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仕宝

作品数:48 被引量:407H指数:10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6篇水利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长江
  • 7篇地理
  • 6篇地理信息
  • 5篇入海
  • 5篇水库
  • 5篇泥沙
  • 4篇入海泥沙
  • 4篇水资源
  • 4篇教学
  • 4篇河流
  • 4篇GIS
  • 4篇测绘
  • 3篇院校
  • 3篇输沙
  • 3篇径流
  • 3篇河道
  • 3篇高校
  • 3篇冲淤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学

机构

  • 31篇滁州学院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滁州师范专科...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地理信...

作者

  • 48篇戴仕宝
  • 12篇杨世伦
  • 10篇周亮广
  • 7篇李鹏
  • 6篇王春
  • 4篇郜昂
  • 4篇王岽
  • 3篇赵华云
  • 3篇李明
  • 3篇顾留碗
  • 2篇谷家川
  • 2篇刘哲
  • 2篇江岭
  • 2篇江月
  • 2篇王官勇
  • 1篇罗向欣
  • 1篇王秋龙
  • 1篇张文祥
  • 1篇郑平建
  • 1篇张经

传媒

  • 9篇滁州学院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测绘工程
  • 2篇泥沙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地质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辽宁科技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东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分析了皖东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戴仕宝郑平建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
基于主干河流修正TIN构建的DEM平原区河网提取被引量:2
2011年
平原地区的河网提取一直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系提取的难点。尝试利用主干河流修正不规则三角网(TIN),以提高DEM平原地区地形模拟的精度(基本方法为利用已存在的主干河流线,对其所经区域进行高程赋值,约束TIN的构建,然后进行DEM模拟),基于此进行平原区河网提取。实验表明,此种方法下,平原区提取的主干河流与实际河流有较大的吻合。
王官勇戴仕宝
关键词:DEM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资源的依赖性增加,加大了长江水资源利用的风险。
戴仕宝杨世伦
关键词:径流量水污染南水北调长江流域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地理信息采集用城市测绘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地理信息采集用城市测绘车,其除尘机构除尘仓的上端经抽尘管连接有抽尘口,除尘仓底部铰接有排尘底盖;除尘机构的动力仓内部设置有气缸和活塞,活塞被动力装置驱动沿着气缸内部移动,活塞的中部设置有单向...
彭俊戴仕宝俞珊妮卜邦彦李俊杰谷梓鹏龚传康
近50年来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对半个世纪以来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1954-2004年淮河流域降水量与流量均呈下降趋势,而1995-2004年呈上升趋势;2)淮河流域水质自198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而从1995年开始有好转趋势,淮河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水污染依然严重;3)受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水质也呈季节性的变化,但年际降水的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不大.淮河流域水质的变化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的变化,近年来水质改善不是十分明显的原因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污染治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走生态发展之路是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根本之策.
王官勇戴仕宝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水污染
长江来沙锐减与海岸滩涂资源的危机被引量:40
2006年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51 ̄2004年大通站系列水、沙和流域降水资料进行周期性和趋势性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对长江三角洲海图进行滩涂面积计算和冲淤剖面分析,并于2002年5月 ̄2005年7月在长江三角洲前缘的南汇岸段进行逐日潮滩高程测量,以进行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滩面冲淤的对比。结果表明:尽管气候变化导致流域平均降水量以及大通径流量和输沙率存在2 ̄3年和8 ̄9年的波动周期(P<0.05),但大通输沙率从1960年代末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三峡工程运行后的2003年(6月开始蓄水)和2004年连续2年创历史新低,流域水库的修建是导致这一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长江来沙量的锐减正在导致三角洲前缘滩涂从淤涨向侵蚀转化。预测认为:流域人类活动还将继续导致长江入海泥沙量的下降,今后几十年的大通输沙率将从目前的1.5×108 ̄2×108t/a下降到1×108t/a左右;泛长江三角洲海岸滩涂资源将面临严峻挑战。
李明杨世伦李鹏刘哲戴仕宝郜昂张经
关键词:三角洲长江
近50年来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泥沙变化被引量:40
2007年
对中国9条主要河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入海泥沙的研究发现,近50年来其输沙率均值为13×108t/yr左右,并从1960年代开始呈显著的下降趋势,1994-2003年的年均入海泥沙(6.6×108t/yr)仅为1964-1973年的37%,北方河流较南方河流入海泥沙的下降幅度更大。过去50年来,总降水量呈略微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北方河流输沙减少的原因之一。入海泥沙总量还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变化特征,即在1968年和1984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此外还存在着3年和10年的周期性波动。入海泥沙的突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库建设是造成这些河流入海泥沙急剧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已对中国主要河流的入海泥沙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河流入海泥沙的减少已对中国海岸带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紧要。
戴仕宝杨世伦郜昂刘哲李鹏李明
关键词:水库河流入海泥沙
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对入海泥沙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河道采砂可对河道的稳定性、航运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重要影响。河道采砂可能会增加河流的输沙,也可能会减少河流的输沙。长江中下游河道的采砂量虽然很大,但却不是导致入海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由河道采砂引起的河流输沙减少的相应比例应该不到采砂量的10%。汉口站和湖口站的来沙减少是造成大通站输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戴仕宝杨世伦李鹏刘守祺
关键词:河道采砂输沙长江
DEM地形描述误差场量化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借鉴误差椭圆和ε误差带建模思想,提出了DEM地形描述误差(简称为Et)的中误差场和极值场(统称为Et场)模型,研究建立了Et场的构建方法,并以平原河网、黄土丘陵、秦岭山地等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Et场的基本特征。
王春汤国安戴仕宝江岭王靖
关键词:DEM地形描述误差
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机制的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被引量:9
2011年
基于目前大多数干旱研究偏于气象、水文和农业干旱,不能较好地反映供求矛盾,论文根据水资源供需成因的旱情评价方法,对安徽省2001—2005年的旱情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安徽省2001和2005两年同为中度干旱,但差别甚大,平水年份的2005年的旱情等级数(Drought Index,DI)(1.485 9)却远高于偏枯的2001年(DI 0.890 9);在空间上,平水年份的2005年总体为中度干旱,但各地市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用水量大的城市干旱严重(如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市等)。淮北(DI-0.146 1,无旱)与芜湖(DI 2.466 2,严重干旱)两市水资源自然量和人口数量都相当,但旱情迥异。研究发现,造成上述旱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量的巨大差别。研究认为,在现代的社会背景下,单独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已不能全面反映旱情状况,而社会经济干旱对旱情的描述更为直观,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机制对旱情的评价也更符合实际。
周亮广戴仕宝江玉晶
关键词:干旱水资源供需平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