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学云

作品数:102 被引量:2,193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2篇土壤
  • 52篇施肥
  • 27篇小麦
  • 24篇塿土
  • 22篇长期施肥
  • 17篇玉米
  • 16篇不同施肥
  • 13篇微生物
  • 12篇冬小麦
  • 11篇土壤微生物
  • 11篇长期不同施肥
  • 10篇定位施肥
  • 10篇有机碳
  • 10篇生物量碳
  • 10篇微生物量
  • 9篇氮素
  • 9篇农田
  • 9篇磷素
  • 9篇秸秆
  • 8篇土壤有机

机构

  • 9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宝鸡市农业技...
  • 2篇河套学院
  • 2篇汉中市农业科...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2篇杨学云
  • 43篇张树兰
  • 32篇孙本华
  • 16篇古巧珍
  • 14篇周建斌
  • 10篇马路军
  • 10篇梁斌
  • 9篇张夫道
  • 7篇同延安
  • 6篇李生秀
  • 6篇赵秉强
  • 6篇高明霞
  • 5篇徐明岗
  • 5篇林英华
  • 5篇王莲莲
  • 5篇黄绍敏
  • 4篇李婕
  • 4篇张会民
  • 4篇王伯仁
  • 4篇石孝均

传媒

  • 3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土壤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轮作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溶形态及数量被引量:41
2010年
利用大型回填土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年生长周期内塿土不同施肥处理氮素淋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期间土壤淋溶的氮素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性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最低,占淋失总氮的比例平均分别为72.1%、26.2%和1.7%,说明除NO3--N外,DON也是不可忽视的土壤氮素淋失形态。与施氮磷化肥(NP)相比,氮磷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NPM)明显降低了淋溶到100 cm深度土层的氮量;在小麦-玉米生长期间,NPM处理NO3--N、DON和NH4+-N的累积淋溶量比NP处理分别降低了64.4%、42.9%和54.8%,这与配施有机肥后提高了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有关,说明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氮素的淋溶损失。
高忠霞杨学云周建斌王祥王宏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施肥溶解性有机氮
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通过1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各个处理的活性有机磷含量低,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低于3.6%,中活性有机磷为有机磷的主体,约占有机磷总量的73.37%-91.54%。休闲、撂荒及磷肥与其它肥料配合使用,均增加了耕层土壤的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增加了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及其比重;休闲、撂荒及磷钾提高了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及比重,而氮磷钾及其与有机肥配合处理则降低了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尽管不同耕作施肥管理均影响旱地土壤有机磷含量,但是施用有机肥对有机磷的增加贡献最大;撂荒与休闲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积累。
杨利玲杨学云古巧珍孙本华
关键词:长期施肥旱地有机磷组分
长期定位有机物料还田对关中平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N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农田土壤是大气光化学活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主要人为源之一.为定量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NO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关中平原26 a长期定位施肥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NO排放通量进行周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观测.除对照(CK)处理全年不施肥外,田间设3个施肥处理,冬小麦季分别为全化肥(NPK,165 kg·hm^(-2))、化肥加秸秆[NPKS,(165+40)kg·hm^(-2)]和化肥加牛粪[NPKM,(50+115)kg·hm^(-2)];夏玉米季均施等量化肥(188 kg·hm^(-2)).观测期内,CK处理NO排放通量较小[<12.2 g·(hm^2·d)^(-1)];各施肥处理均在夏玉米播种、施肥和冬小麦施肥后出现排放峰,其中NPK处理峰值最高[112.0 g·(hm^2·d)^(-1)].各处理NO年排放总量和排放系数分别为0.13~0.57 kg·hm^(-2)和0.04%~0.12%.NPKS和NPKM处理年排放总量较NPK分别减少17.6%和增加68.0%(P<0.05).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M冬小麦季排放总量降低41.1%~60.0%(P<0.05);但夏玉米季增加25.2%~292.1%(P<0.05).冬小麦季添加有机物料有效降低NO排放,而夏玉米季NO排放增加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袁梦轩王晋峰谭跃慧魏静杨学云顾江新
关键词:秸秆还田牛粪长期定位施肥
水肥管理及生物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磷效率及磷淋失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讨中国北方褐土区典型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体系水分优化、养分优化以及生物炭施用对作物产量、磷效率和磷素淋失的影响,2016-2019年于陕西杨凌土(黄土母质,自然褐土发育)区进行田间渗漏池试验,设计习惯水肥(CP1、CP2, CP1处理渗漏池深为120~150 cm, CP2处理渗漏池深为100 cm)、灌水优化(CP1-W)、养分优化(CP1-F)、水分养分优化(OPT)、习惯水肥+生物炭(CP2+B)以及水分养分优化+生物炭(OPT+B)7个处理,研究作物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和磷素淋失的响应。结果表明,CP1-W、CP1-F和OPT处理3年平均冬小麦、夏玉米及作物总产量均与CP1处理无显著差异。CP1-F和OPT处理较CP1处理均显著增加磷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分别为69.3%和56.4%。