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晨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华西医院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8篇细胞淋巴瘤
  • 6篇脂膜炎
  • 6篇皮肤
  • 6篇皮下
  • 6篇皮下脂膜炎
  • 6篇皮下脂膜炎样
  • 6篇皮下脂膜炎样...
  • 6篇膜炎
  • 6篇T细胞
  • 5篇肿瘤
  • 4篇皮肤肿瘤
  • 4篇重排
  • 4篇基因
  • 4篇基因重排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肉瘤
  • 2篇肉瘤

机构

  • 15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绵竹市人民医...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成都铁路局成...

作者

  • 15篇徐晨
  • 14篇王琳
  • 9篇刘卫平
  • 8篇李甘地
  • 6篇王婷婷
  • 6篇万川
  • 4篇张文燕
  • 3篇廖殿英
  • 3篇唐源
  • 2篇杨翰君
  • 2篇阚蓓
  • 2篇李俸媛
  • 2篇刘艳
  • 1篇张谊芝
  • 1篇李薇
  • 1篇郭玲
  • 1篇江炜
  • 1篇王倩
  • 1篇杨如学
  • 1篇刘宏杰

传媒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肿瘤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足部血管肉瘤被引量:1
2010年
报告1例老年人足部血管肉瘤。患者男,73岁。双足部出现多发性紫红色丘疹、结节和斑块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全层,瘤组织内有大量增生的血管,管腔不规则,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31(+),CD34(+),Ⅷ因子相关抗原(-)。诊断为血管肉瘤。
刘艳王琳王婷婷徐晨
关键词:血管肉瘤足部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报道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该例以皮肤最先受累,后很快累及骨髓、淋巴结、外周血。组织学特点为真皮内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骨髓肿瘤细胞表达CD4和CD56。EB病毒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阴性。结论:该病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瘤,进展快,病死率高,易误诊。诊断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EB病毒和TCR克隆性重排检测等综合分析。
刘艳纪洪王琳王婷婷徐晨
关键词:浆细胞瘤
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在蕈样霉菌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在蕈样霉菌病(MF)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适用于通过石蜡包埋组织诊断MF的引物组合模式.方法 对19例MF石蜡包埋组织采用10种抗体(βF1、CD2、CD3ε、CD4、CD7、CD8、CD20、CD45RO、CD68和CD79a)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运用PCR技术检测TCR-β、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并对不同TCR-β和TCR-γ引物组合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MF组织均检测到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其中84.2%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31.6%检出TCR-β基因克隆性重排.引物TVG/TJX、V2~5/V8~12/JGT1和BIOMED-2-TCR-γ的TCR-γ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4%、78.9%和31.6%,V2~5/V8~/JGT1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VG/TJX和BIOMED-2-TCR-γ(均P<0.05),引物Vγ11/Vγ101/Jγ12、Vγ11/Vγ101/Jp12均未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PCR检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是诊断MF的有效辅助手段,TCR-γ基因是该检测的良好靶基因,引物TVG/TJX、V2~5/V8~12/JGT1和BIOMED-2-TCR-γ均可用于MF患者的临床检测,其中以V2~5/V8~12/JGT1为首选.
徐晨唐源王琳万川刘卫平
关键词:蕈样霉菌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中EB病毒(EBV)的潜伏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20例SPTL组织中的EBV感染;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20例SPTL中5例(25%)EBER1/2原位杂交阳性,6例(30%)的P53阳性。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相关性(r= 0.533,P<0.05)。结论部分SPTL病例伴EBV潜伏感染,伴有EBV感染的SPTL患者可能预后较差。SPTL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
万川王琳徐晨李俸媛刘卫平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肿瘤脂膜炎EPSTEIN-BARR病毒
老年人足部血管肉瘤1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男,84岁。临床表现为右足部暗红色浸润性肿快伴自发性破溃出血。组织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肉瘤。同时做了免疫组化检查。
杨如学王琳张晓徐晨
关键词:血管肉瘤老年人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基因重排检测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检测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参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0例SPTL。采用10种抗原标记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运用PCR技术检测TCRγ,、IgH基因重排,并用EB病毒编码的小RNA1/2(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1)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5岁;(2)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表达1个或多个T细胞分化抗原(CD2、CD3或CD45RO),18/19病例表达βF1,18/20病例表达CD8,20/20、16/20病例分别表达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颗粒酶B,瘤细胞不表达CD4、CD20和CD56;(3)16/20病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未检出IgH基因重排;(4)5/20病例EBER1/2原位杂交阳性。结论SPTL的瘤细胞具有克隆性TCR基因重排,综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确诊。
万川徐晨王琳李甘地江炜张文燕唐源阚蓓刘卫平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肿瘤脂膜炎免疫表型基因重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标记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存档蜡块重新进行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5岁,主要体征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首次发现SPTL伴眼球突出2例。瘤细胞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肉芽肿、小片坏死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志T细胞内抗原-1(TIA-1)、颗粒酶B(GrB)、CD2、CD3、CD8、CD45RO,不表达CD4、CD20、CD56和CD68。2例患者部分大瘤细胞表达CD30。接受随访的11例患者7例死于本病。结论:SPTL有特殊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标记;皮损溃疡形成、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王琳万川廖殿英张文燕徐晨邱瑞成刘卫平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肿瘤脂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及EB病毒(EBV)感染情况。方法将收集的5例儿童SPTL作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PCR检测TCRγ、IgH基因重排,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9~13岁,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组织学上肿瘤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上皮样肉芽肿和小片状坏死。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βF1、CD2、CD3、CD8、CD45RO和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标记TIA-1、粒酶B,不表达CD4、CD20。4例检出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未检出IgH基因重排。EBER1/2原位杂交阳性2例。获随访的3例中1例死于本病,该例EBER1/2阳性。结论儿童SPTL面部易受累,全身症状多见,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与死亡率较高。伴有EBV感染者可能预后较差。
万川王琳张文燕唐源徐晨李薇李甘地刘卫平
关键词:儿童淋巴瘤T细胞脂膜炎疱疹病毒4型基因重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20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L)和19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对比研究,加深对2者的认识。方法:从临床病理、免疫标记、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重排等多个方面对2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表现上2者不易鉴别,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常伴皮肤外播散、预后差;组织学上,SPTL常严格局限于皮下脂肪组织,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以真皮为中心形成弥漫性浸润,常累及皮下脂肪层,更易于见到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免疫表型上,SPTL常表达βF1、膜型CD3、CD8,不表达CD4、CD56,而大部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则表达CD56和细胞质CD3ε,仅少数表达膜型CD3、CD8。CD56、CD3、CD8和βF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EBER1/2原位杂交阳性,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00%病例为阳性,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仅有4/18例(22.2%)检出重排,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皮肤外播散,组织学上有无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是否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56、CD3、CD3ε、CD8和βF1,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与否,以及TCR-γ克隆性重排检出与否,均可作为SPTL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要点。准确鉴别2者需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和基因重排等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杨翰君万川王婷婷徐晨刘卫平李甘地王琳
关键词:皮肤肿瘤淋巴瘤T细胞皮肤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被引量:1
2008年
报告1例残毁性掌跖角化病。患者女,21岁。因掌跖角化过度11年,双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环形缩窄半个月,左手中指远端指间关节伸侧破溃4d就诊。右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残毁性掌跖角化病。
郭玲张谊芝徐晨王倩
关键词:角化病掌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