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炳坤

作品数:63 被引量:563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板栗
  • 11篇香椿
  • 8篇杨树
  • 7篇性状
  • 7篇扦插
  • 5篇油茶
  • 4篇扦插繁殖
  • 4篇主成分
  • 4篇主成分分析
  • 3篇植物
  • 3篇数量性状
  • 3篇贮藏
  • 3篇胁迫
  • 3篇马尾松
  • 3篇插穗
  • 2篇休眠
  • 2篇淹水
  • 2篇淹水胁迫
  • 2篇杨派
  • 2篇优树

机构

  • 6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1篇湖北省林业科...
  • 4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烟台市农业科...

作者

  • 62篇涂炳坤
  • 10篇杜克兵
  • 8篇王鹏程
  • 6篇舒常庆
  • 6篇叶要妹
  • 6篇胡婉仪
  • 5篇邓先珍
  • 5篇李良
  • 5篇程军勇
  • 5篇沈宝仙
  • 4篇许林
  • 4篇罗治建
  • 4篇周志翔
  • 4篇杨剑
  • 3篇周席华
  • 3篇王晓光
  • 3篇张帅
  • 3篇王茂丽
  • 3篇庄尔奇
  • 3篇刘艳丽

传媒

  • 1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1篇湖北林业科技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经济林研究
  • 4篇林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果树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4
  • 3篇199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香椿在我国一直是1种传统的中药材,它的叶、根、茎、皮均可入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香椿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笔者对香椿的化学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对香椿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茂丽涂炳坤何丹
关键词:香椿化学成分挥发性物质
香椿茎段组织培养和再生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以孝感种源的3 a生香椿苗木为材料,分析了基本培养基对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了香椿茎段组织培养以及无菌苗的移栽技术。结果表明:0.1%HgCl2对香椿茎段的消毒效果较好;MS比1/2 MS、B5培养基更适于茎段的萌芽培养,萌芽率达80%。MS+1.0 mg/L BA+0.5 mg/L GA3+0.5 mg/L KT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到4.7。生根试验以1/2 MS+1.5 mg/LIBA+30 g蔗糖作为生根培养基较为适宜,生根率达到90%;在以河沙为基质时,移栽成活率达72.5%。
许丽琼涂炳坤
关键词:香椿培养基萌芽率增殖率
湖北省板栗地方品种果实性状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通过实地调查 ,对湖北省 2 0个板栗地方品种的 10个性状 ,利用 SAS软件进行了板栗品种的 Q型聚类及其 10个性状的 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将 2 0个板栗品种分成 3组 ,每组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 :1油栗型品种 ,坚果小、晚熟、耐贮藏 ,适于炒食或贮藏保鲜 ,延后上市。 2大果型品种 ,坚果特大 ,适于菜用或加工 ,中熟或中晚熟。 3中果型品种 ,坚果中等大 ,成熟上市较早 ,适于鲜食。R型聚类分析揭示了性状之间的相对关系 ,把 10个性状分成了 3组 ,8个形质性状最先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组 ,2个数量性状彼此独立。坚果平均质量、总苞平均质量是不稳定的数量性状。根据总苞和坚果性状编制了湖北省板栗品种检索表 。
涂炳坤
关键词:板栗果实性状Q型聚类
不同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3
2001年
对 5个不同种源 5个不同采摘时期香椿芽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时期不同种源间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达极显著差异。通过对同一种源的香椿芽在不同时期营养成分差异比较 ,确定在湖北省露地栽培香椿适宜的采芽时间为 4月 5日 。
王鹏程涂炳坤叶要妹杜令慧
关键词:香椿芽种源采摘期营养成分
栀子成分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5年
本文概述了栀子叶、花、果等各部分成分的研究进展,对各成分功能和效用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栀子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前景。
徐娟涂炳坤邓先珍宋政清徐春永
关键词:栀子
栀子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的成年栀子林为试材,对栀子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应作为丰产栽培选择的重要性状;树高和冠幅主要是通过单株果数来影响单株产量,在生产中要注意协调好树高、冠幅和单株果数的关系;单果重也可适当考虑。
邓先珍徐娟涂炳坤刘华清徐春永宋政清殷兴东
关键词:栀子数量性状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建立了黄连木五倍子致倍蚜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PCR的技术体系,并对13个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形态多样,不同形状倍子的致倍蚜尽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在DNA分子水平上仍然存在差异,9个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带百分率达65.6%,任意2个无性系闻的RAPD谱带均不相同。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SI变化范围为0.222-0.968。第9号无性系与其它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远,SI值为0.222-0.400;其它12个无性系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大于0.58。致倍蚜的分子遗传聚类结果与倍子形态分类存在差异。
舒常庆皮利民刘慧春郭新安涂炳坤杨长举刘秀群
关键词: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多态性RAPD
乌桕几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为给乌桕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大别山中部地区4个产地的34棵乌桕优良无性系的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桕数量性状在单株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在测定的10个数量性状中,果序长度的变异程度最大,达到了57.70%,整齐度最低;叶形指数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65%,整齐度最高;与单株产量和单位冠幅产量相关性最大的性状因子为果枝比和果序长,其次为千粒质量、果序种子数、果序结果数、叶形指数;各个数量性状因子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张帅王晓光杜克兵张延芹罗治建涂炳坤
关键词:乌桕数量性状性状变异
香椿芽休眠萌发期间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被引量:37
2003年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from dormancy to sprouting of Toona sinensis buds were measured. Dynamic changes of GA 1/3 , iPA and ABA were detected. GA 1/3 and iPA decreased when the dormancy began, and then increased to the highest value before bud sprouting. The lowest value of GA 1/3 , 358 7 ng·g -1 FW, was observed 21 days after leaf falling, whereas ABA was the highest, 201 5 ng g -1 FW. Thereafter, ABA decreased and GA 1/3 increased with the advent of bud sprouting. Ratios of GA/iPA and iPA/ABA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from dormancy to sprouting with minor change range compared with GA 1/3 , iPA and ABA. This demonstrated that dormancy break was closely related to hormone change, concurrent with starch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 in soluble sugars.
涂炳坤丁小飞
关键词:香椿芽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
芽休眠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从芽休眠的分类、影响休眠的因素、休眠的研究进展、休眠的调控等方面来综述了国内外在芽休眠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讨论了芽休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雷小华涂炳坤徐鹃王茂丽
关键词:芽休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