 1篇曹建书
  • 1篇张燕华
  • 1篇童文新
  • 1篇冀晓敏
  • 1篇李春生
  • 1篇韩丽君
  • 1篇张微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ose^4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对CT图像质量及扫描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李金霞王文生任华张毅张海萍
关键词:图像重建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影响,探讨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111例,测定血尿酸(UA)、血脂等生化指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组)及非高尿酸血症组(对照组),分析两组睡眠监测指标、OSAHS严重程度及头颅CT。结果观察组AHI、SaO2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SAHS严重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对OSAHS病情影响不明显,对OSAHS患者发生脑梗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控制血尿酸水平可降低OSAHS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
张海萍辛莉冀晓敏栗云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脑梗死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算法对iCT胸部图像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年
近年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图像质量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飞利浦最新推出的256层iCT采用的第4代迭代重建技术,即星光iDOSE 4,有望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有效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在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不同级别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图像质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以便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为此,进行了本次临床研究。
李春志王文生张毅于晓晶张海萍
关键词:图像质量胸部CTICT迭代低剂量扫描
胸椎骨质增生引起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CT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胸椎骨质增生是否能引起邻近肺组织的局灶性纤维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胸部CT检查显示胸椎骨质增生患者401例,观察骨质增生的厚度、方向以及骨赘邻近胸膜下肺组织有无局灶性改变。将肺间质改变的形态分为3型:I型磨玻璃密度影、Ⅱ型网格状影、Ⅲ型线状影,各型与胸椎骨质增生厚度的关系、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对以往曾行胸部CT检查者记录局灶性肺间质病变的形态变化情况,9例患者同时行仰、俯卧位CT检查。结果401例胸椎骨质增生者中,350例(87.3%)突向右或右前方;142例(35.4%)(165个病灶)伴邻近胸膜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随骨质增生厚度的增加而增高(增生厚度〈5mm为7.4%,5~10mm为38.6%,〉10mm为70.9%),三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4.981,P〈0.001)。同时行俯卧位CT检查的9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均未消失。有CT随访资料者27例,其中随访有变化者8例(3~29个月),无变化者19例(1周-41个月)。结论胸椎骨质增生的机械压迫能导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增生厚度越大局灶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越高,骨质增生引起的局灶性肺纤维化无需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任华张海萍李金霞孙晓劼王文生张毅于晓晶
关键词:肺纤维化局灶性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SCTA分布及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MSCTA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壁冠状动脉的分布、位置、长度及其埋藏深度等影像特征,并比较完全肌桥组与不完全肌桥组临床胸痛症状发生的概率。结果壁冠状动脉最常发生于左冠前降支中段,其MSCTA检出率为15.2%(79/520),其中62.2%为不完全肌桥,37.8%为完全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2.6±5.0)mm,埋藏深度为(2.8±1.2)mm,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9)。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及形态特征。
田希存任华李春志张海萍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3.0T流入反转恢复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副肾动脉解剖特征的可行性
2023年
目的:探讨3.0T流入反转恢复(inflow inversion relovery,IFIR)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in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MR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58例行3.0T IFIR MRA患者的检查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支数、直径及其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结果:58例患者中,副肾动脉发生率为30.6%(58/189);男性副肾动脉发现率>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肾动脉有Ⅰ支型、Ⅱ支型及III支型,87.9%为Ⅰ支型;58例副肾动脉均发自腹主动脉,71.6%经肾门入肾,经肾门入肾的副肾动脉较不经肾门者直径粗(P<0.05)。副肾动脉的直径在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T IFIR MRA对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评估具有可行性。
张超越孟玉莲张海萍张微
关键词:肾动脉副肾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中医分型与CT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中医分型与CT分析张燕华,李春生,鲍淑德,张海萍为了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分型及CT影像之间的关系,笔者收集1994年5~11月本病患者4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按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
张燕华李春生鲍淑德张海萍
关键词:脑梗塞老年人辨证分型
急性脑梗塞CT检测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的CT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将其分为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分别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和CT检测,并根据中医辨证将研究对象分为中经络组和中脏腑组,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经络者77例,占89.5%;中脏腑者9例,占10.5%;中经络组在低密度性病变、脑干和内囊基底节病变及占位效应出现率的比较中低于中脏腑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腔梗性病变、脑叶和小脑病变的比较中,中经络组高于中脏腑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CT检测结果在病变性质、部分及占位效应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疾病的定性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张海萍辛莉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中医辨证CT检测
膏方干预失眠的思路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失眠是目前睡眠障碍研究的热点,但是失眠的治疗效果一直不佳,合理规范地使用膏方干预失眠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通过分析探讨膏方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配伍原则、优势特点及注意事项等,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辛莉张海萍童文新李静
关键词:膏方失眠中医理论中医治疗中医药
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阶梯式剂量优化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阶梯式扫描协议探寻头颈部CTA的优化扫描剂量。方法连续选择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并行256层CTA检查的269例患者,从200 mA s原始条件开始,按检查时间顺序分别采用10 mA s阶梯式降低管电流量扫描至130 mA s共8组,分别测量并评估各组患者图像的背景软组织噪声(CT值的标准差)、目标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统计学检验评价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总共历时8周,于130 mA s触发实验终止条件,并返回至140 mA s。随管电流阶梯式调整,辐射剂量线性下降,按周次顺序CTDI分别为13.50、12.84、12.18、11.49、10.80、10.12、9.44 mG y,有效剂量ED平均值分别为4.39、4.21、3.97、3.75、3.49、3.29、3.09 mS v。其中第7周140 mA s管电流量组的CTDI、DLP、ED平均值最低,分别为:CTDIVol 9.44 mG y,DLP 423.42 mG y/cm,ED 3.09mS v,较基础条件200 mA s相比,剂量降低比例达30%,各组患者射线剂量指标CTDI、DLP、ED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目标血管SNR、血管-背景CN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参数优化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摸索出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的最佳平衡点,优化现有设备的合理低剂量扫描;以本单位为例,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采用9.44 mG y扫描剂量(140 mA s管电流)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降低受检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李金霞于晓晶王文生张海萍韩丽君曹建书
关键词:图像噪声信噪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