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
- 作品数:242 被引量:78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CT引导定向术对颅内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全部资料 ,从而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穿刺活检及分流、引流等治疗。男性 12例 ,女 7例 ;年龄范围 9~ 6 5岁 ;术前均有CT或MRl检查 ,确定有颅内占位。结果 :19例中 ,胶质瘤 4例、转移瘤 3例、脑结核 1例、均取活检由病理证实 ;脑脓肿 4例、脑出血 2例、透明隔、蛛网膜及胼胝体囊肿共 4例 ,颅咽管瘤 1例 ,均经抽液送检涂片病理证实后 ,给予引流、分流及清除病灶等治疗 ,取得了明确诊断和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 ,定位准确 ,损伤小 ,安全性高 ,是用于颅内占位病变 ,尤其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 ,值得推广。
- 荣文霞李爱民刘雨成刘留柱
-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技术颅内占位病变
- 15例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侧)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离体人脑底面对Heubner回返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本组39支Heubner回返动脉长度为(24.34±6.72)mm,直径为(0.72±0.33)mm。双支型、3支型以及较粗大单支型Heubner回返动脉常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Heubner回返动脉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及A1A2段近侧3mm者最多(84.62%),尚有3支起源于眶额动脉。在空间位置上与大脑前动脉A1段以3种关系伴行进入前穿质,沿途发出穿动脉分布于视神经上部、视交叉外侧、嗅神经附近和额叶底面以及前穿质。结论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变异较大。详细了解回返动脉解剖学特点,对手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 张洪伟李爱民颜士卫夏咏本
- 关键词:显微外科解剖神经外科手术
- 米诺环素对大鼠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2015年
-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观察米诺环素对面神元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 徐进旺李爱民刘希光陈慧珍李宁孙勇陈震朱家球
- 关键词:面运动神经元米诺环素神经缺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细胞淋巴瘤
- 矢状窦镰旁中后1/3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矢状窦镰旁中后1/3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6例矢状窦镰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技巧及矢状窦的处理策略。结果:Ⅰ级切除29例,Ⅱ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8例随访7月至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技术的应用为全切除矢状窦镰旁中后1/3脑膜瘤,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了保证。
-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陈军施辉王富元江伟吴海滨
-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手术
- 经乳突小泡面神经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建立一种组织损伤轻、入路更便捷、更符合临床的面神经缺血大鼠模型。方法从2015年2月至12月,依据随机数字表将4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n=35)和假手术组(n=10)。手术组采用耳后切口,经乳突入路暴露并阻断岩动脉。假手术组仅暴露岩动脉,不予阻断,两组均取左侧作为自身对照组。于术后12 h及连续28 d从瞬目反射、触须摆动情况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观察与评价;于术后即刻,第1、3、7、14、21天共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取含有面神经的颞骨进行切片,计算含膝状神经节段面神经干与面神经管横切面面积之比。面神经功能和面神经肿胀程度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使用LSD法进行比较;面神经功能稳定后取含有面神经的脑干进行连续切片,计算双侧面神经元计总数,对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手术组术后12 h即观察到面瘫,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缓解,至第28天时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损伤侧术后1 d即出现面神经干肿胀,至第7天达到高峰,第21天时趋于稳定,但与对侧相比,仍存在面神经干肿胀(P〈0.05)。③至面神经功能稳定时,手术组和假手术组面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41.5±3.8)%和(98.1±4.0)%,缺血面神经干侧面神经元数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采用乳突小泡入路阻断岩动脉后,出现了较为典型的面神经损伤表现,所得数据稳定。此模型对组织损伤较小,采用此模型进行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段缺血损伤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研究,获得的结果将更为可靠。
- 卓洋李爱民刘希光李清斌纪子腾陈慧珍
- 关键词:面神经缺血损伤
- 大鼠面神经干缺血后面运动核团中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大鼠面神经干缺血缺氧对嗅觉受体(O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阻断大鼠鼓室段的岩动脉复制大鼠单侧面神经缺血模型,将手术侧作为观察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及14天取大鼠双侧面运动神经核团,采用基因芯片筛选出观察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倍以上的OR基因,采用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扫描筛选出观察组面神经运动核团中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倍以上的OR基因为Olr400、Olr358、Olr757、Olr1689及Olr550,术后第1天及第7天,观察组Olr400、Olr757及Olr358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lr550、Olr1689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4天,两组Olr400、Olr757、Olr358、Olr550及Olr1689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RT-PCR法验证,上述5个OR基因在两组面神经运动核团的表达水平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OR基因可能参与了面神经损伤的早期修复过程。
- 纪子腾陈慧珍孙勇李清斌卓洋李爱民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缺血性损伤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信号通路被引量:12
- 2019年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具有高致残和致死率。脑血管痉挛是aSAH患者发生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脑血管痉挛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较多。文章对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 汤加家刘希光伦志刚张洪伟李爱民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信号转导
- 改良翼点颅中窝底入路全切跨硬膜内外天幕上下巨大肿瘤被引量:1
- 1998年
- 报告经改良翼点颅中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巨大跨硬膜内外天幕上下肿瘤5例,预后良好,手术入路改良使术野暴露良好,减少并发症。
- 邵忠李爱民王之敏朱凤清周岱
- 关键词:颅底肿瘤
- 双额大骨瓣开颅在外伤性急性颅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双侧脑叶挫裂伤(以双额叶为主)和(或)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导致的难治性颅高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1].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采用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9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 夏咏本李爱民颜士卫韩清张立勇陈恒林崔永华
- 关键词:急性颅高压大骨瓣开颅外伤性病情危重双额叶
- 核磁共振导航辅助下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
- 陈军李爱民吴海滨王富元刘希光江伟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