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鲁飞 作品数:18 被引量:16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对28例手部内生软骨瘤患者,采用肿瘤病灶刮除、瘤壁灼烧、可注射型人工骨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未见肿瘤复发,未发生病理骨折。人工骨基本溶解吸收,可见新生骨形成。结论可注射型人工骨是一种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方便、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 戴鲁飞 田光磊 熊革 胡琪关键词:内生软骨瘤 手骨 外科手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了解手部骨折的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4月1日-9月30日就诊的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发生手部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234例手外伤患者中1797例发生手部骨折,共涉及2259块骨,其中指骨骨折1721块(76.2%),掌骨骨折468块(20.7%),腕骨骨折70块(3.1%).患者平均(30.9±9.4)岁,20~50岁常见;男女性别比为5.4:1;职业性损伤占58.3%,道路交通伤占21.7%,家庭生活伤12.2%,在娱乐场受伤占3.4%,运动伤占3.4%。其中73.0%为开放性损伤,27.0%为闭合性损伤。结论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以职业性损伤多见。 易传军 吕厚山 田光磊 郑炜 田文 李忠哲 戴鲁飞关键词:流行病学 骨折 中节、近节指骨骨折微型钛板侧方固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 探讨指骨侧方放置微型钛板治疗中节、近节指骨骨折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指侧方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56例(64指),男48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36.3岁.中节指骨骨折25指,近节指骨骨折39指.中节指骨髁部骨折12指,中节指骨骨干7指,中节指骨基底6指,近节指骨髁部10指,近节指骨骨干22指,近节指骨基底7指;横行骨折13指,短斜行骨折9指,长斜行骨折11指,螺旋形骨折6指,粉碎性骨折25指.术中均采用手指侧方入路,其中近节指骨骨折需切除该侧侧腱束和斜行纤维以充分暴露骨折端,骨折复位后微型钛板放置于指骨侧方固定.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患侧和健侧手指各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术后功能,同时拍摄患指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7个月,平均(14±6)个月;指骨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8.8±2.4)周.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1.7~7.5分,平均(4.8±2.2)分.术后患指活动功能优者(患侧手指TAM大于健侧手指TAM的90%)为51.5%(33/64指),良(患侧手指TAM为健侧手指的75%~90%)为46.9%(30/64指),可(患侧手指TAM为健侧50%~75%)为1.6%(1/64指),优良率为98.4%.握拳时手指无交叉畸形和偏斜畸形.结论 中节、近节指骨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指侧方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伸肌腱装置干扰小,术中骨折端暴露充分,术后骨折愈合及手指活动度好,是治疗中节、近节指骨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法. 杨勇 李忠哲 刘坤 戴鲁飞 陈山林 田文 田光磊关键词:指骨 骨折 游离足内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观察足内侧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12月~2003年5月间共为11例13指行游离足内侧微型皮瓣移植,男8例10指,女3例3指,年龄18~58岁,平均32岁。8个皮瓣用于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其中修复手外伤后手指掌侧皮肤缺损6指,并指畸形分指后手指侧面骨外露1指,电击伤后手指掌侧瘢痕挛缩及屈肌腱缺损1指;5个皮瓣与第二趾甲复合组织瓣联合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或再造手指,其中外伤后示指中远节脱套伤1指,示、中指全长脱套伤各1指,示指中远节断指再植后坏死2指。皮瓣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为血管蒂,以足舟骨结节的最高点与第一跖骨头胫侧缘连线为轴线,在足内侧设计微型皮瓣,皮瓣的血管蒂分别与指动脉及指背静脉吻合。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平均21个月。本组共行13个足内侧微型皮瓣及5个第二趾甲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13个足内侧皮瓣中12个完全成活,1个部分坏死。皮瓣面积最小为2.5cm×3cm,最大为6cm×4cm。3个用于修复指腹缺损的足内侧皮瓣,切取时携带了隐神经的分支并与指神经吻合,术后皮瓣的两点分辨率为7~9mm;其余10个未携带感觉神经。移植后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指皮肤尤其是手指掌侧皮肤相似,再造后的手指外观逼真。 王树锋 王海华 潘勇卫 陈山林 栗鹏程 戴鲁飞关键词: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软组织损伤 多种骨折固定材料应用治疗复杂手部骨折 胡琪 张春林 刘坤 沈成 武竟衡 戴鲁飞甲外血管球瘤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分析甲外血管球瘤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甲外血管球瘤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中,男女比例为1:1.75(8:14),年龄为24—63岁(平均39.