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6篇艺术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文化
  • 4篇艺术
  • 3篇美学
  • 2篇性文学
  • 2篇意识形态
  • 2篇遮蔽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意识形态
  • 2篇思维
  • 2篇天人合一
  • 2篇女性
  • 2篇女性文学
  • 2篇文论
  • 2篇文学命题
  • 2篇文艺
  • 2篇美意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文化
  • 2篇民族文艺

机构

  • 26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省委党校
  • 1篇云南省政府办...
  • 1篇云南省社会主...

作者

  • 26篇王卫东
  • 2篇曾煜
  • 2篇曾静
  • 2篇司马倩
  • 1篇樊泳湄
  • 1篇杨琳
  • 1篇杨松禄
  • 1篇卢光盛
  • 1篇杨园
  • 1篇李勇刚
  • 1篇赵兰芳
  • 1篇薛骥

传媒

  • 3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云南艺术学院...
  • 2篇思想战线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东方丛刊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蒙自师范高等...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职大学报
  • 1篇云南社会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 1篇文艺意识形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窦娥冤》的双重结构看中国古代的悲剧意识被引量:1
2006年
《窦娥冤》《桃花扇》等剧具有双重结构,中国古代大多数悲剧作品的悲剧性和深层结构具有很多的共性,其“悲剧原型”是各个悲剧的深层主题,它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中国古代的悲剧意识是由既定的信念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引起的,中国古代悲剧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悲剧。文章从此出发,讨论了中国古代悲剧意识的相关问题。
王卫东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意识礼教大团圆
呼唤“男性文学”研究——与“女性文学”互补的“男性文学”论
2015年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王卫东
关键词:女性文学性别意识压抑
命名与指称:论鲁迅故乡书写多名目的隐秘路径
2023年
鲁迅在《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作品集中,创造了一个可称之为“故乡”的地方,有时直接给出地方之名“鲁镇”或“S城”,有时直接以“故乡”来称呼,有时却省略(或拒绝)给出一个称呼。命名是对空间的意义赋予、使空间成为地方的一种方式,便于作者展示所见世界之表面及地方与地方人之间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此外名称背后还有被作者隐藏着的复杂幽微心曲。本文针对鲁迅作品中这一独特现象,结合其杂文与书信,从三个角度揭示被“故乡”“启蒙”“批判”等话语遮蔽的复杂丰富的另一面向,即在以“吃人”批判旧物时隐藏在鲁镇中的眷恋与不舍,与二弟决裂后的被迫“看”清与舍弃,潜藏在S城中对弃医从文道路选择的游移与彷徨。
王卫东程程
关键词:鲁迅小说
超越二元思维 发展民族文化——谈保护和发展民族文艺的几种观念被引量:1
2004年
每一个民族的职责是,保持自己心灵的永不熄灭的明灯,以作为世界光明的一个部分。熄灭任何一盏民族的灯,就意味着剥夺它在庆典里的应有位置。
王卫东
关键词:二元思维民族文化民族文艺思维方式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笔谈
2022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于2022年5月30日举办了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学术沙龙。邀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省委党校、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统战理论、中华文化、民族宗教、国际政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深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大命题,现将专家学者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李勇刚樊泳湄卢光盛王燕飞尹子能王卫东杨松禄尹未仙
关键词:学术沙龙统战理论六中全会精神
破解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困境的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的国产电视剧作品中,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嘎达梅林》、《尘埃落定》、《康定情歌》、《努尔哈赤》、《木府风云》、《长白山下我的家》、《绝地逢生》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但与我国每年一万多集的电视剧总产量相比,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数量并不多。纵观这些作品,普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题材狭窄,历史题材多而现代题材少,
王卫东司马倩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品《嘎达梅林》《尘埃落定》《康定情歌》努尔哈赤
论战国楚地漆器纹样的秩序美感被引量:1
2021年
战国时期,我国的漆工艺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其中楚地漆器作为翘楚,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漆器艺术品,其创造的丰富灿烂的艺术是给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以战国楚地漆器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制作工艺、装饰手法、纹样结构和图案规律等的分析论述,揭示了战国楚地漆器纹样的秩序美感与形式美感。
王卫东马国贤
关键词:战国
典型的局限与张力——20世纪艺术典型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典型理论的核心,是人作为类和个体的双重反映。从对20世纪艺术典型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回顾和研究可以看出,典型的共性和个性在历时上表现出了此消彼长和相互制约的平等,在共时上则表现出了共性先于个性的失衡,它们之间既呈现出孜孜求合的内部张力,又呈现出无法求合的先天局限,典型理论存在着矛盾和悖论。
王卫东曾静薛骥
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贞节观流变--从刘向《列女传》到武梁祠“列女”画像被引量:1
2021年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墓室和礼祭场所中出现的画像便不仅是单纯的装饰意义,而是经过建造者严格的取舍后所保留的能够表达集体认知和个人认知的典型性作品。文章对武梁祠“列女”主题画像进行剖析,通过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对比,辨析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的道德规范和贞洁观念的流变。
马国贤王卫东
关键词:《列女传》
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被引量:13
2002年
死亡意识是人类产生的最后标志。一切人生观、价值观皆源于死亡意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均须置于死亡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人生因有了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而呈现出高下。死亡意识中对永恒与绝对的追问,直指生命与世界的真义与本原。对生存意义的终极追问,使得生命的真实性得以呈现。创造活动基源于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和核心即死亡意识。创造是对死亡的反抗,是超越死亡的努力。艺术从生存的本真境况出发,将隐藏的生命本质昭示出来,将人的超验的价值内涵昭示出来,让我们在寻求永久依托的过程中,竭力接近生命的永恒。
王卫东赵兰芳
关键词:永恒艺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