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珊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星状细胞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纤维化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兰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王珊
  • 7篇张立婷
  • 5篇李俊峰
  • 5篇陈红
  • 2篇王琼
  • 2篇冯少春
  • 2篇张璨
  • 1篇陈青锋
  • 1篇赵正斌
  • 1篇周海莲
  • 1篇贾中山
  • 1篇王兰
  • 1篇肖萍
  • 1篇范文海
  • 1篇万卉
  • 1篇王霏霏
  • 1篇魏昕
  • 1篇王琼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慢性丙肝长期安全性评估
张璨张立婷王琼王珊李俊峰万卉陈红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IL28B rs 12979860 C/C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2979860C/C型的慢性丙肝(CHC)患者在不同HCV基因型中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11年3月-2015年9月接受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并停药后随访42个月的CHC患者38例,以肝功能、脂代谢、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结果在纳入的IL28BSNP rs12979860C/C型的CHC患者中,基因1b型的SVR率为73.33%,基因2a型SVR率为95.65%,两种基因型的SVR率可能无差异。抗病毒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TC、TG、HD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种基因型之间生化指标(转氨酶、GGT、胆红素、血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28BSNP rs12979860C/C型的CHC患者在以IFN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中具有较高的SVR率,以IFN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脂代谢可得到明显改善,其远期疗效良好。
张立婷张璨李俊峰程小龙王珊陈红王琼王兰
关键词:基因型远期疗效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PTA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的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HBsAg、PTA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92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n=24)、肝硬化代偿组(n=3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n=30)。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HBsAg定量、PTA及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三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0.43)log10IU/ml vs(2.88±0.36)log10IU/ml vs(2.60±0.27)log10IU/ml,F=25.19,P<0.001];三组患者的ICG R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3.10)%vs(9.57±8.18)%vs(24.13±14.28)%,F=24.00,P=0.001];三组患者的PTA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81.00±17.62)%vs(83.08±9.64)%vs(62.32±16.90)%,F=13.42,P=0.009]。相关分析显示三组间PTA与ICG R15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8、-0.602、-0.735,P值均<0.01);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HBsAg与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73,P值均<0.05),与ICG R1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7、-0.768,P值均<0.01)。结论在HBeAg阳性条件下HBsAg、PTA与ICG R15有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范文海赵正斌陈青锋张立婷王霏霏王琼王珊魏昕
关键词:凝血酶原吲哚花青绿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半量血浆置换(H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该院诊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HPE与DPMA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F,均共治疗7 d.对比两组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联合HPE与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王珊
关键词:肝衰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肝功能
乙肝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中国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是引起我国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动态监测实验室指标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现实的指导和评价作用。本文就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的现状与进...
冯少春王珊陈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文献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乏力、纳差、肝区不适患者29例,瘙痒患者2...
冯少春王珊陈红
关键词:肝病自身免疫性重叠综合征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立婷陈红周海莲吴晓昇贾中山王珊李俊峰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效应机制、方法BMSC与肝细胞系L02,肝星状细胞(HSC)LX-2体外共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特征表型和对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
关键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抗肝纤维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肝星状细胞相关酶的分泌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原代培养7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加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并设置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为对照。培养24,48h后,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与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单独肝星状细胞组、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比较,实验组培养24,48h后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减少(P<0.05或P<0.01)。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
王珊张立婷陈红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及MM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周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鉴定人BMSC,收集原代培养7 d的BMSC培养上清,加入HSC中培养24 h及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HSC增殖周期,ELISA方法检测MMP-1浓度。结果与HS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48 h组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并且共培养组MMP-1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可抑制HSC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增加MMP-1的产生,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张立婷王珊李俊峰周海莲陈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3
2019年
肝纤维化及终末期肝硬化常伴随肝脏缺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调控机体缺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下调可减轻肝纤维化,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综述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周丹张立婷李俊峰王珊肖萍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肝硬化信号传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