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川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华西医院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6篇皮肤
  • 6篇细胞淋巴瘤
  • 5篇脂膜炎
  • 5篇皮下
  • 5篇皮下脂膜炎
  • 5篇皮下脂膜炎样
  • 5篇皮下脂膜炎样...
  • 5篇膜炎
  • 4篇T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外鼻
  • 3篇结外
  • 3篇结外鼻型NK...
  • 3篇鼻型
  • 2篇皮肤肿瘤
  • 2篇重排
  • 2篇基因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绵竹市人民医...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万川
  • 11篇王琳
  • 6篇徐晨
  • 6篇李甘地
  • 6篇刘卫平
  • 5篇王婷婷
  • 3篇汪盛
  • 3篇张文燕
  • 3篇薛丽
  • 3篇郭在培
  • 2篇唐源
  • 1篇廖殿英
  • 1篇李薇
  • 1篇杨翰君
  • 1篇李彦希
  • 1篇于蓉
  • 1篇刘宏杰
  • 1篇熊琳
  • 1篇陈浩
  • 1篇刘凯

传媒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并发皮肤血管炎1例
2007年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闪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1年余,淋巴结增大7个月,于2006年10月来我科就诊。1年多前患者无明显诱岗双下肢出现散在水疱,针尖至指头大小.瘙痒剧烈,抓破岳有渗液。小久全身出现蚕豆大红斑、丘疹,散在分布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瘙痒明显。自行用药后(具体不详)皮损消退,但其后皮损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王婷婷汪盛王琳万川薛丽郭在培张文燕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血管炎皮肤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被引量:4
2008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左小腿丘疹15年,泛发全身伴瘙痒2个月.于2006年11月13日至我科就诊。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外侧下1/3处出现数个黄豆至蚕豆大红色扁平丘疹.略高出皮面,无瘙痒,未予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左小腿皮损明显肥厚、扩大。同时全身泛发针尖大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抓破后有渗液,颜色变为紫红色,上覆细薄白色鳞屑,瘙痒难以忍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刘凯汪盛万川王婷婷薛丽陈浩郭在培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1例被引量:6
2007年
李彦希熊琳王琳万川郭在培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
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在蕈样霉菌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在蕈样霉菌病(MF)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适用于通过石蜡包埋组织诊断MF的引物组合模式.方法 对19例MF石蜡包埋组织采用10种抗体(βF1、CD2、CD3ε、CD4、CD7、CD8、CD20、CD45RO、CD68和CD79a)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运用PCR技术检测TCR-β、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并对不同TCR-β和TCR-γ引物组合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MF组织均检测到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其中84.2%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31.6%检出TCR-β基因克隆性重排.引物TVG/TJX、V2~5/V8~12/JGT1和BIOMED-2-TCR-γ的TCR-γ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4%、78.9%和31.6%,V2~5/V8~/JGT1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VG/TJX和BIOMED-2-TCR-γ(均P<0.05),引物Vγ11/Vγ101/Jγ12、Vγ11/Vγ101/Jp12均未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PCR检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是诊断MF的有效辅助手段,TCR-γ基因是该检测的良好靶基因,引物TVG/TJX、V2~5/V8~12/JGT1和BIOMED-2-TCR-γ均可用于MF患者的临床检测,其中以V2~5/V8~12/JGT1为首选.
徐晨唐源王琳万川刘卫平
关键词:蕈样霉菌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中EB病毒(EBV)的潜伏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20例SPTL组织中的EBV感染;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20例SPTL中5例(25%)EBER1/2原位杂交阳性,6例(30%)的P53阳性。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相关性(r= 0.533,P<0.05)。结论部分SPTL病例伴EBV潜伏感染,伴有EBV感染的SPTL患者可能预后较差。SPTL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
万川王琳徐晨李俸媛刘卫平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肿瘤脂膜炎EPSTEIN-BARR病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与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被引量:5
2008年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两类特殊而少见的皮肤淋巴瘤。当后者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时,二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上有重叠,鉴别非常困难。该文对这两种皮肤淋巴瘤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等方面作一对比性综述。
万川王琳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标记表达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存档蜡块重新进行切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5岁,主要体征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首次发现SPTL伴眼球突出2例。瘤细胞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肉芽肿、小片坏死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志T细胞内抗原-1(TIA-1)、颗粒酶B(GrB)、CD2、CD3、CD8、CD45RO,不表达CD4、CD20、CD56和CD68。2例患者部分大瘤细胞表达CD30。接受随访的11例患者7例死于本病。结论:SPTL有特殊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标记;皮损溃疡形成、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王琳万川廖殿英张文燕徐晨邱瑞成刘卫平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肿瘤脂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及EB病毒(EBV)感染情况。方法将收集的5例儿童SPTL作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PCR检测TCRγ、IgH基因重排,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9~13岁,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结节、斑块或肿块。组织学上肿瘤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异形性明显,瘤内可见豆袋细胞、上皮样肉芽肿和小片状坏死。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βF1、CD2、CD3、CD8、CD45RO和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标记TIA-1、粒酶B,不表达CD4、CD20。4例检出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未检出IgH基因重排。EBER1/2原位杂交阳性2例。获随访的3例中1例死于本病,该例EBER1/2阳性。结论儿童SPTL面部易受累,全身症状多见,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与死亡率较高。伴有EBV感染者可能预后较差。
万川王琳张文燕唐源徐晨李薇李甘地刘卫平
关键词:儿童淋巴瘤T细胞脂膜炎疱疹病毒4型基因重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与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20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L)和19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对比研究,加深对2者的认识。方法:从临床病理、免疫标记、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重排等多个方面对2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表现上2者不易鉴别,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常伴皮肤外播散、预后差;组织学上,SPTL常严格局限于皮下脂肪组织,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以真皮为中心形成弥漫性浸润,常累及皮下脂肪层,更易于见到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免疫表型上,SPTL常表达βF1、膜型CD3、CD8,不表达CD4、CD56,而大部分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则表达CD56和细胞质CD3ε,仅少数表达膜型CD3、CD8。CD56、CD3、CD8和βF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EBER1/2原位杂交阳性,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100%病例为阳性,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L患者中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仅有4/18例(22.2%)检出重排,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皮肤外播散,组织学上有无大片凝固性坏死、血管中心性浸润和亲表皮现象,是否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56、CD3、CD3ε、CD8和βF1,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与否,以及TCR-γ克隆性重排检出与否,均可作为SPTL和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要点。准确鉴别2者需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和基因重排等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杨翰君万川王婷婷徐晨刘卫平李甘地王琳
关键词:皮肤肿瘤淋巴瘤T细胞皮肤
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关注。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左膝内后方皮损初次活检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1个月内再次活检示真皮和皮下脂肪内肿瘤大片坏死,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瘤细胞表达CD2,CD8,CD45RO,CD56,TIA-1,GranzymeB和LMP-1,EB病毒(+);未检测到TCR-γ的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王婷婷衡琨王琳万川徐晨刘宏杰刘卫平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瘤NK/T细胞皮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