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伦

作品数:143 被引量:1,5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天文地球
  • 51篇水利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5篇长江口
  • 29篇冲淤
  • 28篇长江
  • 16篇悬沙
  • 15篇悬沙浓度
  • 15篇海岸
  • 14篇泥沙
  • 13篇潮间带
  • 12篇冲淤变化
  • 10篇三角洲
  • 10篇湿地
  • 10篇输沙
  • 10篇冲淤演变
  • 9篇沉积物
  • 8篇盐沼
  • 8篇灾害
  • 8篇入海
  • 8篇河流
  • 7篇输沙率
  • 7篇九段沙

机构

  • 14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
  • 6篇苏州科技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4篇浙江省水利河...
  • 3篇滁州学院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2篇上海市浦东教...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杭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兖州市第一中...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43篇杨世伦
  • 30篇李鹏
  • 21篇张文祥
  • 13篇陈沈良
  • 13篇赵庆英
  • 12篇戴仕宝
  • 10篇罗向欣
  • 10篇丁平兴
  • 10篇李明
  • 10篇朱骏
  • 10篇史本伟
  • 10篇杜景龙
  • 9篇郜昂
  • 8篇龚士良
  • 8篇张经
  • 8篇吴创收
  • 7篇赵华云
  • 6篇张正惕
  • 6篇张卫国
  • 6篇徐晓君

