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涛
- 作品数:2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CBCT引导下胸段食管癌图像引导放疗不同配准方法的对比研究
- 目的:图像配准精度是IGRT技术的关键,影响配准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不同观察者、不同病变部位、图像质量、不同配准方式和配准框大小等。本研究针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分析,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确定...
- 徐文涛张汝婷蒋华
- 关键词:CBCTIGRT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 2024年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此次文章选择2021年2月-2022年3月期间的60例胸腹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真空垫固定技术,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对两比组治疗后不同固定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之中患者的胸腹部恶性肿瘤的摆位误差情况要比对照组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胸腹肿瘤放疗过程中,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陈颖张汝婷徐文涛顾煜倩李国运
-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基于仰卧位情况下开展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在仰卧位下使用头部面膜加体部真空垫固定组合,根据患者身高使用固定间距( 20~25 cm)的3个中心坐标. 3个中心计划共13个野,在衔接部射野重叠2~3 cm左右,采用固定钨门,逆向优化的方式进行整体计算.对3个等中心和两个射野重叠处靶区分别进行平面剂量通过率及绝对点剂量验证分析.治疗前对3个中心一次性摆位后进行3个中心CBCT扫描,分别得出3个中心在同一坐标系中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并作整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颈、胸、腹射野等中心点、颈胸射野衔接点、胸腹射野衔接点的平面剂量γ百分通过率和点剂量百分剂量偏差平均分别为99. 36%、99. 60%、99. 75%、94. 77%、95. 09%和1. 56%、-1. 56%、0. 52%、-0. 76%、-1. 68%. 28例患者共进行162组图像引导放疗,获得486次各中心CBCT图像的摆位偏差,其中颈、胸、腹各中心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 17、0. 10、0. 02 mm,0. 06、0. 04、0. 46 mm,0. 19、0. 26、0. 41 mm.结论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蔡晓君郭建周菊英蒋华张汝婷徐文涛徐晓婷秦颂兵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锥形束CT不同扫描条件的剂量测量
- 背景与目的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及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之后的高精放疗技术.通过机载的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得到的CBCT图像和计划参考CT图像配准之后可以校正摆位误差,然而CBCT扫描类似诊断CT扫描,都是利用...
- 徐文涛蒋华张汝婷周菊英
-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 传统全脑全脊髓放疗常采用俯卧位.由于摆位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很难保持固定体位,从而影响摆位的重复性和精确度;传统照射技术在射野衔接处无法避免剂量冷热点、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科发展了基于仰卧位情况...
- 郭建周菊英徐晓婷蒋华徐文涛张汝婷秦颂兵
- CBCT引导下胸段食管癌图像引导放疗不同配准方法的对比研究
- 张汝婷徐文涛蒋华
-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18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获得在左右(X)、头脚(Y)、腹背(Z)方向上的误差值。结果在X、Y、Z方向上总体误差分别为(1.64±2.16)mm、(2.92±3.60)mm、(1.57±1.85)mm;摆位误差的绝对值在X方向上94.3%≤5 mm、Y方向上89.8%≤5 mm、Z方向上93.2%≤5 mm。结论采用CBCT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地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验证,并为靶区的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提供质量保证。
- 宋伟徐文涛周菊英秦颂兵
-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 影响肺癌SBRT肿块运动幅度的因素及进行4DCT扫描的必要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扫描得到的不同时相图像,以期探讨进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时进行4DCT扫描的必要性以及常规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7月,19例拟进行SBRT的早期肺癌患者.分析所有患者10个时相胸部4DCT图像,得到呼吸频率;筛选出吸气末和呼气末图像,两者相减计算膈顶运动幅度;确定肿块的解剖位置、和胸壁粘连情况.分别得到肿块头脚、左右、腹背侧最大运动幅度,并求出肿瘤体积的变化.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寻找影响肿块三维方向运动因素,对于年龄、KPS评分、呼吸频率、膈顶运动幅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性别、肿瘤部位、是否和胸壁粘连采用秩和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例患者肿块头脚、左右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分别为(3.32±2.67)mm,(0.21±0.33)mm,(0.20±0.18)mm.单因素分析结果:肿瘤部位、膈顶运动幅度影响肿块头脚运动幅度(P〈0.05).所有因素对于左右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块部位(P=0.001)、膈顶运动幅度(P=0.006)影响肿块运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运动幅度与肿块部位、膈顶运动幅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呼吸运动主要影响肿块的头脚方向运动,对腹背、左右方向运动可不考虑.位于肺上叶、和胸壁粘连的肺癌患者可不考虑肿块运动、肿瘤体积变化,可进行基于常规CT扫描的SBRT治疗.位于肺中叶和下叶的肿瘤进行SBRT治疗,采用4DCT扫描具有必要性.
- 符天晓徐文涛
- 关键词:SBRT
- CT联合常规模拟机定位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定位联合常规模拟机定位在食道癌精确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7例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真空垫固定体位,并在相同同体位下进行CT定位和常规模拟机定位,通过比较两种定位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两者联合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模拟机定位相比,CT定位在显示肿瘤向外侵犯、纵隔淋巴结累及、照射剂量分布等方面有优势;而模拟机定位在明确食管癌的侵犯长度及食管气管或纵膈瘘等方面较CT定位有优势。结论CT联合模拟机定位在食道癌精确放疗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 喻梦阳王建平符天晓庞刚徐升徐文涛
- 关键词:食道癌CT定位
- 图像引导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调强治疗的靶区外扩边界分析
- 目的 仰卧位全脑全脊髓定位技术因治疗靶区过长、多中心衔接、摆位部位的不直观,及定位模体选择的差异性等因素,在临床一直未得到普及.利用CBCT图像分析跟踪了全脑全脊髓多中心及衔接部位的治疗分次间误差情况,并以此误差研究基于...
- 郭建周菊英秦颂兵徐晓婷蔡晓君蒋华张汝婷徐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