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个月至28年(平均84.8个月)。血管球瘤位于指腹17例(占77.3%,17/22),指近节掌侧2例(占9.1%,2/22),手掌2例(占9.1%,2/22),内踝1例(占4.5%,1/22)。其中多发瘤2例(占9.1%,2/22),外伤史2例(占9.1%,2/22),可及肿物9例(占加.9%,9/22),Love试验阳性22例(占100%,22/22),冷敏感试验阳性7例(占31.8%,7/22)。临床误诊12例(占54.5%,12/22),B超发现率22例(占100%,22/22)。血管球瘤平均直径为4.1mm(2.0—7.0mm)。结果2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4。144个月,其中19例(占87.4%,19/22)术后痊愈,白发痛及触痛消失。肿瘤复发3例(占13.6%,3/22),再次术后未见复发。结论甲外血管球瘤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诊断困难,提高对血管球瘤的认识,运用Love试验及高频B超,可有效地避免误、漏诊。完整切除肿瘤可以获得明确的疗效。 戴鲁飞 张友乐 田光磊 熊革关键词:血管球瘤 外科手术 2孔钛板内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11例 被引量:2 2012年 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伴锤状指畸形,是手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类损伤。关于此类损伤的治疗选择也很多,当撕脱骨折块小于关节面的1/3时,可以尝试保守治疗,用夹板或支具做外固定,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1]。当骨折块大于关节面的1/3时,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常常需要行手术治疗[2,3]。 戴鲁飞 熊革 刘坤关键词:撕脱骨折 远节指骨 背侧 钛板 保守治疗 锤状指畸形 急诊室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手外伤发生、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4月1日至9月3013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所有职业性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共2658例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占骨科急诊的17.3%(2658/15323),占手外伤患者的50.8%(2658/5233),平均年龄为(30.4±10.8)岁,男:女为5.7:1,就诊距受伤时间为2.6h。受伤患者多是与机器或工具操作有关的行业。损伤以压砸伤(43.9%)和切割伤(36.9%)最常见。损伤以双侧示指和中指最易受累。94.9%为开放性损伤,87.6%的患者合并有深层组织损伤。结论职业性手外伤仍是一种高发损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尤其在机器和工具操作相关的职业,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预防。 易传军 田光磊 田文 郑炜 戴鲁飞 朱瑾 刘波关键词:手损伤 流行病学 职业卫生 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掌骨骨折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运用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治疗第4、5掌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5例(9处)第4、5掌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应用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4.2个月,重点分析了其术后的疗效和X线片的表现。结果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无发热和非特异性皮下积液,骨折端未见短缩移位和成角畸形,掌指关节主动伸直均无障碍,主动屈曲[(80.7±9.6)°,(?)±s,下同]患手握力与健侧相比的百分率平均为94.0%。术后X线片示2~5掌骨头所连成的弧线平滑、无顿挫,髓腔内未见溶骨征象,掌骨头周围的软组织内也无肿胀影。结论采用聚L丙交酯(self-reinforced poly-l-lactide,SR-PLLA)可吸收棒进行髓内固定第4、5掌骨中段骨折,不仅方法简单,疗效较好,而且无明显的并发症。 熊革 郑炜 戴鲁飞 陆健 朱瑾 李玉成 诸寅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髓内 随访研究 掌骨骨折 可吸收材料 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先行伸指肌腱松解,根据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缺损大小,切取半钩骨移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从疼痛、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4±2.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达到X线愈合标准的时间为(2.7±0.7)个月,6例病例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3±1.1)分和(0.9±0.7)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PIPJ的主动ROM分别为(35.7±11.3)°和(83.6±14.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指PIPJ主动伸直受限(7.1±10.7)°。结论充分的伸指肌腱松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陈旧中节指骨掌侧骨折合并PIPJ脱位患者的术中复位,并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全ROM的功能锻炼,可以考虑与半钩骨移植术联合应用。 谢山洪 熊革 郑炜 郜永斌 朱槿 张春林 戴鲁飞关键词:钩骨 近指间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