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与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8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时超声血流速度各指标差异显著[Ts-sD:(44.6±12.4)ms︰(29.8±6.8)ms;Ts-maxD:(138.8±39.1)ms︰(84.6±18.1)ms;Te-masD:(131.5±35.5)ms︰(82.3±17.58)ms;均P<0.05]。4h动态心电图记录:观察组80例(100%)均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对照组3例(3.75%)为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组差异显著(P<0.01)。1年内病死率观察组为24例(30%),对照组2例(2.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中5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年内均存活。结论:经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值以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有关。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何滟 黄佐贵 石伟 庞小华 吴强 陶山 张宗美 谈凌云 杜国伟 李倩 金海燕 冯伟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决奈达隆治疗房颤/房扑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决奈达隆治疗房颤/房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决奈达隆治疗房颤/房扑的临床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效应指标异质性检验和汇总分析,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各指标汇总分析显示,决奈达隆较安慰剂降低房颤/房扑患者因心血管事件住院或全因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R)=0.76,95%CI(0.72,0.79),P<0.00001],能减慢房颤/房扑发作时的心室率[加权均数差(WMD)=-14.60,95%CI(-15.06,-14.14),P<0.00001],但并不降低房颤/房扑的复发率[RR=0.96,95%CI(0.80,1.16),P=0.68]。决奈达隆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决奈达隆治疗房颤/房扑安全、有效,尚需高质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石伟 邵江 庞小华关键词:决奈达隆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QRS波时限、EF值与AMI心衰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和EF%与AMI心衰者心脏猝死的预后分析。方法应用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QRS波时限变化值和超声测算LVEF%值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组(观察组)和8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对照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QRS时限延长值≥110sm、LVEF%值≤30%的8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观察组)1年内的病死率为18.75%,8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对照组)1年内的病死率为2.50%,两组比较p<0.01;QRS时限值<110sm、LVEF%值≥40%的80例观察组的1年内病死率为5.00%,80例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QRS波时间延长和LVEF%降低的病死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QRS波时间延长变化和LVEF%降低对AMI心衰患者具有很强预警价值。 金海燕 黄佐贵 杜国伟 石伟 李倩 李潇华 殷波 庞小华 向娟 文丹 潘楠 郭敏关键词:QRS波时限 TET ST/HR滞后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ST/HR滞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CHD)患者186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ST/HR滞后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 ST/HR滞后值(≥0.01μv·bp^(-1)·min^(-1))CHD组明显高于非CHD组,p<0.01;而METs明显低于非CHD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运动ST/HR滞后值逐渐增大,ST/HR滞后值≥0.01μv·bp^(-1)·min^(-1),1支血管病变23.58%;ST/HR滞后值≥0.025μv·bp^(-1)·min^(-1),2支血管病变33.00%;ST/HR滞后值≥0.045μv·bp^(-1)·min^(-1),3支血管病变43.39%,血管病变支数与病例比较,p<0.05。运动ST/HR滞后值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运动最大代谢当量(METs)与ST段压低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ST/HR滞后增大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李潇华 黄佐贵 石伟 杜国伟 殷波 李倩 金海燕 向娟 余华 郭敏 冉亮 潘楠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病变 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李潇华 黄佐贵 石伟 杜国伟 殷波 余华 梁艳 程颖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AVR导联 梗死相关血管 病变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MB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2007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9月15日,纳入中外文他汀类药物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470例房颤患者。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66.8%,P=0.0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房颤复发/发生率[RR=0.61,95%CI(0.43,0.88),P=0.008]。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性较好,失安全数为52.91。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复发和发生率。但本研究中部分文献质量不高,加之有关他汀类药物预防房颤的RCT文献数量较少,总样本量较小,上述结论尚有待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石伟 刘增长 苏立 殷跃辉关键词:他汀 心房颤动 META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衰心电图异常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照分析。方法拟诊200例冠心病(CHD)患者组和200例正常人(对照组)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高频心电图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照分析。结果 2组高频心电图阳性结果比较:CDH组150例(75.00%),对照组14例(7.00%),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冠状动脉病变比较:CDH组高频心电图阳性者120例(60.00%),对照组3例(1.50%),2组比较,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阳性指标可作为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估测指标,并对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殷波 黄佐贵 石伟 李潇华 杜国伟 李倩 金海燕 向娟 余华 何艳萍 郭敏 文丹 冯伟关键词:高频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病变 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具有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漂浮电极组64例与普通电极组61例,采用相应的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比较两组置入电极的过程用时、手术用时、起搏参数、电极长度及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留置时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漂浮电极组过程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电极组(P<0.05)。结论与普通电极相比,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优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邵江 牟华明 李俊 石伟 吴中杰 汪建兵 牟桂琴关键词:临时心脏起搏 漂浮电极 普通电极 股静脉 心率减速力和心功能与老年心律失常的预后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和心功能指标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预后。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98例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观察组)和98例老年人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两组各指标与1年病死率:98例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中LVEF值60.60%的患者病死率为4.08%,LVEF%值28.60%的患者病死率为9.18%,DC值≥4.5ms的病死率为2.04%,DC值2.6~4.4ms为4.08%,DC值≤2.5ms为9.18%,LVEF值44.60%的患者与LVEF值28.60%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值≥4.5ms的患者与DC值2.6~4.4ms和≤2.5ms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和p<0.01。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的LVEF%和DC各值p>0.05;病死率分别为1.02%、2.04%、1.02%、2.04%、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苏小琴 黄佐贵 殷波 庞小华 石伟 杜国伟 何滟 李潇华 李倩 余华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血清糖类抗原-125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0年 糖类抗原-125是临床上常用的卵巢癌的抗原标志物。近年研究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继脑钠肽后反映心力衰竭病情和预后的标志物。但其产生机制和生物学作用不完全清楚。 石伟 殷跃辉关键词:心力衰竭 糖类抗原-125 标志物