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芹

作品数:87 被引量:371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风湿
  • 31篇关节炎
  • 28篇类风湿
  • 24篇类风湿关节炎
  • 24篇风湿关节炎
  • 13篇关节
  • 12篇红斑
  • 11篇狼疮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红斑狼疮
  • 9篇综合征
  • 7篇细胞
  • 7篇干燥综合征
  • 6篇基因
  • 6篇甲氨蝶呤
  • 6篇风湿性
  • 5篇性关节炎
  • 5篇强直
  • 5篇类风湿性

机构

  • 82篇云南省第一人...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3篇李芹
  • 39篇张虹
  • 33篇林俊
  • 24篇寿涛
  • 21篇和芳
  • 20篇郑红梅
  • 16篇梅坚
  • 15篇晋松
  • 12篇马莎
  • 11篇毕丹艳
  • 10篇王静
  • 8篇陈佩英
  • 8篇范宏涛
  • 4篇于亮
  • 4篇俞娟
  • 4篇王田
  • 3篇杨昭庆
  • 3篇李倩
  • 3篇武丽君
  • 3篇赵石

传媒

  • 17篇中华风湿病学...
  • 14篇云南医药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第17次全国...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胞兄弟同患类风湿关节炎并强直性脊柱炎二例被引量:6
2001年
李芹寿涛林俊毕丹艳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强直性脊柱炎家族性罕见并发症
Survivin与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的异常增生和血管翳形成并侵入关节软骨造成骨和关节软骨破坏为特征。关于RA发病机制的探究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近年来对RA患者的滑膜组织异常增生做相应分析,表明RA滑膜细胞具有凋亡不足的特点,滑膜细胞异常凋亡及病理性血管新生可能在R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马莎林俊晋松李芹张虹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活素
结节性红斑30例病因分析
1999年
张虹陈佩英李芹郑红梅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病因分析风湿性疾病结核感染结核菌感染抗体阳性
误诊为风湿病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SPTCL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该科收治的5例SPT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发病年龄23.8岁(14~38岁)。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8个月(3~17个月),初诊均考虑为风湿病(多发性肌炎、结节性脂膜炎、抗磷脂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皮下结节、肿块,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头面部。2例发生破溃,1例侵犯乳腺,2例侵犯淋巴结。5例均伴有发热、肝功能损伤及LDH升高,4例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例患者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病理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呈脂膜炎样分布。5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RO、CD3,不表达CD20。2例经化疗分别随访21个月及3个月,1例死亡,1例存活,3例失访。结论 SPTCL临床表现为反复皮下结节,容易误诊为脂膜炎等风湿病。当患者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伴LDH明显升高、白细胞减少、甚至出现HPS时,要警惕SPTCL的可能。病理活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PCR检测可明确诊断。
马莎李芹张虹林俊郑红梅
关键词: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风湿病脂膜炎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5
2016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每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20 mg,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毕丹艳李芹张虹郑红梅王静毕丹青彭江云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药代动力学
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慢性炎性疾病。虽然病情改变类药物的使用已经比较积极和普遍,RA患者的病死率却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RA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表1)。一项基于4635个社区居民和236例RA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RA的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3.43%,而普通人群仅为0.59%。矫正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以后,RA的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3.17%。用传统心血管病因素难以解释。心血管病事件占RA死因的42%,而且发生较早,使RA患者生存期缩短5~15年。目前一个颇受到重视的学说认为这是由于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发展所致。
寿涛李芹林俊郑红梅张虹毕丹艳梅坚和芳严新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事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节功能障碍主要死亡原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食管动力学改变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对多发性肌炎 (PM)、皮肌炎 (DM)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进行研究 ,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以研究PM、DM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方法 PM患者 12例、DM患者 18例 ,其中食管症状组 16例 ,非食管症状组 14例。患者在确诊后进行激素和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治疗 3个月后 ,14例有食管症状的患者再次重复食管测压。并与健康对照组 30名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 ①PM、DM患者食管测压示病例组远端食管蠕动压 (PA)、传导时间(PD)、传导速度 (PV)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②食管症状组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松弛率 (LESR)、PA、PD、PV与健康对照组和非食管症状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 <0 0 1)。③治疗后LESP、LESR、PA提高 ,以PA改变尤为明显。④治疗前后食管异常收缩波的百分比 :治疗前同步收缩的百分比为 2 1% ,治疗后为 1% (P <0 0 0 1)。结论 PM、DM出现食管运动障碍 ,有食管症状组较非食管症状组食管受累更为明显 ,治疗后随病情好转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张虹陈艳敏赵石李芹和芳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三种培养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3种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ASFs)的方法,寻求获得快速有效的培养途径.方法将来自关节镜RA滑膜切除术的滑膜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改良组织块法、双酶消化法进行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以Vimentin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台盼兰计数培养14d后所得活细胞数目.结果3种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均可成功培养出RASFs,符合RASFs的形态特征,Vimentin阳性细胞>95%,其中: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分离的RASFs16-20d细胞汇合度可达70%,约4周汇合度95%;改良组织块法分离的RASFs10~14d细胞汇合度可达70%以上;双酶消化法分离的RASFs约4周细胞汇合度达85%.处理相同数量滑膜组织获得活细胞数目比较,改良组织块法组为(1.60±0.08)×106个,胶原酶消化法组(1.41±0.08)×106个,双酶消化法组(1.19±0.05)×1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培育原代RASFs细胞所需时间比较,胶原酶消化法需(267.50±16.58)min,双酶消化法需(183.75±11.08)min,改良组织块法需(149.10±13.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改良组织块培养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滑膜组织,获得最多数量原代RASFs细胞,是建立体外RA细胞模型最高效、快捷的方法.
马莎林俊于亮晋松李芹张虹范宏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miR-9-5p通过抑制SIRT1调控骨关节炎发病进程中软骨细胞的凋亡
2023年
为研究miR-9-5p靶向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related enzyme 1, SIRT1)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对小鼠的原代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构建OA细胞模型(加入IL-1β)和OA小鼠模型,检测miR-9-5p的表达、Caspase-3活性、细胞活性及凋亡。确定miR-9-5p和SIRT1存在靶向关系后检测SIRT1活性和上述指标。用番红O-固绿对OA小鼠组织进行染色并分析,在OA小鼠模型中再次验证miR-9-5p通过抑制SIRT1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miR-9-5p mRNA在OA组织及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1), miR-9-5p可抑制OA软骨细胞活性(P<0.001)并促进其凋亡(P<0.01)。miR-9-5p靶向作用于SIRT1,并通过抑制SIRT1抑制OA软骨细胞活性(P<0.001),促进其凋亡(P<0.05)。在OA动物模型的验证中得到相同的结果。该研究提示,miR-9-5p可通过靶向SIRT1抑制OA软骨细胞活性,促进OA软骨细胞凋亡,参与OA的发生和发展。
王静马莎俞娟左大辰殷子婧李发有何霞彭海婷石晓庆黄玮娟李芹
关键词:骨关节炎凋亡
唑来膦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70例SLE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泼尼松和羟氯喹以维持治疗SLE,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ivgtt,滴注时间>30 min,每年1次,治疗3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的BMD,治疗前和治疗1周及1年后血清中钙、磷、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各部位BMD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各部位B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血磷、血钙水平及对照组患者血清β-CTx、N-MID-OT、B-AL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β-CTx、N-MID-OT、B-AL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年内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减轻SLE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程度,降低骨代谢率,提高BMD,减少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梅坚王静李芹梁赟
关键词:唑来膦酸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