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乳腺
  • 5篇针刺
  • 4篇MRI测量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3篇表观
  • 3篇磁共振扩散
  • 3篇磁共振扩散加...
  • 3篇磁共振扩散加...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
  • 2篇乳腺MRI
  • 2篇乳腺肿
  • 2篇相控阵线圈
  • 2篇弥散

机构

  • 15篇海南医学院附...
  • 7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6篇王小龙
  • 7篇刘旭东
  • 6篇邓丹琼
  • 4篇郑妙琼
  • 4篇涂蓉
  • 4篇廖兴富
  • 4篇唐娟
  • 4篇欧阳鹏飞
  • 3篇王绥煌
  • 3篇黄妮
  • 2篇尤晓光
  • 2篇陈贤飞
  • 2篇邹蓓蕾
  • 2篇施玉森
  • 2篇孙曌
  • 2篇张业雨
  • 2篇沈巍
  • 1篇翁阳
  • 1篇尤小光
  • 1篇苏群豪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C类型及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和弥散表观系数(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进行TIC类型分析及其ADC值的测量,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做对照,探讨TIC类型与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59例,其中36例具有病理分级。良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33例、Ⅱ型8例、Ⅲ型8例,恶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33例,乳腺癌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7例,TIC类型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Ⅰ级为(1.09±0.122)×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为(0.579±0.067)×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为(0.203±0.648)×10-3mm2/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但MR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乳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黄妮邓丹琼励斌王小龙刘旭东郑妙琼
关键词:乳腺
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恢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研究59例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及其CT图像。将术前非肿瘤区肝实质的肝硬化分级,与术前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分级之间各生化指标的术后峰值或谷底和20 d后的时间区段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和PAB(前白蛋白)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总胆红素)和DBIL(直接胆红素)在C-P分级的A、B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CT分级与现有的临床常用的肝储备功能,如C-P分级有互补性,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涂蓉罗建光何冬雷王小龙
关键词:肝硬化肝功能肝切除术
咬舌法在喉部MRI检查中的应用探讨
2008年
喉部结构复杂,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对软组织具有极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喉部疾患影像学检查的最佳的选择。但MRI扫描过程中往往因患者吞咽动作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为了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我科对30例喉部Mill检查时采用了让患者咬住舌头以停止吞咽动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郑妙琼施玉森王小龙刘旭东
关键词:MRI检查喉部影像学检查技术MRI扫描吞咽动作无创伤性
基于经穴效应与颅内经络的关系对针刺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运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脑功能成像原理,观察针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经络敏感性、穴位治疗效应的相关改变,分析在病理因素影响下,颅内经络的改变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组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10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分别测定针刺太冲穴前后的实验压痛阈值,比较针刺对两组受试者的镇痛效应差异。在手法捻针刺激基础上,3组患者均按照组块设计方案刺激与静留针交替进行,针刺过程中fMRI扫描3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通过Matlab软件SPM2模块分析数据,获得效应脑区,采用感兴趣区(ROI)法对3组患者激活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针刺前后压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痛合并脑萎缩组患者针刺前后压痛阈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额叶、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右侧额叶,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患者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双侧颞叶。正常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激活点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患者的激活点数比针刺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侧顶叶、左侧扣带回激活点数降低明显,激活强度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顶叶、左侧颞叶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萎缩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损伤颅内经络,不仅损伤脑功能,而且使针刺激活脑功能区的区域面积和强度明显减少,降低外周经络的敏感性,影响针刺的疗效,针刺提高颅内相应脑区的连通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机制之一。
王小龙孙曌傅帅邹蓓蕾沈巍
关键词:脑萎缩FMRI
应用MRI测量哑门和风府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wI,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哑门(GVl5)和风府(GVl6)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98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3型: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危险深度测量。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瘦长型患者中,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中型患者中,18~〈45岁组与45~60岁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18);在肥胖型患者中,45~60岁组与其他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Vl5和GVl6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无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GV15和GV16的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唐娟王小龙廖兴富欧阳鹏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哑门风府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与MR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是有否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间临床拟诊为乳腺癌女患者34例,均行乳腺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符合人组者20例,年龄32~83岁,中位年龄43.5岁。