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娟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充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精神科
  • 2篇儿童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阴性
  • 1篇阴性症状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症状
  • 1篇症状研究
  • 1篇治疗方案选择
  • 1篇治疗精神分裂...
  • 1篇手臂
  • 1篇输液
  • 1篇输液用
  • 1篇特殊家庭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意识
  • 1篇坐姿

机构

  • 4篇南充精神卫生...

作者

  • 4篇杨丽娟
  • 1篇李薇
  • 1篇刘国清
  • 1篇余成民
  • 1篇蔡捷
  • 1篇李宁佳
  • 1篇李正发
  • 1篇张斌

传媒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充市某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于2011年3月~ 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阆中金城乡中心小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在校学生203名,分为特殊家庭留守儿童(A组)、一般家庭留守儿童(B组)和普通家庭儿童(C组),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和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EPQ)对其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进行测量.结果 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A组的内外向因子分、行为及合群性因子分低于B、C两组,而情绪不稳因子分、孤独感总评分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特殊家庭留守儿童中男性自我意识高于女性,女性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行为因子分低于男性(P<0.05);③年龄<10岁的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其合群、幸福、内外向因子分低于年龄>10岁者,而孤独总分和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年龄>10岁者(P<0.05).结论 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家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其中女性更倾向于情绪问题,男性更倾向于行为问题,年龄越小行为与情绪问题越多.
余成民杨丽娟李宁佳李薇李正发刘国清蔡捷
关键词:留守儿童孤独感自我意识
一种精神科输液用手臂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神科输液用手臂固定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柔性固定机构相固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弧形垫板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所述弧形垫板的左端与纤维连接带的一端相粘合,...
杨丽娟郑丹阳
文献传递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及血清补体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参照《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加以伪刺激。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得分、个人与社会表现功能量表(PSP)得分、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血清补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SANS评分及PSP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均<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PANSS阴性分量表得分、SANS评分及PSP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变化趋势不同(P_(时间)均<0.05),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均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血清补体水平C3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43%)与对照组(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3个月内疗效,且可升高患者血清瘦素、脑源神经因子及血清补体C3水平。
文静杨丽娟何凌霜张斌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远期疗效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父母疾病认知及治疗方案选择调查研究
2022年
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父母疾病认知及治疗方案选择状况。方法:选取 2021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09例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精神疾病疾病认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父母对疾病的认知大部分处于部分知晓及不知晓水平,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治疗方案多以门诊治疗为主。结论:应有针对性增加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杨丽娟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疾病认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