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格勒博士藏学人类学研究历程口述史(上)被引量:2
- 2016年
- 访谈人:梁艳(以下简称梁)被访人:格勒(以下简称格)访谈时间:2014.5.16日17:00—20:00地点:成都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格勒博士的书房梁:老师,我这次是受苏发祥教授的委托,让我做一个关于您在藏学领域和人类学领域中田野经历的访谈。我综合了一下过去您的研究历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您的求学阶段中田野调查的经历;第二个是您在牧区研究方向田野调查的经历;
- 格勒梁艳
- 关键词:民族学研究藏族社会石棺葬
- 大众文化语境下羌族文化的传承与误读
- 2013年
- 伴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繁荣,许多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特殊文化,他们越来越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感兴趣,了解并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学者的研究仅限于对译语语言层面的关注,很少关注语言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这不仅没能真正的体现和传播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文化本身的特点,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本文拟对羌族文化传承的重重困境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实例印证翻译文化过程中文化误读的不可避免性和合理性,拟从新的视点看待翻译民族文化的误读现象。
- 梁艳
- 关键词:大众文化误读
- 格勒博士藏学人类学研究历程口述史(下)被引量:2
- 2016年
- 访谈人:梁艳(以下简称梁)被访人:格勒(以下简称格)访谈时间:2014年5月16日地点:成都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格勒博士的书房梁:中根千枝之前在1993年,评价您的《藏北牧民》的时候说到,您这本是当前用人类学方法、角度,研究藏族社会最出色的一本书。我看到您的硕士论文,还有您后来也有一系列跟牧区相关的研究。再者牧区又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宝地,所以我想请您谈一谈在牧区研究当中的田野经历。格:我的藏族牧区研究第一次是从为硕士论文进行考察开始的,前面已经讲过了。
- 格勒梁艳
- 关键词:藏族社会人类学学者硕士论文英文论文
- 安多藏区宗教职业者与其原生家庭互动关系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 2016年
- 以安多藏区宗教职业者——僧尼生活经历的田野调查为个案,用解释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藏区宗教社会中当代僧尼与其原生家庭的结构性互动,呈现出二者之间互为支持,共享荣耀和具有承继性的特征;分析得出僧侣作为其原生家庭不可忽视的外在资源,在家庭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今中国西北部安多藏区僧尼与其原生家庭呈现出互为依存,互为资源的特点。
- 梁艳
- 关键词:结构互动
- 关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课程改革的若干研究
- 2015年
- 本文通过对民族志阅读的文本选择和质性研究能力的培养困境两个维度,对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课程改革进行了若干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五点建议。
- 梁艳
- 关键词:民族志课程改革
- “陌生”区域社会权力机制的多元分析——杨红伟著《清朝循化厅藏族聚居区之权力机制》评介
- 2016年
- 在历史学中,区域研究不但体现为一种史学观念,也构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领域,区域研究的视角近年来也颇受重视,王铭铭等学者认为区域研究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的视角.兰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杨红伟博士所著《清朝循化厅藏族聚居区之权力机制》一书即是选取了清代循化厅藏区这一历史上的特殊区域单元作为研究取向。该区域是内亚史和中国边疆研究的焦点之所在。
- 梁艳
- 关键词:权力机制聚居区区域社会藏族清朝
- 仪式,种族和代际身份认同被引量:2
- 2012年
- 作者通过对来自于热贡地区萨基(Saji)村落和索如(Soru)村落的鲁如(Lurl)仪式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这种包含于村落社区中的民间仪式传统性地构成了藏人宗教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鲁如(Lurl)仪式包括了一系列舞蹈,供奉,对当地山神的抚慰,还有庆祝村落凝聚力、纯洁性、长寿、丰收的仪式。尽管此类民间仪式不会集中于杰出的佛教徒们所关心的业和再生,常常也没有喇嘛(lama)和僧人们可做的事,这些公共的仪式却被参加者视为事关他们村落幸福,间接的服务于增强村落凝聚力。鲁如(Lurl)仪式有古老的起源,它源于纪念古老的军队或者其它传奇的事件,旨在取悦当地的神灵以便获得庄稼的丰收,牲畜的健康,福运和整体性的丰收,因此热贡地区的人们将鲁如(Lurl)看作与他们及他们社区的一切内在的繁荣息息相关,他们整体认为鲁如(Lurl)仪式是他们最为与众不同和最重要的年度仪式,有助于增强村落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 劳伦斯.艾普斯坦彭文斌梁艳周毛卡
- 关键词:种族身份认同
- 当代安多藏区宗教人类学研究述论
- 2014年
- 本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对当代安多藏区的宗教人类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第一部分由文化变迁、民间信仰、宗教社会三个方向对中国学者对该区域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介。第二部分对西方学者的研究分类为宗教仪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宗教复兴三个维度进行了梳理和评介。通过文献梳理,力图对当代安多藏区在宗教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对当代藏学研究总体的走向和趋势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途径。
- 梁艳
- 关键词:安多藏区宗教人类学研究述论
- 忒让·白哈尔·猫鬼神:区域研究视野中的“精灵”信仰
- 2014年
- 萨满教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许多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地木拉提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佛教一直是西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而清楚地认识到:佛教仅仅是构成西藏人民宗教生活的一个部分。事实上,西藏宗教为两种传统的共存和融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即:'一种包括佛教伦理学、玄学、静默和礼仪的高等传统,与另一种实质上属于非佛教徒类的信仰和实践构成的低等传统。'~②尽管自夸拥有巫术能力,在佛教徒看来是会万劫不复的。
- 梁艳
- 梁钊韬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重建中的理念取向和实践——以梁钊韬先生写给格勒博士的11封信为中心被引量:1
- 2019年
- 以对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先生在1985年11月4日到1987年12月4日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中写给他所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格勒同志的11封信为第一手材料,通过对信件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分析,管窥梁钊韬先生对于"民族考古学"学科概念的形成、民族学人类学的教材编写以及人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科传承等关键问题的实践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本土语境中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复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议题以及这些实践与理念对当前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启发和反思。
- 梁艳
-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