与CP1处理相比, CP1-W和CP1-F均没有显著影响各形态磷的淋失量,而OPT处理的颗粒磷淋失量显著减少58.4%。施用生物炭对3年平均作物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在CP2+B处理磷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43.6%;在OPT+B处理磷肥偏生产力无显著变化。CP2+B处理各形态磷素的淋失量均与CP2处理相似, OPT+B处理第1年可溶性有机磷、颗粒磷和总磷淋失量较OPT处理分别显著降低60.0%、57.1%和62.4%,但后两年OPT+B处理总磷淋失量却显著增加。综合3年的结果发现,在不同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各形态磷素淋失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褐土区在农户水肥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水肥用量,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降低磷素淋失量,保障作物产量;而施用冬小麦秸秆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磷素淋失无显著影响,对磷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卢慧宇杜文婷张弘弢徐佳星韩燕郑景瑞王仁杰杨学云张树兰
关键词:水肥调控生物炭作物产量磷素淋失
长期施肥对(土娄)土黑碳积累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20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常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以及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2NPK)5个施肥处理对(土娄)土中黑碳含量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KP处理对黑碳含量和积累没有明显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M1NPK、M2NPK)对耕层(0—20 cm)土壤黑碳含量的影响较大,与CK处理相比,在土壤表层(0—5 cm),M1NPK、M2NPK分别提高了黑碳含量的108%和134%,5—10 cm土层中黑碳含量增幅最高,分别提高164%和176%,在整个土层,M1NPK、M2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51和1.55倍;秸秆和化肥配施(SNPK)下表层黑碳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施用有机肥来说明明显较小。施肥对黑碳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深层土壤黑碳受施肥影响较小。
于小玲佟小刚杨学云李明吴发启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碳黑碳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变了(土娄)土团聚体及其有机和无机碳分布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娄)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娄)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分析不同大小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原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各个土层>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0.25—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对照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层平均重量直径(MWD),3个土层分别降低26.6%、38.3%和62.4%。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几何平均直径(GMD),但对0—20 cm土层GMD值没有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加原土所有(土娄)土层有机碳含量,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50%、97%和42%;也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娄)土层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0—10 cm土层>2、1—2、0.5—1、0.25—0.5以及<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63%、160%、111%、86%和61%,10—20 cm的增加幅度分别为97%、109%、118%、39%和45%,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增大而增加。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20—30 cm土层无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为28.2%。另外,0—1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大团聚体无机碳含量较对照有降低的趋势,其中>2 mm和0.25—0.5 mm团聚体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而20—3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各团聚体无机碳含量,增幅为22.1%—36.6%。土大于50%的有机碳储存在<0.25 mm的微团聚体中,1—2 mm团聚体储存最少(<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中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33%和13.78%,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10.24%和7.81%。显著
王仁杰强久次仁薛彦飞张树兰杨学云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稳性团聚体
