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晶 作品数:14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MSCTA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曲面重建(MSCTACPR)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唐山市中医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术的38例患者术前MSCTA影像资料,并对其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责任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确定38个易损斑块,其斑块中心CT值为(29.0+8.5)HU,出现浅表斑点状钙化13例,斑块所致局部管腔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20例,但斑块周围均没有发现纤维帽样结构,对斑块内脂质成分及纤维成分亦很难做出可靠的鉴别。结论冠状动脉MSCTACPR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易损斑块的结构特征,并对其脱落风险进行评估,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田希存 李春志 任华 于晓晶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算法对iCT胸部图像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年 近年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图像质量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飞利浦最新推出的256层iCT采用的第4代迭代重建技术,即星光iDOSE 4,有望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有效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在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不同级别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图像质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以便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合理地选择应用。为此,进行了本次临床研究。 李春志 王文生 张毅 于晓晶 张海萍关键词:图像质量 胸部CT ICT 迭代 低剂量扫描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MRI资料共82例,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第一期图像,分别用半自动分割法和手工逐层勾画分割感兴趣区,随机分配99个感兴趣区到训练组69个,测试组30个,比较两种方法所提取数据组间一致性差异。将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原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6种分类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K最邻近)构建预测模型,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82例患者共分割出99个病灶(肉芽肿性乳腺炎37个,乳腺癌62个)。采用两种感兴趣区分割法所提取影像组学数据组间一致性欠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68(0.51,0.78)]。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数据构建的6个预测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诊断效能和稳定性最佳(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928,准确度0.855,敏感度0.837,特异度0.885;测试组:曲线下面积0.933,准确度0.833,敏感度0.895,特异度0.727)。结论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可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较高价值。感兴趣区的分割方法更推荐半自动分割法,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和稳定性。 刘鹏 于晓晶 李春志 任华 孟玉莲关键词:乳腺肿瘤 肉芽肿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胸椎骨质增生引起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CT诊断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胸椎骨质增生是否能引起邻近肺组织的局灶性纤维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胸部CT检查显示胸椎骨质增生患者401例,观察骨质增生的厚度、方向以及骨赘邻近胸膜下肺组织有无局灶性改变。将肺间质改变的形态分为3型:I型磨玻璃密度影、Ⅱ型网格状影、Ⅲ型线状影,各型与胸椎骨质增生厚度的关系、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对以往曾行胸部CT检查者记录局灶性肺间质病变的形态变化情况,9例患者同时行仰、俯卧位CT检查。结果401例胸椎骨质增生者中,350例(87.3%)突向右或右前方;142例(35.4%)(165个病灶)伴邻近胸膜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随骨质增生厚度的增加而增高(增生厚度〈5mm为7.4%,5~10mm为38.6%,〉10mm为70.9%),三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4.981,P〈0.001)。同时行俯卧位CT检查的9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均未消失。有CT随访资料者27例,其中随访有变化者8例(3~29个月),无变化者19例(1周-41个月)。结论胸椎骨质增生的机械压迫能导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增生厚度越大局灶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越高,骨质增生引起的局灶性肺纤维化无需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任华 张海萍 李金霞 孙晓劼 王文生 张毅 于晓晶关键词:肺纤维化 局灶性 正常人群骶髂关节脂肪含量的初步定量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的正常人群骶髂关节脂肪含量的初步定量评价。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4月-201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诊的60例正常骶髂关节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按照年龄(15~30岁、31~50岁、≥51岁)、性别、BMI(<18.5,18.5~23.9,>24.0)进行分组,测量每例受检者骶髂关节脂肪分量图像上髂侧(Fi)和骶侧(Fs)的脂肪分数值(FF)。分别采用三因素、两因素以及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分组、BMI分组对Fi、Fs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31~50岁组、≥51岁组组内Fi和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8);≥51岁组男性与女性Fi和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04);三组间BMI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7,P=0.493)。对于Fi和Fs,不存在性别、年龄分组、BMI分组三因素交互作用[F(2,45)=1.538,P=0.226;F(2,45)=0.371,P=0.692]、不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性别和年龄分组,性别和BMI分组,年龄分组和BMI分组,P均>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对于Fi和Fs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52,P=0.019,partialη2=0.136;F=12.694,P<0.001,partialη2=0.320);性别对于Fs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007,P=0.004,partialη2=0.143)。结论:基于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可定量分析正常人群骶髂关节脂肪含量。 