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莉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支气管
  • 9篇哮喘
  • 8篇支气管哮喘
  • 7篇肺功
  • 7篇肺功能
  • 6篇气管
  • 6篇吸入
  • 6篇哮喘患者
  • 5篇支气管哮喘患...
  • 5篇糖皮质
  • 5篇糖皮质激素
  • 5篇皮质激素
  • 5篇气道
  • 5篇吸烟
  • 5篇激素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肺疾病
  • 3篇糖皮质激素治...

机构

  • 1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左权县人民医...

作者

  • 16篇杨丽莉
  • 14篇杜永成
  • 12篇许建英
  • 4篇张莉
  • 3篇刘学军
  • 2篇李筱妍
  • 2篇王红
  • 2篇王淑峰
  • 2篇吴世满
  • 2篇李国顺
  • 1篇李建东
  • 1篇张莉
  • 1篇胡晓芸
  • 1篇刘耀华
  • 1篇王锐英
  • 1篇薛建敏
  • 1篇郝志英
  • 1篇孔晓梅

传媒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亚太呼吸病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tograph法与Chai 5次吸入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常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作为早期发现及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已经被临床广泛使用。其激发试验方法较多,日本Chest公司的Astograph法也于近年引进国内,但尚无统一的判断标准。故本实验以国内外常采用的Chai 5次吸入法为标准,来评价Astograph法,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
王锐英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关键词:气道反应性测定吸入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
COPD急性感染期血清白介素-2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2
1999年
为探讨COPD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用ELISA抗体双夹心法测定反映CO+4T细胞功能的白介素-2,白介素-5及IgE,IgG4在COPD急性感染期的变化,显示COPD急性感染期IL-2下降,IgG4升高,说明COPD急性感染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李建东李国顺杨丽莉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白细胞介素2IGEIGDCOPD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门诊就诊的3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予以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晨间及夜间峰流速(P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除性别构成外,年龄、病程、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FEV1%pred、PEF%pred、FEV1/FVC、晨间及夜间PE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非吸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降低了哮喘患者对ICS的治疗反应性。对吸烟的哮喘患者,治疗可能需要特殊的调整。
张莉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关键词:哮喘吸烟糖皮质激素肺功能
顽固性咳嗽的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准确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 随机抽取 6 6例病因不明的咳嗽患者。选用美国森迪斯公司生产的Vmax6 2 0 0型体积描记仪 ,以乙酰甲胆碱为气道激发剂 ,进行气道激发试验检测 ,观察其气道反应性。结果  45 .6 %的患者符合诊断变异性哮喘。结论 气道激发试验对非典型哮喘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杨丽莉孔晓梅许建英杜永成李国顺
关键词: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误诊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肺功能损害的早期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肺功能损害的早期变化。方法 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32 例无呼吸道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5 例健康成人的肺功能。结果 12 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受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1)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肺功能的早期改变以弥散功能损害为主。
杜永成刘学军杨丽莉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类风湿性关节炎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对64例AE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菌定量和定性培养十药敏及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三...
许建英李筱妍杜永成杨丽莉王淑峰王红
关键词:阻塞性肺病病原学肺功能细菌感染
文献传递
异丙托溴铵气溶胶吸入治疗慢阻肺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主要特征是慢性气流阻塞,并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如何有效快速改善气流阻塞,阻止疾病发展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经气道吸人治疗,观察COPDⅡ~Ⅲ级患者治疗后呼气流速的改善情况.
杨丽莉吴世满许建英杜永成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疗法疗效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3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ν2受体激动剂。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自细胞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结果2组患者ICS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吸烟组(2.0±0.4)%,非吸烟组(4.6±2.5)%,治疗后吸烟组(1.14-0.5)%,非吸烟组(1.8±1.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1,P〈0.05)。eotaxin治疗前吸烟组(3.5±2.1)×10^-3mg/L,非吸烟组(8.6±2.3)×10^-3mg/L,治疗后吸烟组(3.1±1.5)x10^-3mg/L,非吸烟组(3.6±1.3)×10^-3m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72,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1.563,P〉0.05),IL-8浓度(F=1.793,P〉0.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F=9.632,P〈0.05)及IL-8浓度(F=5.720,P〈0.05),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而吸烟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F=15.879,P.〈0.05)及eotaxin(F=12.365,P〈0.05)远低于非吸烟组。结论2组患者ICS治疗28d后,痰中炎性细胞及递质均有所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浓度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性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张莉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关键词:吸烟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诱导痰
老年顽固性咳嗽气道激发试验的诊断价值
2001年
杨丽莉许建英吴世满杜永成刘耀华
关键词: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2008年
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选取3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例和非吸烟组21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TM)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每日晨间及夜间PEF;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结果两组患者ICS治疗后ACTTM评分有明显改善,组间ACTT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患者肺功能均有改善,组间比较FEV1占预计值%(t=4.740,P<0.05)、PEF占预计值%(t=5.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S治疗后组内比较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tax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t=7.707,P<0.05)、IL-8水平(t=4.557,P<0.05)、嗜酸粒细胞百分比(t=4.740,P<0.05)及eotaxin水平(t=2.0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ICS治疗28d后,其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痰中炎性介质均有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水平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张莉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关键词:吸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诱导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