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显玉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数值模拟
  • 5篇边界层
  • 5篇值模拟
  • 4篇陆风
  • 4篇湖陆风
  • 3篇边界层特征
  • 2篇夏季
  • 2篇局地
  • 2篇局地环流
  • 2篇环流
  • 2篇大气边界层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 1篇山谷风
  • 1篇特征值
  • 1篇强降水
  • 1篇强降水过程
  • 1篇卫星遥感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杨显玉
  • 3篇文军
  • 2篇吕雅琼
  • 2篇马耀明
  • 1篇田辉
  • 1篇康悦
  • 1篇李江林
  • 1篇李茂善
  • 1篇王大勇
  • 1篇陈昊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扎陵湖和鄂陵湖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MRC/ASTER发展的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设计了有、无湖对比模拟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了120h的三重嵌套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的模拟性能良好。模拟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显示,由于扎陵湖、鄂陵湖的存在,白天(夜晚)具有很好的降温(保温)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在白天(夜晚)扎陵湖、鄂陵湖有明显的湖(陆)风效应;在两湖之间的陆地低层有辐合和风切变,且鄂陵湖西岸的湖风比扎陵湖东岸的强,削弱了扎陵湖东岸的湖风;扎陵湖、鄂陵湖使得白天湖区的边界层顶低,周边陆地区域的边界层顶高,夜间则相反;扎陵湖、鄂陵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的感热小于周围陆地,夜间湖面的潜热则大于周围陆地。
杨显玉文军
关键词:湖陆风
纳木错湖夏季典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2
2008年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纳木错湖对当地地方性环流、湖气能量交换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本文中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设计了有湖面、3/4湖面、1/2湖面及无湖四组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边值条件,做了48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对比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实测资料,说明该模式模拟性能良好。白天在纳木错湖风与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谷风共同作用下,在念青唐古拉山脊处汇合,形成一强水平切变及辐合上升运动,造成了该地夏季白天复杂多变的天气;夜间由于南岸湖风与山风叠加,使得整个区域为强大南风气流控制,这也补给了水汽和热量,也为白天不稳定运动提供了能量。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白天(夜晚)纳木错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保温)作用,该湖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暖)湖效应;纳木错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均小于周围陆地,夜间湖面有强潜热通量;纳木错湖使得白天湖区边界层顶低,陆区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地方性环流和大气边界层特征的配合,是该地中小尺度天气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吕雅琼马耀明李茂善杨显玉
关键词:湖陆风山谷风
夏季青海湖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07年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模式,采用两重嵌套方法,模拟了青海湖区域的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并且与无湖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天由于青海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夜晚则有保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青海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都小,夜间情况相反,这使得白天青海湖是冷干岛,夜间是暖湿岛;青海湖使得白天湖面边界层顶低,陆面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边界层顶高度和温度、地面能量通量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对青海湖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维持有正效应;青海湖使得湖面上空大气下沉,陆面上空大气上升,从而产生了湖面上空大气冷干,陆面上空大气暖湿的边界层特征;青海湖边缘的陆面形成的较大的湿气柱围绕着湖面,起到了保护湖面的作用;青海湖低空白天有明显的湖面向四周的辐散气流,而夜间则为从北偏东方向来的陆风。
吕雅琼杨显玉马耀明
关键词:湖陆风
一次甘肃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WRF模式对2012年5月10-11日甘肃岷县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在暴雨落区和强度量级上接近实况。四川盆地的西南风从孟加拉湾携带暖湿水汽向北输送,最大值达到16 kg·m^(-1)·s^(-1)·hPa^(-1),为该地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累积的阶段,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到暴雨结束时能量释放完;在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中心强度达到0.5 m·s^(-1)。这种强上升运动不仅使得暖湿空气辐合抬升,而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得垂直运动增强,形成正反馈。模拟的CAPE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均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杨显玉文军王大勇李江林
关键词:暴雨WRF数值模拟
黄河源湖泊区近地面能量收支和大气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杨显玉
关键词:湖陆风
黄河源湖泊区近地面能量收支和大气边界层特征值模拟研究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涵养黄河水源的重要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敏感区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区。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源区面积最大的两个湖泊,湖面平均海拔4200m,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这一地区涵盖了“大气-高原湖泊-高原草甸...
杨显玉
关键词:黄河源区高原湖泊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局地环流
卫星遥感植被地表温度空间特征的再认识
2015年
卫星遥感在监测陆面环境状况和估算陆面变量等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卫星遥感估算的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产品在土壤墒情和干旱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利用在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分析了植被-地表温度空间中的散点分布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植被-地表温度空间中的散点分布形态受陆面多种因素影响,将其简化为三角形或梯形有失客观性,以此为基础,提出确定植被-地表温度空间中干边和湿边数值的方法。
康悦田辉杨显玉陈昊文军
关键词:遥感植被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