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衰竭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脏
  • 3篇起搏
  • 2篇心电
  • 2篇心房
  • 2篇心室
  • 2篇心脏起搏
  • 2篇右心
  • 2篇右心室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病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力衰竭加重
  • 1篇心率
  • 1篇心室起搏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作者

  • 9篇杨莹
  • 5篇傅国胜
  • 3篇张杰芳
  • 2篇孙雅逊
  • 2篇蒋晨阳
  • 2篇盛夏
  • 1篇沈超
  • 1篇张祖文
  • 1篇王敏
  • 1篇应许青
  • 1篇杨建巧
  • 1篇陈世权
  • 1篇鲁端
  • 1篇张峻
  • 1篇胡柳琴
  • 1篇韩玲玲
  • 1篇叶炀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心电与循环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新中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心率减速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治疗后,2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率减速力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少于对照组(P<0.05),心率减速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提高心率减速力,且安全性高。
杨建巧杨莹张峻周临娜舒谦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
健康成人窦性P波、T波、U波额面心电轴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心电图窦性P波、T波、U波额面心电轴的正常参考范围,以期拓宽心电轴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住院体检确定的100例健康人(男、女各50例,年龄23~58岁)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测算男、女组和全组的额面窦性P波、T波心电轴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的正常参考范围上、下限和U波心电轴的中位数及96%的正常参考范围上、下限。结果男、女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2.56±6.05)岁和(40.62±5.65)岁,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组窦性P波、T波和U波心电轴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25.01°^+91.39°(+58.20°±16.94°)、+14.90°^+78.50°(+46.70°±16.22°)和+22°^+90°(+60°),女组窦性P波、T波和U波心电轴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19.07°^+93.77°(+56.42°±19.05°)、+14.90°^+76.33°(+47.80°±14.04°)和+43°^+90°(+60°),上述心电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平均年龄为(41.59±5.91)岁,窦性P波、T波和U波心电轴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22.11°^+92.51°(+57.31°±17.96°)、+17.64°^+76.86°(+47.25°±15.11°)和+24°^+90°(+60°)。结论 100例健康成人窦性P波、T波和U波的额面心电轴正常参考范围不存在性别差异,上述结果可供进一步确定窦性P波、T波、U波额面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和临床应用参考。
鲁端杨莹韩玲玲应许青胡柳琴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MR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MR检查的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MR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MR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47例植入MRI兼容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非2型糖尿病107例,2型糖尿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2、3个月心房及心室感知、阈值、阻抗。分析1.5T MRI检查后这些参数、电池电量变化及MRI图像质量。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术中及术后3月内的起搏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例患者进行16次1.5T MRI检查,其中头颅5次、脊椎4次、关节3次、腹部、心脏各2次。单次和多次MRI检查均未引发起搏参数异常、起搏器工作异常及电量异常耗损。除心脏MRI图像外其余MRI图像均很好达到了诊断要求。结论2型糖尿病对MRI兼容起搏器急性期起搏参数影响不大,1.5T MRI检查是安全的且不影响起搏器功能。
陈巧莉张杰芳杨莹姜冬梅傅国胜
关键词:磁共振显像起搏参数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2022年3月中国循环杂志发布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1],本共识制定背景是基于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心力衰竭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力衰竭加重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同时近年来预防和管理心力衰竭加重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进展,基于此,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力衰竭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本共识,旨在帮助我国广大临床医师早期诊治和规范化管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
杨莹蒋晨阳傅国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师住院率再入院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合并巨大右心房起搏患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CSP)在有起搏适应证且合并巨大右心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巨大右心房患者155例,分为3组:希氏束起搏(HBP)组53例,男35例,年龄(69.5±11.7)岁;左束支起搏(LBBP)组72例,男44例,年龄(71.3±8.6)岁;右心室起搏(RVP)组30例,男20例,年龄(69.5±10.3)岁。评估和比较术中及随访期间导线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收缩压(RVSP)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成功行HBP 45例(84.9%,45/53),成功行LBBP 68例(94.4%,68/72);RVP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②与RVP组比较,HBP组术中阈值及R波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随访期间阈值、感知、阻抗较术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P组和LBBP组术前及随访期间LVEF和LVE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VSP均较基线下降[HBP组:(44.0±19.9)mmHg(1 mmHg=0.133 kPa)对(50.1±25.4)mmHg,P=0.04;LBBP组:(41.8±15.7)mmHg对(51.7±19.8)mmHg,P=0.03]。RVP组在随访期间LVEF较基线下降(45.1%±18.2%对50.8%±19.9%,P=0.04),LVEDD及R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CSP在巨大右心房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有起搏适应证的巨大右心房患者,HPCSP可能是较优选择,可通过鞘管塑形或使用"鞘中鞘"等技术提高植入成功率。
潘轶文张杰芳盛夏王敏徐添添孙雅逊杨莹傅国胜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
希氏束起搏研究进展
2023年
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是通过将起搏电极植入希氏束而实现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技术。它通过天然传导系统激动心室,可避免起搏器诱发的心肌病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起搏替代方式。HBP不仅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还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及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替代疗法。现有数据表明,HBP在维持或恢复心室同步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HBP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降低。在需要高百分比起搏时,其临床益处尤其显著。近年来HBP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对国内外关于HBP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便掌握其最新的前沿动态。
熊翠杨莹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临床疗效并发症
永久希氏束起搏的长期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 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永久希氏束起搏(HBP)的长期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尝试行永久HBP的患者105例,评估永久HBP参数变化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主要指标为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等指标.结果 成功HBP 88例,其中选择性起搏64例(72.7%),非选择性起搏24例(27.3%).术中希氏束导线阈值(1.3±0.7) V/0.4 ms,感知幅度(4.1±3.5) mV,阻抗(582.7±157.6) Ω.中位随访15个月,希氏束导线阈值、感知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均较基线改善.根据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55例(62.5%)及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50%)33例(37.5%).射血分数下降组中,HBP术后3个月LVEF即有提高,术后1年以上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基线显著缩小.射血分数正常组中,术后3个月的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年以上的LVEDD显著缩小,LVEF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14例患者再住院,再住院率为15.9%.其中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11例(12.5%).结论 永久HBP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于有起搏适应证合并心功能不良的患者,HBP可能是合理选择.
盛夏潘轶文张杰芳叶炀姜冬梅杨莹孙雅逊张祖文陈世权蒋晨阳傅国胜
关键词: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右心衰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右心衰竭(right-sided heart failure,R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由任何原因导致的右心室射血和(或)充盈障碍导致的右侧循环系统向肺循环供血不足。RHF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多种潜在原因,与RHF相关的不良临床结果与疾病的潜在机制无关。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功能障碍常继发于左心功能失代偿。在临床上有时发现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长期门诊随访过程中,可能出现体循环瘀血的相关临床特征,进一步检查会提示右心功能下降。
杨莹沈超熊翠韩超杰傅国胜
关键词:右心衰竭门诊随访供血不足右心室肺循环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相关心房颤动最新研究进展
2020年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已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检测出心房亚临床高频率发作,经腔内心电图确认,大部分是心房纤颤(房颤)或其他心房快速性心律失常。这些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已经被证明与中风的风险增加和随后发展为临床房颤、心力衰竭等相关。心脏植入电子设备心房颤动不同于临床心房颤动,本综述围绕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相关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并发症和治疗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做进一步阐述。
卢江婷沈智达杨莹
关键词:卒中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