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永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阿勒泰地区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R/S分析
  • 2篇R/S分析法
  • 1篇日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暴雪
  • 1篇本底
  • 1篇NH3
  • 1篇大到暴雪
  • 1篇大气本底

机构

  • 5篇阿勒泰地区气...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5篇林永波
  • 4篇赵正波
  • 1篇林伟立
  • 1篇杨森
  • 1篇徐晓斌
  • 1篇马宏君
  • 1篇李建丽
  • 1篇陈巧华
  • 1篇王力福

传媒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克达拉大气NH3浓度特征分析
2016年
利用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NH3分析仪实现大气中NH3的在线连续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得到阿克达拉地区NH3浓度的年和日特征。结果显示:阿克达拉地区NH3的季节变化是冷季(11~4月)浓度低,暖季(5~10月)浓度高;最大值为198.66 ppb,发生在8月10日。最小值为0.19 ppb,发生在4月20日,与季节变化特征相匹配。阿克达拉地区NH3白天比夜晚浓度高;受局地排放(农业和土壤排放)的影响显著。阿克达拉地区NH3与其它一次污染物的相关性差,表明其来源的不同;NH3的月均值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一次污染物的浓度。
林永波王定定马宏君
关键词:NH3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到暴雪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运用线性趋势法、Cubic函数、M-K突变检验、R/S分析、Morlet小波变换法,研究了该地区大到暴雪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到暴雪日数沿阿尔泰和萨吾尔山脉较多,河谷平原较少,阿勒泰站为大到暴雪高发区,福海站为低发区,11月发生频次最高;各站中,除阿勒泰和福海站变化不显著外,其它站均呈显著增多的趋势;Cubic函数拟合显示: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大到暴雪日数发生了由少到多的转型,各站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发生了转型,但没有发生突变;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大到暴雪日数存在着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R/S分析表明,在未来该地区大到暴雪日数将逐渐转为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吉木乃和阿勒泰站。
赵正波林永波李博渊
关键词:大到暴雪气候变化特征
新疆阿勒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2014年
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Cubic函数、Mann-Kendall突变检测、R/S分析、Morlet小波变换法对该地区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Mann-Kendall趋势法与线性趋势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除春季外,年和各季的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暖趋势;各区域中增暖趋势存在差异。2) 气温的Cubic函数基本呈单调上升趋势;除秋季外,降温到升温转型的时间基本在70年代初中期,各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 年平均气温在1976年前后、夏秋冬季分别在1972、1974、1984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突变;各区域中,阿勒泰站无显著突变,大部分站集中在70年代中期;春季气温无显著的突变点。4) 年平均及各季气温存在不同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周期变化。5) 气温变化具有反持续性。
赵正波林永波陈小燕
关键词:气温变化R/S分析法
新疆阿勒泰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CUBIC函数、MANN—KENDALL突变检测、R/S分析、MORLET小波变换法对该地区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赵正波林永波李博渊
关键词:气温变化R/S分析法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促进大气成分业务观测水平的提高,对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建设的NO_x、SO_2、CO和O_3 4种反应性气体集成观测系统的构造、功能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站址科学论证期间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本底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新观测系统的一些初步观测结果。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别于中国东部几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结果,反映了该站与其他站的差异;新的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实现质量控制,其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该偏远站点观测的需求。
林伟立徐晓斌王力福杨森林永波赵正波李建丽陈巧华
关键词:大气本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