测量肿块ADC值(避免肿块的液化坏死区),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的ADC值作对照。根据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列表,采用不同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LSD—t检验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I级ADC值为(1.09±0.122)×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ADC值为(0.579±0.067)×10-3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ADC值为(0.203±0.648)×10-3mm-2/s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ADC值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乳腺癌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有相关性。因此,测量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邓丹琼涂蓉尤小光翁阳郑立平王小龙刘旭东杨甜郑妙琼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晚期结直肠癌组织表观弥散系数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组织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推,d1、d2;5-FU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14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12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按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并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于化疗前、第2个周期和第4个周期化疗后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并记录肿瘤组织ADC值,分析肿瘤所有目标病灶长度总和的减少情况、ADC变化值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40例患者中有效组22例(CR6例,PR16例),无效组18例(SD11例,PD7例)。第2个周期和第4个周期化疗后有效组的ADC值分别为(9.82±2.04)×10-4mm2/s和(10.09±1.95)×10-4mm2/s,较化疗前的(5.63±1.02)×10-4mm2/s明显升高(P=0.009,P=0.001),而无效组化疗前后的ADC值无显著差异(P=0.412,P=0.654)。有效组化疗前ADC值低于无效组(P=0.021)。有效组化疗前ADC值和第2个周期化疗后的ADC变化值分别与第4个周期化疗后所有目标病灶长度总和的减少百分比呈负相关(r=-0.681,P=0.004)和正相关(r=0.749,P=0.002)。结论晚期结肠癌组织化疗前ADC值及化疗后早期的ADC变化值可以作为预测晚期结直肠癌对化疗敏感性和化疗早期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
曾江正雷俊华洪涛苏群豪施玉森王小龙郝新宝
关键词:结直肠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化学治疗
应用MRI测量廉泉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加权图像,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廉泉穴(CV23)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讨论。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人员56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廉泉穴(CV23)危险深度测量。结果 18~44岁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59岁组,三种体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0岁组,瘦长型与适中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病例中,廉泉穴(CV23)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并无明显关系(P〉0.05),但是与罗氏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廉泉穴(CV23)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其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唐娟王小龙廖兴富欧阳鹏飞
关键词:MRI廉泉
MRI测量天突穴和大椎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三个年龄段及三种体型患者天突穴(CV22)和大椎穴(GV14)针刺危险深度,并分析二者分布特点。方法天突穴(CV22)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38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取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危险深度;大椎穴(GV14)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51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取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危险深度。结果 (1)天突穴(CV22):在不同年龄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18~45岁组与45~60岁组相比,18~45岁组与〉60岁组相比,45~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P值分别为0.197,0.826和0.126,针刺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体型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瘦长型与适中型相比,瘦长型与肥胖型相比,适中型与肥胖型相比,P值分别为0.138,0.146,0.389,针刺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大椎穴(GV14):在不同年龄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18~45岁组与45~60岁组相比,18~45岁组与〉60岁组相比,45~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P值分别为0.270,0.585和0.665,针刺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体型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瘦长型与适中型相比,针刺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相比,针刺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相比,针刺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P〉0.05)。结论资料显示,天突穴与罗氏指数及年龄之间均无显著关系。大椎穴与罗氏指数的关系方程式为大椎(Y)=15.56×罗氏指数(X)+25.41。资料显示,大椎与罗氏指数有关,与年龄无显著的关系。即大椎穴针刺深度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唐娟王小龙廖兴富欧阳鹏飞
关键词:天突大椎针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 6)×10-3mm2/s,多腺体型(1.7±0.000 5)×10-3mm2/s,少腺体型(1.7±0.000 4)×10-3mm2/s,脂肪型(1.1±0.000 5)×10-3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邓丹琼黄妮陈贤飞王小龙刘旭东张业雨郑妙琼
关键词:乳腺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像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