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全师

作品数:167 被引量:884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领域

  • 124篇医药卫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4篇显像
  • 90篇PET/C
  • 88篇PET/CT
  • 67篇脱氧
  • 66篇脱氧葡萄糖
  • 46篇肿瘤
  • 44篇发射型计算机
  • 39篇PET/CT...
  • 39篇18F-FD...
  • 31篇正电子
  • 27篇正电子发射
  • 23篇细胞
  • 22篇断层显像
  • 21篇正电子发射断...
  • 20篇正电子发射断...
  • 20篇淋巴
  • 18篇体层摄影
  • 17篇正电子发射断...
  • 17篇术后
  • 17篇显像术

机构

  • 161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医院
  • 4篇卫生部卫生经...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宁波市第一医...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云南省第一人...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65篇王全师
  • 129篇吴湖炳
  • 54篇李洪生
  • 49篇周文兰
  • 29篇韩彦江
  • 26篇王巧愚
  • 26篇王明芳
  • 20篇王丽娟
  • 13篇田颖
  • 13篇叶香华
  • 13篇黄顺
  • 10篇郭晓君
  • 8篇理东丽
  • 8篇董烨
  • 7篇王猛
  • 7篇池晓华
  • 7篇唐刚华
  • 6篇李贵平
  • 5篇姚稚明
  • 5篇王欣璐

