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黎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法
  • 2篇血管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球囊
  • 2篇介入
  • 2篇介入疗法
  • 2篇介入治疗
  • 2篇肝癌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扩张
  • 1篇导管扩张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解剖
  • 1篇造影

机构

  • 8篇苏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朱晓黎
  • 5篇刘一之
  • 5篇邵国良
  • 5篇倪才方
  • 2篇陈尔齐
  • 2篇丁乙
  • 2篇陈学仁
  • 1篇周岱
  • 1篇鲍耀东
  • 1篇朱凤清
  • 1篇王中
  • 1篇胡春洪
  • 1篇杨振贤

传媒

  • 5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肋间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采用尸体解剖研究60例支气管动脉中35例与助间动脉同源,并分析其分程、分型及分布,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陈尔齐朱晓黎
关键词:解剖学
脾梗死的临床、CT表现(附6例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分析急性与慢性脾梗死临床、CT表现,急性脾梗死表现为突发左上腹疼痛、压痛、贫血、白细胞升高等;CT表现为脾周边部单个或多个楔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脾表面饱满隆起,强化不显著。慢性脾梗死有突发左上腹疼痛史,CT示脾表面呈波浪状或切迹样外观,梗死灶可呈水样低密度,可钙化或通过再生恢复正常密度。认为不典型脾梗死应与肿瘤鉴别,重视其病因诊断。
胡春洪朱晓黎傅引弟陈学仁杨振贤丁乙
关键词:脾梗死CT病因病理
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效果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食管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 5 5例 ,随诊 2~ 5 0个月。结果  37例吞咽困难评分从术前 3.11级降至术后 1.0 7级 ,余 18例因无效而改行食管内支架治疗 ,所有病例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导管扩张术安全、有效 ,可作为食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倪才方邵国良朱晓黎刘一之
关键词:食管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疗效安全性
急诊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附6例报告)被引量:22
1998年
目的:评价利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所用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5例大出血完全停止,1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继续治疗一周后出血完全停止。无1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髂内动脉栓塞,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可作为产后大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首选的治疗方法。
倪才方刘一之邵国良朱晓黎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栓塞疗法髂内动脉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报告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1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采用Magic 3F/1.8F可脱性球囊导管,用国产乳胶球囊闭塞瘘口,球囊充填剂为等渗的Ominipaque.结果:本组10例中1次栓塞成功7例,2次栓塞成功1例,1例部分栓塞,1例失败,治愈率为80%,6例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例术后球囊移位,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术中要尽量闭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并注意球囊移位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王中周岱朱凤清鲍耀东倪才方刘一之邵国良朱晓黎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并发症
支气管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分析70例临床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所见的支气管动脉分支类型、起始水平、主动脉壁上的开口位置、椎管支与类型的关系,并对根动脉、椎管支、肋间动脉的显影关系、术后胸壁疼痛或导致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陈尔齐朱晓黎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影像解剖
CTA、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2
1996年
目的:研究肝癌多重供血的影像学表现及意义和双途径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22例经B超、CT证实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进行了CTA、CTA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的血供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血供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肝动脉和门静脉进行双途径介入治疗。结果:本组14例为肝动脉供血明显优势型,6例为肝动脉、门静脉供血相当型,2例显示门静脉供血稍优。本组22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9%(13/22)。结论:(1)CTA、CTAP在显示肝癌多血供类型方面作用很大,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2)对于肝癌的治疗采用双途径介入治疗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刘一之倪才方邵国良朱晓黎
关键词:肝癌血管造影介入疗法
DSA在肝癌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DSA诊断肝癌和指导肝癌介入治疗120例结果表明,DSA的应用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使得肝癌治疗更为合理和有效。
倪才方刘一之邵国良朱晓黎丁乙陈学仁
关键词:DSA肝肿瘤介入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