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鹏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透析患者
  • 2篇导管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糖尿病肾脏
  • 2篇糖尿病肾脏病
  • 2篇中心静脉
  • 2篇静脉
  • 2篇并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导管扩张
  • 1篇导管扩张术
  • 1篇涤纶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内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四中...
  • 5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8篇王启鹏
  • 5篇贾国瑜
  • 3篇刘建香
  • 2篇董洪
  • 1篇张丽红
  • 1篇赵连玉
  • 1篇孟琛

传媒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水平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时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水平。方法筛选MHD患者138例,采用心脏超声方法检查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和功能,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PAH组和非PAH组,收集同期基本资料,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HIF-1α、内皮素(ET)-1、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合并PAH患者共52例,患病率为37.68%。PAH组血红蛋白(Hb)低于非PAH组,HIF-1α、ET-1、ADMA等数值均大于非PAH组(P<0.05);PAH组左心房内径(LAD)、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大于非PA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VPWTd、LVMI、HIF-1α、ET-1、ADMA与MHD患者并发PAH显著相关。结论 MHD患者PAH患病率较高,心脏结构改变导致肺后性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可能是形成PAH的重要原因;HIF-1α、ET-1、ADMA等因子可能直接参与了MHD患者肺部血管病变,而导致PAH。
王启鹏董洪刘建香孟琛张丽红贾国瑜
关键词:血液透析肺动脉高压缺氧诱导因子-1
糖尿病肾脏病与非糖尿病肾脏病透析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糖尿病肾脏病(DKD)与非DKD透析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时营养参数指标与人体成分的差异。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用7分主观整体评估(SGA)方法筛选出并发PEW患者。采集患者人体学指标,抽取透析前静脉血检测营养参数指标,对合并PEW患者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成分和基础代谢率。比较DKD与非DKD透析患者并发PEW时各指标变化。结果MHD患者301例(原发病为DKD的患者112例,非DKD患者189例),平均年龄(63.1±14.4)岁,并发PEW患者75例,故总体患病率为24.92%。其中DKD患者41例,患病率为36.61%;非DKD患者34例,患病率为17.99%。并发PEW的透析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低于非PEW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高于非PEW透析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并发PEW时年龄((59.6±13.7)岁)、维持透析时间((64.00±12.50)月)、ALB((31.34±3.32)g/L)及TC((4.17±0.95)mol/L)4项指标均小于非DKD组并发PEW时年龄((70.7±14.1)岁)、维持透析时间((116.61±32.85)月)、ALB((32.34±4.64)g/L)及TC((4.95±1.52)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体成分测定显示DKD组肌肉量((24.84±3.36)kg/(45.32±6.95)%)低于非DKD组肌肉量((28.53±3.75)kg/(50.67±7.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DKD透析患者相比,DKD透析患者PEW的患病率更高,发生PEW时年龄更小,发生PEW前的维持透析时间更短,肌肉消耗更明显。
王启鹏贾国瑜刘建香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2型糖尿病HbA1c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IR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将196例新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1组(HbA1c≤7.5%)、2组(HbA1c<9.0%)和3组(HbA1c≥9.0%)。采用HOMA-β,HOMA-IR评价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和IR程度。采用ΔI130/ΔG30、INSAUC评价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①校正性别、年龄、BMI后,随HbA1c的升高,HOMA-β及第一相胰岛素分泌下降,HbA1c≥9.0%组HOMA-IR较1组、2组升高。②HOMA-β、ΔI130/ΔG30、INSAUC与血糖、HbA1c、TG成负相关;HOMA-IR与血糖、BMI、TG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BMI和HbA1c是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BMI、HbA1c和TG是ΔI130/ΔG30的独立影响因素;腰围、FPG、BMI是INSAUC的独立影响因素;BMI、TG、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及IR,两种情况在HbA1c水平较高者中尤为显著。
贾国瑜王启鹏
关键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纤维鞘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做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维持长期透析。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增加,导致患者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差、管腔狭窄及脆性增加,自体内瘘建立越发困难。
王启鹏
关键词:透析导管涤纶隧道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纤维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贫血及高脂血症的疗效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及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80-120 U/kg,待血红蛋白(Hb)〉11 g/dl或血细胞比容(Hct)上升至33%后减量。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同时治疗组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同时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脂代谢紊乱。
王启鹏贾国瑜
关键词:左卡尼汀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高脂血症
糖尿病肾脏病透析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与死亡率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采用回顾f生队列研究的方法,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透析患者社会经济地位(SES)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查阅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进行透析的DKD患者病例资料,调查受试对象的SES(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职业类型),按SES高低将其分为2组,比较2组第1年、第3年、第5年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并分析SES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肾病病程等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低SES组第1年死亡的RR=I.08,AR=I.5%,ARP=8.1%;第3年死亡的RR=I.38,AR=10.9%,ARP=27。6%;第5年死亡的RR=1.57,AR=24.5%,ARP=-36.4%。相关分析显示SES总分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2、-0.314、-0.392,均P〈0.01),与血清白蛋白(ALB)、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9、0.243、0.254、0.268、0.253、O.255,均P〈0.01)。结论SES可能是DKD患者死亡的的重要社会学病因,分析其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控制水平、营养及炎症状态而影响DKD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王启鹏贾国瑜董洪刘建香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死亡率
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和肾功能改变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可累及全身各处组织器官,其中以肾脏受累最为常见,约80%的 SLE 患者出现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SLE 患者发生蛋白尿和/...
王启鹏赵连玉
文献传递
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及治疗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首次确诊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中心静脉置管史61例,无置管史17例;中心静脉单支病变57例(头臂静脉31例,锁骨下静脉16例,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3例),双支病变18例(均为头臂静脉合并相连中心静脉),三支病变3例(双侧头臂静脉+左颈内静脉,双侧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78例患者中,66例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症状缓解55例[病变部位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成功23例,PTA术后经皮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PTS)20例,PTA后同侧或对侧更换长期导管12例)],介入失败11例(PTA失败内瘘结扎2例,PTS失败内瘘结扎4例,导丝无法通过5例);病变侧内瘘结扎对侧重建内瘘(更换长期导管过渡至内瘘成熟)11例,其中7例为介入治疗失败对侧重建自体动静脉内瘘,1例为介入治疗失败对侧人工血管,未行介入治疗直接内瘘结扎5例中的3例对侧重建内瘘;更换长期管11例,其中未行介入治疗换长期管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内瘘结扎5例中换长期管的2例,介入治疗失败更换长期管3例;静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轻无明显症状1例,未予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MHD通路的使用和寿命,病变部位以头臂静脉和(或)锁骨下静脉为主,对于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尽可能采用介入治疗。
王启鹏
关键词:中心静脉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