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竹

作品数:30 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大豆
  • 15篇套作
  • 12篇玉米
  • 9篇套作大豆
  • 7篇播期
  • 5篇套作模式
  • 4篇氮代谢
  • 4篇碳氮
  • 4篇碳氮代谢
  • 3篇叶形
  • 3篇叶形态
  • 3篇玉米带
  • 3篇玉米株型
  • 3篇株型
  • 3篇幅宽
  • 2篇氮量
  • 2篇豆种
  • 2篇行距
  • 2篇玉米-大豆
  • 2篇玉米播期

机构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7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29篇王竹
  • 18篇杨文钰
  • 6篇杨继芝
  • 4篇吴其林
  • 3篇雍太文
  • 3篇伍晓燕
  • 3篇王媛
  • 3篇龚万灼
  • 2篇贺阳冬
  • 2篇万群
  • 2篇张含彬
  • 2篇阳淑
  • 2篇任万军
  • 2篇张正翼
  • 2篇欧阳丽莹
  • 1篇张志清
  • 1篇王小春
  • 1篇刘兴艳
  • 1篇练华山
  • 1篇郭蓉

传媒

  • 3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畜牧兽医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栽培因子对套作大豆形态、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2004~2006年度的“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套作大豆的效应研究”、“前作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套作大豆的影响”、“前作玉米株型与幅宽对套作大豆的影响”、“不同施氮水平对套作大豆的效应研究”和“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的影响”,...
王竹
关键词:套作大豆生长发育碳氮代谢播种期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玉米株型幅宽碳氮代谢
套作模式下玉米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适期早播,产量提高,收获提前,缩短了与大豆的共生期,保证了大豆生长期间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玉米不同密度对大豆茎叶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收获前,后期影响效应无显著差异,但大豆在玉米高密度下的产量显著低于在玉米中、低密度下的产量;玉米产量则是以中密度下的产量最高。因此,考虑玉米和大豆的综合效益,本实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玉米3月21日播种,密度为5.25万株·hm-2。
王竹杨继芝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玉米大豆
中国南方丘区大豆种植新模式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而北方大豆主产区由于重迎茬严重已不宜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的现状,我们分析了在南方丘区发展套作大豆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麦/玉/豆",并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和技术要求。
王竹
关键词:大豆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所述带状复合种植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玉米先于大豆种植,玉米以种植2行为一带,带内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6-50cm,两玉米带之间预留宽度...
杨文钰龚万灼雍太文王竹张正翼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7
2007年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阴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王竹杨文钰吴其林
关键词:套作大豆玉米株型光合特性
玉/豆套作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研究了玉/豆套作模式中不同玉米株高与幅宽的空间配置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玉米植株高度与大豆干物质积累量、LAI和NAR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矮秆玉米下的大豆开花后平均干物质量分别比中、高秆玉米下的大豆高26.05%和29.16%,LAI分别高7.68%和27.49%,NAR分别高36.86%和40.30%.比较不同幅宽的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幅宽1.67m/0.83m(大豆/玉米)下的大豆花后平均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幅宽下的大豆27.84%~42.61%,LAI高6.89%~31.68%,NAR高4.1%~30.37%.
伍晓燕王竹张含彬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光合生产玉米株高幅宽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初花期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9
2008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幅宽和玉米株型对大豆生长前期形态建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带的温度、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茎叶形态和组织解剖结构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的植株较矮,主茎较粗、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叶面积指数和比叶质量较高,产量较高;而较小幅宽和松散型玉米下大豆的茎叶生长不良,株高增长过快,主茎柔弱,容易倒伏,产量较低.在1.17m/0.83m(大豆/玉米)幅宽下对不同株型玉米影响下的大豆初花期茎、叶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的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茎的表皮和次生木质部也变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导管分化较迟,韧皮纤维不发达.套作模式下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田间最优配置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王竹杨文钰伍晓燕吴其林
关键词:套作大豆幅宽玉米株型
一种撂荒地鲜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撂荒地鲜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对撂荒地在种植前完善排灌设施,进行土地肥力调整和宜机化改造,将用地、养地结合,保证撂荒地进行复垦后的有较高的地力和良好的宜机化种植条件...
脱飞飞王竹王小春赖运平曾子入胡剑锋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进一步完善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技术要点。[方法]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茎粗和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株高随密度的变化存在品种差异,贡选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乐豆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比叶重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贡选1号在套作条件下产量高于乐豆1号,但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为16.5万株/hm^2,高密度下减产严重;乐豆1号的耐密性较强,最适密度为16.5万~21.0万株/hm^2。[结论]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