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毛卡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牧民
  • 2篇牧民定居
  • 2篇格萨尔
  • 2篇格萨尔王
  • 2篇格萨尔王传
  • 2篇服饰
  • 2篇服饰文化
  • 2篇《格萨尔王传...
  • 1篇定居
  • 1篇仪式
  • 1篇人物服饰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种族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特点
  • 1篇写文化
  • 1篇牧区教育

机构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作者

  • 5篇周毛卡
  • 1篇梁艳
  • 1篇彭文斌

传媒

  • 1篇西藏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 “牧民定居”的中西方比较研究与写文化
2020年
本文围绕国内外学界对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工程的讨论,按年代顺序对上个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藏族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及游牧社会文化研究的主要著述进行了梳理、述评和比较。文章认为,老一辈研究者对藏族游牧地区社会文化的论著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极具开拓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的论著则主要围绕“草场承包”“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等政策,实施以来的相关牧民社会文化变迁等,在论文数量和研究范围方面有了大幅的提高,研究人员俱增,但专门著作与反思性文章相对缺乏。就“牧民定居”研究来说,由于受调研地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调查者自身语言、时间、刻板印象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很多研究未能深入。因而进一步指出,要做好“牧民定居”研究就必须了解和结合整个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的社会文化,并进行长时期的参与观察研究。
周毛卡
关键词:青藏高原牧民定居写文化
《格萨尔王传》服饰文化研究——以岭国人物服饰为例
“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研究藏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透过服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
周毛卡
关键词:《格萨尔王传》人物服饰
文献传递
定居化后藏族牧区教育、家庭及社区面临的新困境——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2015年
"牧民定居"政策在藏族牧区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牧区基础教育的面貌和条件,为牧民子女入校就读,接受现代学校教育提供了方便,牧区基础教育呈现非常喜人的局面。然而牧民定居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定居后的牧民群体面临着诸多的适应问题,由于现代知识的匮乏、城市生存技能的缺少,很多定居牧民逐渐成为新一代的城市游民,牧民家长的生存问题自然威胁和影响到在校子女的学习和教育,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和隐患。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玛曲县寄宿制藏族小学及所属社区、家庭状况的调查分析,反映"牧民定居"这一特殊条件下藏族牧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以期更多专业研究人士和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此课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探讨。
周毛卡
关键词:牧民定居基础教育
仪式,种族和代际身份认同被引量:2
2012年
作者通过对来自于热贡地区萨基(Saji)村落和索如(Soru)村落的鲁如(Lurl)仪式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这种包含于村落社区中的民间仪式传统性地构成了藏人宗教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鲁如(Lurl)仪式包括了一系列舞蹈,供奉,对当地山神的抚慰,还有庆祝村落凝聚力、纯洁性、长寿、丰收的仪式。尽管此类民间仪式不会集中于杰出的佛教徒们所关心的业和再生,常常也没有喇嘛(lama)和僧人们可做的事,这些公共的仪式却被参加者视为事关他们村落幸福,间接的服务于增强村落凝聚力。鲁如(Lurl)仪式有古老的起源,它源于纪念古老的军队或者其它传奇的事件,旨在取悦当地的神灵以便获得庄稼的丰收,牲畜的健康,福运和整体性的丰收,因此热贡地区的人们将鲁如(Lurl)看作与他们及他们社区的一切内在的繁荣息息相关,他们整体认为鲁如(Lurl)仪式是他们最为与众不同和最重要的年度仪式,有助于增强村落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劳伦斯.艾普斯坦彭文斌梁艳周毛卡
关键词:种族身份认同
《格萨尔王传》服饰文化特点及功能和价值——以岭国服饰为例
2013年
史诗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幼年时期的集体记忆,服饰是保存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活化石。《格萨尔王传》中的服饰文化为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史诗中记载的大量关于服饰习俗、制度及特征的描写不仅生动地为我们呈现了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的生产生活风貌,并为我们考定史诗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的时间和特点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藏族社会发展的史实,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和证实《格萨尔王传》的产生是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吐蕃政权开始之前,且藏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一个"格萨尔文化圈"。
周毛卡
关键词:《格萨尔王传》服饰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