宁秋萍 宁秋萍 范铁兵 于晓晶 王文生 任华关键词: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不同剂量迭代重建算法对iCT胸部图像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程度和有效性,确定i CT适宜胸部CT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胸部CT平扫检查的受检者180例,并将其依次分成6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CT扫描。比较各组受检者胸部CT各组织CT值及其标准差的差异,客观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肺及骨组织标准差A2、B、C三组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A1组与D组间亦未见显著性差异,但两组与E、F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肺组织标准差B、C组与A1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A1组与A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肌肉组织标准差A1组和C组间、主动脉标准差A1组和B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标准差按A2、B、A1和C、D、E、F组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结论:i CT采用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120 kV/100 mAs是该设备适宜的胸部CT低剂量扫描方案。 李春志 王文生 张毅 于晓晶 张海萍关键词:胸部疾病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69例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的正确率为96%,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96%。其中MSCT对于非钙化为主的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835),对于钙化为主的硬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评估价值有限(r=0.652)。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但钙化是影响评估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田希存 任华 于晓晶 李春志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钙化斑块对MSCTA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钙化斑块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糖尿病足病人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同时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糖尿病足病人35例,计38侧下肢动脉,每侧下肢分为15段,将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根据MSCTA横断而影像将血管钙化程度分为无钙化、轻度、中度、重度钙化。以DSA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严重钙化节段与非严重钙化节段MSCTA诊断膝上及膝下动脉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进行MSCTA与DSA的一致性判定。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评估膝上动脉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98.7%、98.2%、95.8%、97.0%、98.7%和96.3%、93.8%、94.7%、90.1%、89.7%、97.8%。MSCTA评估膝下动脉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血管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93.2%、94.1%、88.3%、93.4%、94.9%和100%、73.9%、89.3%、73.9%、84.6%、100%。DSA和MSCTA诊断膝上动脉和膝下动脉血管狭窄≥50%非严重钙化节段和严重钙化节段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值分别为0.958和0.887;0.882和0.770;均P<0.01)。结论 MSCTA诊断糖尿病足病人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时,膝上动脉严重钙化节段的评价指标均略低于非严重钙化者,膝下动脉严重钙化节段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非严重钙化者,而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略高于非严重钙化者,提示膝下动脉严重钙化易造成MSCTA对管腔狭窄程度的高估。 于晓晶 金焱 王革 李春志 张毅 任华关键词:糖尿病足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外周血管病变 钙化 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阶梯式剂量优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阶梯式扫描协议探寻头颈部CTA的优化扫描剂量。方法连续选择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并行256层CTA检查的269例患者,从200 mA s原始条件开始,按检查时间顺序分别采用10 mA s阶梯式降低管电流量扫描至130 mA s共8组,分别测量并评估各组患者图像的背景软组织噪声(CT值的标准差)、目标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统计学检验评价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总共历时8周,于130 mA s触发实验终止条件,并返回至140 mA s。随管电流阶梯式调整,辐射剂量线性下降,按周次顺序CTDI分别为13.50、12.84、12.18、11.49、10.80、10.12、9.44 mG y,有效剂量ED平均值分别为4.39、4.21、3.97、3.75、3.49、3.29、3.09 mS v。其中第7周140 mA s管电流量组的CTDI、DLP、ED平均值最低,分别为:CTDIVol 9.44 mG y,DLP 423.42 mG y/cm,ED 3.09mS v,较基础条件200 mA s相比,剂量降低比例达30%,各组患者射线剂量指标CTDI、DLP、ED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目标血管SNR、血管-背景CN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参数优化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摸索出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的最佳平衡点,优化现有设备的合理低剂量扫描;以本单位为例,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采用9.44 mG y扫描剂量(140 mA s管电流)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降低受检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李金霞 于晓晶 王文生 张海萍 韩丽君 曹建书关键词:图像噪声 信噪比 双源CT灌注参数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参数BV、BF、Patlak P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98例胃癌病人行灌注扫描,获得BF、BV、Patlak P值并以其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以确定该灌注参数的评估价值。结果:双源CT灌注参数BF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72.13%,特异度为64.52%,阳性预测值为81.67%,阴性预测值为52.63%,正确率为70.41%。BV对无远隔转移组的诊断灵敏度为68.66%,特异度为51.61%,阳性预测值为75.41%,阴性预测值为43.24%,正确率为63.27%。BV对癌组织局限于浆膜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69.57%,阳性预测值为86.54%,阴性预测值为34.78%,正确率为62.24%。Patlak P值对癌组织局限于胃壁肌层内的诊断灵敏度为61.54%,特异度为75.86%,阳性预测值为69.57%,阴性预测值为68.75%,正确率为69.09%。Patlak P对癌组织突破浆膜的诊断诊断灵敏度为14.29%,特异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20%,正确率为27.27%。结论:双源CT灌注参数BF、BV、Patlak P能够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李春志 徐荣天 于晓晶 张元元 金焱关键词: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