传媒

  • 9篇地理学报
  • 8篇地理科学
  • 8篇海洋通报
  • 8篇上海国土资源
  • 7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工程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泥沙研究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沉积学报
  • 4篇上海地质
  • 4篇第十届中国河...
  • 3篇水文
  • 3篇人民长江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自然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0篇2001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南近岸海流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出现在春季表层大潮落潮阶段;垂向平均最大流速为106.2 cm/s ,平均流向为81°,出现在夏季大潮落潮落急阶段。(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28 m层以上)受海况影响明显,秋季平均流速最大(65.4 cm/s),冬季最小(42.8 cm/s),20~28 m层冬季最强,春季最弱,20 m层以下夏季最强,秋季最弱(仅小潮);垂线平均流速夏季最强(46.5 cm/s),春季最小(33.7 cm/s)。(3)夏季海流基本上为(偏)北向流;秋、冬则基本上为(偏)南向流;春季具往复流特点,但以北向流为主。(4)垂向上夏季和春季流向较一致,冬季和秋季流向分异明显(20 m和10 m层)。(5)垂线平均余流为12.8~29.8 cm/s ,夏季最强春季最弱;夏季和春季各层余流均为东北向,冬季为西南向,而秋季11 m层(包括11 m层)以下为E-NEE向,11 m层以上为西南向。结论:测点海流受到潮汐、季风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制约。季风的影响夏、冬两季大于春、秋两季;季风的影响自表层向底层减弱(主要限于表层以下10 m)。
李鹏杨世伦陈沈良
关键词:海流季风
长江口南港航道沙波群研究被引量:36
1999年
本文利用Innerspace449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江口南港和南北槽主航道走航观测结果,确认南港(吴淞口以下)上段航道在洪季正常风况下存在尺度较大的沙波群,并对沙波的几何特征、形成条件、迁移速率以及台风后的变化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在统计的652个沙波中,平均和最大波长分别为21m和105m。平均和最大波高分别为0.8m和2.7m,波高和波长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沙波中72%为单一沙波,复合沙波的波长和沙波指数较大;单一沙波最大、最小和平均沙波指数分别为36.5、11.2和21.8(复合沙波最大可达69.3);随着沙波度的增大,沙波指数呈增大趋势;绝大多数沙波(波高<1m)是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但波高>1m的沙波通常向海倾斜。(2)沙波沉积物为分选好的细沙,Φ50为2.70。(3)沙波现场水流费劳德数Fr小于0.2,与某些理论相符而与某些水槽实验结果相冲突。(4)大潮和寻常潮一个涨(落)潮过程沙波来回迁移的距离约为1~5m;小潮期间沙波的迁移距离接近0;落潮迁移距离总是大于涨潮。(5)台风后沙波有被掩埋的迹象。结果包括:①沙质床底是形成沙波的重要基础。南北槽虽具有沙波形成的?
杨世伦张正惕谢文辉贺松林
关键词:推移质航道长江口
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悬沙输运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2012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获取的沉积动力学数据,采用输运通量分解方法分析水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港口门附近海域涨、落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近底部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具不对称特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悬浮泥沙有向陆输运的趋势。拉格朗日平流输运是影响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以及河口垂向环流作用是两个次要影响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前者比后者略大。观测发现,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潮流除了具有涨落潮流速、历时等不对称现象外,还具有流速结构不对称的特征,进而导致涨、落潮底部湍流混合程度不对称与输沙不对称,这可能是造成悬沙向河口内输运形成最大浑浊带的重要因素。
陈景东汪亚平史本伟高建华杨世伦
关键词:悬沙浓度再悬浮长江口
上海崇明东滩冲淤趋势分析
根据1977、1992、1997和2004年国家专业部门测量的长江口口门区水下地形图、潮间带高程测量和遥感图片对比,分析了崇明东滩淤涨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由于局部滩槽地形发育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崇明东滩的...
杨世伦李明
关键词:冲淤变化长江口
文献传递
风暴对滨海湿地潮沟水沙输运的影响——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探知风暴事件对滨海湿地潮沟水沙输运的影响,分别于平静天气和风暴天气(“摩羯”和“温比亚”台风)条件下,在崇明东滩一典型潮沟进行了现场水沙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近岸平均风速较平静天气增大3~4倍,有效波高增大7~15倍,盐沼前缘光滩和潮沟遭受强烈侵蚀,潮滩表层沉积物粗化1~2.1倍,水体悬沙浓度增大3~11倍,潮沟潮周期单宽泥沙输运通量增大4~33倍,单宽泥沙净输沙量增大8~17倍。风暴天气下,潮沟水沙输运呈现“大进大出”的特点,在盐沼潮滩内受盐沼植被消波、缓流和捕沙作用下,潮周期内单宽泥沙净通量指向盐沼潮滩,促进了盐沼滩内部泥沙的淤积。
范吉庆杨世伦史本伟杨海飞王浩斌张赛赛吴秋原
关键词:水沙输运水动力长江口
高潮月滩盐沼边界层沉积动力研究
时钟杨世伦陈吉
该项目采用实验(现场、室内)方法研究海岸(河口)高潮滩盐沼泥沙过程,即波浪、潮流、海岸盐生植物、细颗粒悬沙和淤泥质底床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成果:海岸盐沼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的现场实验研究:1995年7月10—14日(大...
关键词:
关键词:潮间带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床沉积物粒度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于2008年在宜昌至徐六径之间的1600km干流河道进行30个横断面取样和分析,与前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的取样分析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游约400km的干流河床(宜昌至城陵矶)沉积物出现全程粗化,越近大坝粗化越明显,这种沉积物粗化与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床出现的强烈侵蚀密切相关;②蓄水前后城陵矶以下的1200km干流河床沉积物粒度的沿程趋势基本一致;③蓄水后河床沉积物仍保持沿程向下游变细且越近河口变化越缓慢的格局。
徐晓君杨世伦张珍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三峡水库长江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和演变被引量:25
1995年
洪涝是太糊流域最大的自然灾害.其形成和演变除了与充沛而集中的雨量和碟形洼地地势有关外,还与海平面的相对上升、长江三角洲向海推进以及人口的激增有关.史料中统计口径的差异是影响灾害记录的因素之一.下一世纪洪涝的威胁呈增长趋势.
杨世伦陈吉余
关键词:太湖流域洪涝灾害
长江干流河道对流域输沙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上测站1956 ̄2004年的输沙量资料,对干流未测区域的来沙进行了估计。根据泥沙平衡(Sedimentbudget)概念,对长江干流河道的冲淤对来水来沙的响应以及对入海泥沙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长江干流屏山至大通河道平均淤积速率为88.58×106t/a,河道淤积占总的来沙量及大通站输沙量比例分别为14%与21%。由于河道淤积,大通站输沙量减少了17.5%。总体来说上游淤积较轻,宜昌至汉口区间淤积严重,汉口至大通区间为微冲。长江干流的河道冲淤与流域总的来沙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各段河道的冲淤对流域来沙的响应各不一样。上游的冲淤与流域的径流量和来沙量均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宜昌—汉口段河道冲淤的变化与宜昌站的来沙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影响汉口—大通间河道的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的来水量,河道的冲淤与大通站径流量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后整个长江干流的冲淤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有效地减轻了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同时也降低了洞庭湖的对长江干流泥沙的调节作用;长江上游干流河道淤积增强,中下游河道出现冲刷,但不同的河段表现不一;中下游河道冲刷量小于预测值,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直接导致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
戴仕宝杨世伦李鹏
关键词:长江冲淤输沙三峡水库
近期长江流域变化对河口环境的影响
杨世伦吴莹张卫国戴志军杜金洲
该项目属地理学和海洋学的交叉领域,学科分类为河口、海岸学。近几十年来,流域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和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河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冲击?这是个全新的、重要的科学命题。它的解答需...
关键词:
关键词:长江流域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