不同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磷形态差异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Poly P);磷酸脲(Urea P);过磷酸钙加硫酸铵(SSP+ASA)。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其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在玉米种植期间,施不同磷肥品种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为:DAP>Urea P≥Poly P>MAP>SSP+ASA>SSP>CaMg P>Control。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64.8%-221.3%、114.1%-593.0%、2.1%-11.0%,其中DAP和Poly P处理相似且增幅最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和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施磷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分别为36.9%-610.0%、21.7%-85.5%、57.2%-83.0%和28.5%-77.8%,O-P和Ca10-P增加不明显。其中,MAP、DAP、Poly P和Urea P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中Ca2-P和Ca8-P的含量;Al-P和Fe-P增加较大的是SSP+ASA和SSP处理;CaMg P处理显著提高了O-P和Ca10-P含量。Poly P处理土壤Ca2-P含量显著高于MAP和Urea P,仅次于DAP处理,但土壤Ca8-P含量显著低于DAP、MAP和Urea P。与SSP相比,SSP+ASA显著增加了Ca2-P和Al-P含量,分别增加了24.9%和11.9%,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1.4%。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和Al-P与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磷酸二铵(DAP)的磷素固定�
吉冰洁李文海徐梦洋牛金璨张树兰杨学云
关键词:玉米无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
外加碳、氮对黄绵土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应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和麦秸,15N标记的(NH4)2SO4和Ca(NO3)2对生黄绵土、菜园黄绵土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激发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加有机质,特别是外加易分解的葡萄糖,和外加氮源,特别是外加(NH4)2SO4,对两种黄绵土土壤的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是高肥力菜园黄绵土高于低肥力生黄绵土,而有机质矿化的激发效应却是低肥力生黄绵土高于高肥力菜园黄绵土。外加有机质与外加N同时施入土壤时,外加N对外加有机质的矿化与激发效应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发现外加有机质与外加N在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与激发效应过程中表现出正交互作用。激发效应对土壤肥力的更新和培养有积极作用。
吕殿青张树兰杨学云
关键词:黄绵土
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小麦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被引量:16
2009年
对我国北方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塿土、潮土和褐潮土)的小麦产量、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小麦磷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处理(氮磷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小麦产量为2914~6219kg·hm-2,较不施磷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氮、氮钾化肥配合施用)提高了2~4倍,各施磷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起始年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的塿土、潮土和褐潮土上的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7.0、20.3和13.3kg·kg-1,小麦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5.3%、31.2%和23.8%;施肥15年后,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每年分别增加3.9、2.5和2.8kg·kg-1,小麦磷肥利用率每年分别增加1.3%、0.9%和1.0%.同一类型土壤不同施磷处理间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下,塿土平均每年增长的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磷肥利用率较潮土和褐潮土高.
高静张淑香徐明岗黄绍敏杨学云
关键词:长期施肥小麦磷肥利用率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和磷生理效率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构建的不同土壤肥力梯度,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磷生理效率的变化,以期了解品种演替对土壤肥力水平以及磷效率的响应,为今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长期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单施两个水平有机肥处理(M1和M2)、两个水平有机肥与两个水平无机肥配施处理(M1N1P1、M1N2P2、M2N1P1、M2N2P2)。小麦品种为小偃6号(80年代)、小偃22(90年代末)以及西农979(当前品种)。【结果】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单产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小麦产量随着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品种更替的增产效应主要反映在高肥力土壤上(有机无机配施的4个处理),而在低肥力(CK、M1、M2)土壤上品种更替产量差异不显著。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在低肥力情况下穗数表现为90年代末的小偃22低于80年代的小偃6号,而当前品种西农979又高于小偃6号的趋势;但在高肥力情况下随品种演替穗数基本呈现为增加的趋势。在低肥力情况下随品种演替穗粒数的变化不一致,而在高肥力情况下穗粒数随品种演替基本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品种演替,无论在高肥力还是低肥力情况下,千粒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三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以及养分投入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品种更替,无论高肥力还是低肥力土壤100 kg小麦需磷量均呈下降趋势,具体为小偃6号>西农979>小偃22号;不过低肥力土壤的100 kg需磷量高于高肥力土壤。随品种的演替,无论高肥力土壤还是低肥力土壤磷生理效率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高肥力土壤的磷生理效率高于低肥力土壤。【结论】陕西关中地区随品种更替小麦单产逐渐提高,其中西农979单产的提升是由于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小偃22号单产的提升�
黄芳韩晓宇王峥杨学云张树兰
关键词:塿土小偃6号西农979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