传媒

  • 25篇中华核医学杂...
  • 18篇中华核医学与...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核技术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1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0篇2011
  • 9篇2010
  • 20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距离在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中的屏蔽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距离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的屏蔽作用。方法 87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分为低剂量组(<3.7 GBq)39例及高剂量组(≥3.7 GBq)48例,分别测量患者在不同距离、不同服药时间点以及1.11 GBq的131I参考源放射性辐射剂量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辐射剂量。结果高剂量组DTC患者在服药后1 m距离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剂量组在其它时间点及距离之间辐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后第3天,1 m距离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11GBq的131I参考源的辐射剂量(P<0.05),但3 m距离的放射性辐射剂量仍高于天然本底的辐射剂量(P=0.000)。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3 d后辐射剂量迅速降低。服药后第3天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1.11 GBq131I的辐射剂量,患者可以予以出院,公众人员在1 m以上的距离接触患者是安全的。
池晓华刘峰李贵平王全师邓志芳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治疗辐射防护IODINE-131
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
2004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发生颅内转移十分常见,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5%~20%。本文总结因脑转移瘤查原发灶的62例患者的原发灶发现情况及全身转移灶情况,旨在评价全身^(18)F-FDG PET/PET-CT 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因脑转移瘤查找原发灶为主诉的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原发灶位置得到了确诊,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3.8%(52/62).其中原发性肺癌占55.7%(29/52),所有肺癌中低分化腺癌占44.8%(13/29)。除可检出原发灶外,^(18)F-FDGPET/PET-CT 全身显像还检出肺转移、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其它少见部位的转移灶。全身行^(18)F-FDGPET-CT 扫描对肿瘤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4.6%;行全身 ^(18)F-FDG PET 扫描对肿瘤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2.6%;与^(18)F-FDG PET-CT 相比,~F-FDG PET 图像对肺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仅为10.9%。结论:^(18)F-FDG PET/PET-CT 的全身扫描有利于发现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对恶性肿瘤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全师王欣璐吴湖炳王明芳郭晓君王巧愚李洪生
关键词:原发灶^18F-FDG全身PET-CT脑转移瘤转移灶
18F-FDG PET/CT在胆囊癌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如何将18F-FDG PET/CT和临床资料相结合,以更好地诊断胆囊癌,并评价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54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男28例,女26例,年龄18~82岁)的PET/CT显像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学及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PET/CT定性法、定量法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并研究血清CEA、CA19-9和外周血WBC计数在进一步区分18F-FDG代谢增高的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以临床分期为基准,研究全身PET/CT在胆囊癌分期中的价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和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中27例为胆囊癌,另27例为胆囊良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42例(真阳性27例,假阳性15例).以胆囊病灶代谢增高为定性诊断标准,PET/CT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7/27)、44.4%(12/27)和72.2% (39/54);以SUVmax 6.6为定量诊断标准时的相应值分别为81.5%(22/27)、70.4% (19/27)和75.9%(41/54),与定性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11和0.193,均P>0.05).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CEA和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9和0.045,均P>0.05).然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增高异常率明显高于早期胆囊癌患者(14/15和1/6;x2=12.343,P<0.05).(2)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提高了59.3% (16/27)患者的临床分期.18F-FDGPET/CT全身显像诊断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8/19和7/8,诊断胆囊癌远处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7/17和9/10.结论 无论是定性法还是定量法,18F-FDG PET/CT均难以特异性鉴别诊断早期胆囊癌和代谢增高胆囊良性病变(急性炎性病变为主),PET/CT显像结合外周血WBC计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胆囊癌准确分期.
王珍吴湖炳王全师王丽娟周文兰李洪生董烨田颖
关键词:胆囊肿瘤肿瘤分期脱氧葡萄糖
我国肺癌疾病的直接住院费用负担现状及其问题被引量:49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国肺癌的直接费用负担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以及我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现场调查数据,估算我国肺癌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增长,分析费用结构和变化情况。结果:我国肺癌住院总费用年均增长速度达16.15%(1996—2005年),肺癌患者日均费用增长速度达12.85%,其中,检查费年均增长率达21.94%,化验费为17.86%,治疗费为16.32%;北京市各年肺癌费用增长趋势与全国情况相近;被调查的10家三甲医院2005年数据结果显示,在肺癌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中,药费比例为39.94%,治疗费比例为24.77%,检查费比例为14.06%,化验费比例为4.57%。结论:面对肺癌造成的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应从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病种费用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大肺癌的预防措施力度,如控烟、改善环境等;其次,完善适合国情的肺癌治疗指南,推动规范化治疗,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保证规范的顺利实施。
王梅王媛媛郭斌郑建国屈婉莹姚稚明罗志福管一晖王全师高硕张永学尹吉林黄庆娟李亚明刘庆伟郭万华
关键词:肺癌住院费用
18F-FDG PET/CT显像用于胃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术后复发及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25~82岁,平均55岁。治疗方法:14例行胃全切,4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不明5...
鲍俊初吴湖炳王全师
^11C-胆碱对^18F—FDGPET/CT显像诊断鼻咽癌和肝细胞肝癌的补充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11C-胆碱(CHO)PET/CT对^18F—FDGPET/CT显像诊断鼻咽癌(NPC)和HCC的补充价值。方法将明确诊断的NPC和HCC患者纳入该研究。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15例局部进展型NPC和76例HCC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其中43例(15例NPC和28例HCC)同时行局部^11C—CHO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或^11C—CHO高摄取者为阳性。半定量分析采用SUVmax、肿瘤/脑(T/B)比值和肿瘤/肝(T/L)比值等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在15例局部进展型NPC患者中,病灶处^18F.FDGSUVmax明显高于^11C—CHOSUVmax(12.81±5.00与6.84±2.76;t=6.416,P〈0.01),但^11C—CHOPET/CT显像T/B比值明显高于^18F—FDGPET/CT显像(18.62±7.95与1.38±0.59;t=8.801,P〈0.01)。2种显像剂在病灶处的摄取结果明显相关(r=0.712,P〈0.01)。与^18F—FDGPET/CT显像比较,^11C—CHO显像改进了50.0%(12/12与6/12;X^2=8.000,P〈0.05)患者颅内侵犯病灶、4/14患者颅底侵犯病灶和3/3患者眼眶侵犯病灶的显示。(2)在76例HCC患者中,63.1%(48/76)的患者^18F—FDGPET/CT显像阳性。在28例^18F—FDGPET/CT显像阴性者中,71.4%(20/28)的患者^11C—CHOPET/CT显像阳性。^18F—FDG联合^11C—CHO使PET/CT诊断HCC的灵敏度从63.1%(48/76)提高到89.5%(68/76;X^2=14.559,P〈0.01)。与^18F.FDGPET/CT显像比较,^11C—CHOPET/CT显像倾向易于检出高分化HCC[6/9与35.7%(5/14);P=0.214];在检测中分化HCC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与72.0%(18/25),P=0.648]。^11C—CHOPET/CT显像在检测直径〈5.0em的HCC方面较^18F—FDGPET/CT显像灵敏[72.7%(16/22)与42.1%(16/38);X^2=5.
吴湖炳王全师韩彦江周文兰李洪生
关键词:肝细胞瘤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胆碱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 ~ 64岁,平均年龄52.2岁.2012年在世界范围内有528 000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全年有266 000例死于晚期宫颈癌,其中85%宫颈癌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由1989至1990年的3.06/10万上升到2007至2008年的11.87/10万,死亡率相应由2.19/10万上升到3.20/10万,两者均逐年升高[2],值得关注.
王全师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18F-FDGPET/CT宫颈癌发生年龄分布
PET—CT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PET为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称为分子显像或生物化学显像,是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氨基酸、胆碱、胸腺嘧啶、受体的配体及血流显像剂等药物为示踪剂,以解剖图象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
王全师
关键词:PET-CT图像融合肝肿瘤
文献传递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张冬萍吴湖炳王全师叶香华李洪生王丽娟
关键词:肺肿瘤骨肿瘤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PE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探讨18F-FDGPE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均行18F-FDGPET全身显像,并与同期CT进行对比。结果是:①临床明确诊断为局部复发的12例患者(经纤维肠镜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PET明确诊断11例,并同时检出局部复发伴转移9例。②PET于35例病人中发现139个转移灶,其中30例同期进行了CT检查,共发现62个转移灶。2例PET意外发现双重癌。③PET显像对结直肠癌复发检出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8.3%。而同期腹部及盆腔CT对结直肠癌局部复发检出的灵敏度为76.2%,特异性为61.0%,准确性为75%。可见18F-FDGPET显像对结直肠癌复发的检出明显高于CT,对复发、转移灶的定位、定性上具有优势,且有全身意义。
关锋王全师吴湖炳贾志新
关键词:结直肠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